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要点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要点

2.低回声:胰腺癌、肾盂癌、胆囊癌 3.高回声:胃癌、结肠癌、肺腺癌、肾腺癌、卵巢癌 4.回声内钙化点:前列腺癌、结肠癌、 5.无回声:恶性淋巴瘤、鼻咽癌、黑色素瘤、肉瘤 6.囊实混合性:胃癌、胰腺癌、肺腺癌、卵巢癌
后方回声: 肝内管状结构:受压 转移:淋巴结肿大 原发病灶:
CDFI:少血供
脉冲多普勒显示肿瘤内动脉血流频谱。
CDFI显示肿瘤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
小肝癌
结节直径≤3Cm,多呈膨胀性生长,75%有纤维包膜。
超声图像:
(1)园形、类园形。 (2)边界清楚、有细薄包膜。 (3)侧壁回声失落,侧后声影。 (4)后方及后方回声轻度增强。 (5)内部回声:均匀低回声。
CDFI:点状血流,动脉频谱
假阴性 与癌细胞分化有关 假阳性 妊娠、乙肝活动、生殖胚胎瘤 3、肝脏穿刺活检
1 穿刺选择最短途径
2 影像检查引导 下准确定位穿刺
肝脏穿刺活检方法
转移
•血行: •淋巴系统: •直接浸润: •腹腔种植: •肝内转移:
超声检查方法
一般测量和观察 顺序扫查 分区交叉扫查
注意事项
变动体位 配合呼吸运动
CDFI: 血流信号减弱,走行正常。
超声造影: 主要针对非均匀性脂肪肝,肝内异常回声
区与肝脏实质回声同步增强,同步消退, “等增强”。
二、肝硬化、门脉高压
(一)肝硬化(cirrhosis)
我国最常见者为肝炎后肝硬化,早期 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可出现不同程度 的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并出现 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暗,流速减低。
着堆积过多,超过生理含量。
临床表现: 轻者无症状,重者常有上腹不适,食欲
缺乏,肝功能异常等改变。
超声表现
弥漫性脂肪肝:
肝大小正常或轻度肿大。肝内弥漫性密 集细小点状回声,呈“明亮肝”。前方回声 增强,后方回声衰减。肝内管状结构显示不 清。
局限性脂肪肝(非均匀性脂肪肝):
肝内脂肪堆积局限于肝内一叶或几叶,不均 匀分布,肝内局部呈较细密高回声光点,不 规则分布,与周围正常肝组织有一平直界限 ,周围无声晕。
小肝癌
超声造影
方法: 经外周静脉注入,每次注入后均需用0.9% 注
射用氯化钠溶液作静脉冲注。 团注法、静脉推注法、静脉滴注法。
造影后肝实质及肿瘤灰阶增强
1. 肝脏灰阶增强:
增强的顺序:早期不增强门静脉显影后迅速增强 持续性高回声。
2. 肿瘤及肿瘤血管灰阶增强
肿瘤增强的顺序:早期血管增强门静脉显影后迅速 减弱持续性弱回声,与肝实质形成强烈对
①深吸气后屏气,肋缘下观察近膈顶偏前病变; ②深呼气后屏气,肋间扫查显示肺组织后的病变 ③尽可能采用凸阵或扇形探头。
声像图
直接征像:肝实质内异常回声区 二维超声: 包膜和形态:结节常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子结
节时,呈葫芦状不规则。假包膜,在低回声型小 肝癌(直径2-3cm)为十分细薄的高回声包膜, 厚<1mm,有侧壁回声失落或侧后声影。
附加特征
扭曲杂乱的肿瘤血管
胆管细胞性肝癌
典型特征
周边增强
附加特征
无增强
等或低回声, 坏死区无增强
低回声 坏死区无增强 低回声
低回声或无增强
低回声 低回声或无增强 低回声或无增强
低回声或无增强
鉴别诊断
1、转移性肝癌:多发,少血供,背景肝,原发病史,造影 2、不均匀性脂肪肝:位置,边界,形态,肝内血管走行,造影 3、肝血管瘤:CDFI,造影 4、肝脓肿:病史,厚壁,无回声为主,造影
脉旁。
门静脉内显示实性回声物,为门静脉内癌栓。
彩色多普勒
富血供型:周边血流绕行或呈网状,为滋养动脉 和门静脉,内部血流树枝状、点状、 簇状、线状,动脉频谱,RI≥ 0.7,或 出现动静脉瘘。
少血供型:边缘见增粗动脉,内部血流少。
肝动脉-门静脉瘘:血流呈亮色,或伴红蓝彩色血 流相嵌,瘘口处可测及>60cm/s的血流
局限性高回声(多位于血管旁)边清,内有管状及句号 点状无回声区 边缘较厚,内部无回声,或有少许光点,内壁不平整
弥漫性肝癌 癌瘤伴液化、坏死、 出血/血管瘤 血管瘤
肝脓肿
局限性圆形或不规则高回声(位于左叶)
肝圆韧带
肝弥漫性病变
脂肪肝 肝硬化 淤血肝
脂肪肝
病因、病理 最常见,肝细胞中的中性脂肪,脂质沉
原发性肝癌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
解剖概要
右叶
左内叶(方叶) 左外叶
尾状叶
流行病学特性
地域性 东南沿海地区高发 男性多见 40~50岁高发 年轻化趋势 我国平均发病年龄43.7岁,欧美57岁 与乙肝有关 我国肝癌患者80% HBV 阳性, 与肝硬变有关 我国肝癌患者80%发生在肝硬变基础上
C 结节型:单或多发,大小不等,形态不一 ,多伴肝硬化。18.84%
D 弥漫型:弥漫小结节散布全肝,并伴肝硬 化。发展快,预后差。较少见。1.45%
组织学分型
• 肝细胞癌:最多见,癌细胞呈索或巢 状,癌巢间血流丰富,癌细胞向血窦 内生长。
• 胆管细胞癌:癌细胞呈腺状,周围有 纤维组织包绕,质地较坚韧,不易破 裂。来自胆管或大胆管上皮。
• 混合癌:少见。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 癌两种细胞均存在。
临床表现
病史:长期慢性肝病 长期大量饮酒史
症状:1、肝区疼痛 2、消化道症状 3、乏力消瘦 4、其他症状(恶病质)
体征:1、肝大,95%,首发表现 2、黄疸 3、腹水
诊断
定性诊断 1、临床表现 2、AFP ≥400ng/ml 准确率60%-70%
临床表现
疫水接触史 急性期可发热,头痛,荨麻疹,腹痛,腹泻,
肝脾肿大。 慢性期症状不明显,可有腹泻,肝脾肿大等。
超声表现
肝脏形态失常,肝左叶常增大,表面不光。
肝脏内部回声分布增粗,可见纵横交错的强 回声光带,将肝脏分为大小不等的小暗区, 呈网格样改变。
内部低回声,较规则
门静脉管壁回声增厚变亮
病因
与肝硬化、肝炎有关 与黄曲霉素、化学致癌物、寄生虫、酒精有关 与种族、遗传有关。
病理
大体分型 :
A 块状型:多见较年轻无肝硬化者,单发,直 径>10cm,周围有卫星灶,肿块呈 膨胀或浸润性生长,有假包膜,中 心易坏死、出血、液化。多位于肝 右叶。77.78%
B 小癌型: ≤3Cm ,边界较规则,包膜完整 。1.93%
造影:
动脉期:环状增强或整体增强, 门静脉期:快速减退
淋巴瘤
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 肝脓肿 肝血管瘤
肝内占性病变声像图特征 低回声、大小不等、圆形
密集高回声,声晕
疾病
原发性结节型肝癌或 继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或继发性 肝癌
巨大高回声
原发性巨块型肝癌
散在较高回声 高回声,内有不规则无回声区
“快进快出”
肝脏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
肿瘤类型
动脉相(10-30s)
门脉相(30-120s) 延迟相(120-180s)
肝细胞性肝癌
典型特征 整体呈高回声,坏死区无增强
附加特征
扭曲杂乱的肿瘤血管
门脉癌栓增强
少血管转移性肝癌
典型特征
周边增强
附加特征
完全增强,坏死区无增强
多血管转移性肝癌
典型特征
整体增强呈高回声
肝脏射频消融治疗
肝脏射频消融治疗
肝脏穿刺局部无水酒精注射
转移性肝癌
Secondary liver cancer
临床表现
临床以肝外原发性疾病表现为主 无肝病背景 AFP阴性 影像学检查可有特征性表现
超声表现
形态:圆形,不规则形,相互融合 边界:清晰,光滑 内部回声:
1.靶环征或牛眼征(bull’s eye): 胃肠道恶性肿瘤、乳腺癌
离肝血流。 5. 门脉内可见血栓形成
6.脐静脉重新开放 7.腹壁静脉曲张 8.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9.门脉周围静脉扩张与 门脉血栓海绵样变性 10.脾大及脾静脉增粗 >1.0cm
肝脏失去正常形态,体积常有缩小。肝脏表面不光滑,呈凹凸状。肝内回声增强,增密, 分布不均匀
门静脉增宽,CDFI示门静脉内血流速度较低。常<20cm/s。
右后叶强回声结节型肝癌,周围见低回声晕环,肿瘤内部回声分布不 均匀,TUMOR:肝癌,RL:肝右叶。
肝右叶强回声巨块型肝癌,肝脏增大,形态失常,表面不光滑,肿瘤内 部回声分布不均匀,肿瘤周边可见低声晕。
间接征像
背景肝:肝硬化 癌栓:血管内低、中等回声实性团块,常见于门静脉内。 肝内扩散:卫星结节 腹膜种植:腹水 周围浸润:胆囊、肝总管或肝总管、胃壁、结肠、右肾。 淋巴结转移:肝门、胃小弯、胰颈部、腹主动脉旁、下腔静
病理
肝细胞变性坏死继而声表现
1. 大小、位置 2. 包膜、边角、形态:表面----代表肝硬化的轻
重程度。 3. 实质:反映纤维化的程度。 4. 肝内管道:肝静脉、门静脉、肝动脉。 5. 脾大、腹水 6. 胆囊继发性增厚
(二)门脉高压
1. 门脉:增宽(>1.3-1.5cm)、血流变慢 2. 肝固有动脉:增宽,血流加快 3. 肝静脉:变细,扭曲,低速 4. 门静脉血流速度降低,部分呈双向甚至反向的
常脾大、脾门静脉增宽
“地图肝”
晚期: 可有门静脉高压的征象。
淤血肝
概述: 是右心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右心衰竭导致
静脉回流受阻,下腔静脉,肝静脉压力增高 ,肝内淤血,肝细胞发生缺氧,坏死,结缔 组织增生等改改变。
临床表现: 疼痛,黄疸,转氨酶增高,腹水。
超声表现
肝脏大小:体积增大 静脉增宽: >10-12mm,IVC>18mm 肝内回声:增强,增粗 门静脉:可正常 肾静脉、下肢静脉增粗 CDFI: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内血流颜色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