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防骗手册致全市市民的一封信市民朋友们:您们好!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财物快速流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的诈骗犯罪日渐增多。
随着通信业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传统的街头诈骗基础上,借助手机、固定电话、互联网制造并散布虚假信息,实施诈骗的案件,更是呈快速发展趋势。
为此,武汉警方将最近破获的诈骗案件,分为街头诈骗、电信诈骗、网络诈骗3类,选取作案者常用的30种手法,公之于众,希望广大市民提高警惕,做好防范。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欲防被骗,首先要提高警惕。
不随意轻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不随意轻信道听途说的各类信息,遇人遇事,不跟风,不盲从,对各类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出正确反应。
其次,切忌贪小便宜。
无数事实证明,贪心是受骗者最大的心理缺点。
诈骗犯罪之所以得逞,很大程度上正是利用了人们的不良心态。
见“利”就上,趋之若鹜,头脑发热,利令智昏,在不法分子精心设下的圈套面前,自以为能占便宜,却不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其实,天上哪里能够掉馅饼呢?!不法分子行骗,固然手段繁多,但只要广大市民扎紧思想上的篱笆,牢固树立反诈骗意识,面对各种诱惑,三思而后行;面对各种信息,三查而后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定能够避免上当受骗。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需要广大市民热情支持,积极参与。
在此,警方吁请广大市民一旦发现各类诈骗,立即报警。
同时,我们也衷心祝愿广大市民安居乐业,一生平安!武汉市公安局二〇一二年六月诈骗防范口诀丢包分钱是陷进,天上不会掉馅饼。
买药看病到医院,身体健康不被骗。
兜售抵押信息假,别听骗子说瞎话。
“黄牛”结帮巧演戏,莫贪便宜换外币。
路人向您借手机,始终留意别远离。
家庭情况要保密,不明来电多警惕。
短信诈骗花样多,不予理睬准没错。
电话转款要小心,指定账户骗资金。
飞来大奖莫惊喜,让您掏钱洞无底。
网络购物要小心,诈骗手段正翻新。
真假网店要细辩,购物不慎就被骗。
领奖先要手续费,买个教训真是贵。
以次充好货难验,拿钱就跑最常见。
投资理财荐股票,多是骗子设圈套。
所谓内幕和信息,全是人家使的计。
一旦上当又受骗,证据切记要保全。
发现骗子显身影,立即拨打1 1 0。
目录致全市市民的一封信 1诈骗防范口诀 3街头诈骗1、冒充外地人行骗72、丢钱包行骗83、借“名医”招牌行骗94、换汇行骗105、设赌行骗116、谎称中奖行骗127、掉包行骗138、借故行骗149、高薪招聘行骗1510、谎称赠与遗产行骗1611、克隆购物卡行骗1712、利用虚假票据行骗18电信诈骗1、打告急电话行骗202、假冒司法机关人员行骗213、谎称银行卡透支行骗224、谎称购车退税行骗235、冒充熟人行骗246、谎称电话欠费行骗257、谎称无抵押贷款行骗268、谎称中奖行骗279、谎称账号变更行骗28网络诈骗1、截取视频图像诈骗302、利用网络购物行骗313、利用网络购票行骗324、盗用QQ号行骗335、谎称网络中奖行骗346、谎称免息贷款行骗357、谎称投资返利行骗368、吸纳会员行骗379、网络荐股行骗38街头诈骗街头诈骗不断翻新花样,并呈高发态势。
最近警方将破获的大量街头诈骗案,分为12种,公之于众,方便市民认清街头诈骗伎俩,谨防上当受骗。
1、冒充外地人行骗手法:冒充台湾人、港商或外地人,在大专院校附件向大学生借银行卡转账,骗取卡上钱款;或者以其他理由,向学生借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物品,骗取财物。
警方提示1、注意防范故意接近你的陌生人。
2、不要随意将银行卡借故陌生人使用。
3、若将手机、电脑借给陌生人使用,一定要在一旁看管自己的物品。
2、丢钱包行骗手法:在路边、商场等公共场合,有意让事主看到有人遗失“钱包”或“钱物”,然后以“见者有份”为名,诱骗事主进入圈套,然后实施调包等方法,骗取受害人财物。
警方提示1、碰到陌生人捡到钱财并要与自己分享,切莫贪心。
2、发现陌生人提出与自己在偏僻处分钱财时,立即报警。
3、借“名医”招牌行骗手法:此类骗局多发生在医院门口,团伙作案。
通常而言,一个骗子向前来医院看病的患者打听“哪里有名医?”恰巧,某“患者”听到此言,并说自己正在去“名医”家的路上。
在两个骗子的忽悠下,真正的患者不明就里,一同前往“名医”处。
第三个骗子充当抱医百病的名医,收取高昂的“治疗费”与“药费”。
警方提示1、看病请到正规医院。
2、谨防医托。
3、举一反三,提防另一类“和尚”、“道士”等“大师”打着“行医”、“消灾”幌子行骗。
4、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相信科学。
4、换汇行骗手法:有一人作案或团伙作案两种手法。
一人作案时,往往称朋友出车祸、突然生病急需用钱,愿低价换汇。
团伙作案时,多采用街头诉苦、拉人低价换汇、银行工作人员验币的手法。
事实上,街头诉苦的、拉客的、以及所谓的银行工作人员,均是骗子。
他们手中的美元或英镑,多是作废的秘鲁币或假钞。
警方提示1、私下倒卖外币是违法行为,外币兑换应在指定银行办理。
2、街头换汇,定是骗局,不要上当。
5、设赌行骗手法:在街头、旅馆、长途汽车等公共场所,以扑克、象棋、铁瓜子、套红绿铅笔等手段设局,故意露出破绽,利用人们的赌博心理行骗。
这种骗术,往往有同伙“做笼子”配合。
警方提示1、对于街头陌生人提出涉及钱财的所谓娱乐活动,切勿参加。
2、看见身边的路人轻易赢钱,切勿相信。
3、“赢钱”的路人,永远是骗子的同伙。
6、谎称中奖行骗手法:骗子通常选择车站、小区、公共汽车等公共场合作案。
中奖道具多以易拉罐、电话卡为主。
骗子以自己是外地人、兑奖不方便为由,表示愿低价出售中奖物,勾起围观者贪便宜的心理。
另外几名同伙或互相竞价,或互相筹钱,引诱围观者参入其中。
待围观者一旦掏钱出来,行骗者立即溜之大吉。
警方提示1、骗子的道具千变万化,经常推陈出新。
2、不贪便宜,就不会上当。
7、调包行骗手法:多为结伙作案,以小商业门点为目标,声称要购买大量高档烟酒,先购物再中途退货,以假换真。
警方提示1、小店突遇大笔生意,切莫一心欢喜。
2、与陌生人做生意要提高警惕。
3、遭遇退货时,千万验明真伪,谨防调包。
8、借故行骗手法:或问路、或打听某单位、或有行李需要帮忙提一下……总之,在路人举手之劳后,骗子总是诚恳表示:一定要感谢帮助者。
或请吃饭;或低价换汇;或低价转让手中宝物。
待帮人者进入圈套后,骗子往往在酒楼拿走名烟名酒让受骗者买单,或者以打电话、查资料为名,骗走受骗者的手机、电脑或身上的其他钱物。
警方提示1、对于与举手之劳不相称的特别感谢,千万留心。
2、当对方将信用卡或什么宝物放在自己手里暂时保管,而提出借用手机、借用手提电脑、或直接提出借钱,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
9、高薪招牌行骗手法:在人流密集的场合张贴高薪招聘工广告,以极优待遇吸引求职者,骗取当事人报名费后,往往还以体检、培训等多种方式,继续行骗。
然后以各种不同理由,将报名者刷掉。
警方提示1、同样工种,待遇明显高于同行的,需提高警惕。
2、以种种名义要求报名者交费的,多为骗局。
10、谎称赠与遗产行骗手法:谎称自己身患绝症,有大笔遗产无人继承,愿赠与在有生之年细心照顾自己的人。
一旦有人应征,便立下虚假遗嘱,再以考察诚意为由,骗取当事人的财物。
警方提示1、有大笔遗产,而在路边寻觅赠与人,是骗局。
2、有大笔遗产,而在乎被赠与人的手机、戒指或小额现金,是已经露出了破绽的骗局。
3、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神话。
11、克隆购物卡行骗手法:先购入若干适宜日常消费的大额超市购物卡,通过专业人员将真购物卡克隆,并将真卡信息完全复制在克隆卡上。
然后,编造理由,在超市等地打折销售购物卡或克隆卡。
因超市可查卡内金额,当事人往往上当。
骗子一旦得手,会马上将手中留下的那张卡消费掉。
警方提示1、克制贪心,勿贪图小便宜。
2、一旦上当受骗,立即报警。
12、利用虚假票据行骗手法:在街头巷尾人群密集处观察他人购物需求,再以有熟人可便宜买到该物为诱饵,带其到所谓熟人出开票。
一旦得手,立即逃之夭夭。
待当事人持虚假票据提货时,方知上当受骗。
警方提示1、不在街头向陌生人购买大件物品或大批量物品。
2、持票据提货前,查明售货人真实身份。
3、售货人真是身份未能查明,放弃购物。
电信诈骗随着通信业的迅猛发展,借助手机和固定电话实施诈骗,手法不断翻新。
作案者使用任意显号软件或其他相关技术,可以任意改变受害者的电话来电显示,蒙骗受害人。
目前,以电话欠费、被他人盗用身份、涉嫌经济犯罪等名目,诱骗受害人向某指定账户汇转资金诈骗案件日益增多。
根据近年查破的电信诈骗案件,警方将此类诈骗分为9类,提示广大市民做好防范。
1、打告急电话行骗手法:骗子通过非法渠道得知被骗对象及家人电话后,编造种种理由,让一方关掉电话,或让另一骗子长时间与该电话通话。
与此同时,以当事人出车祸、意外受伤等理由,打电话给另一当事人,要求速往某医院账户汇医疗费。
当事人一时无法核实情况真伪,往往上当。
警方提示1、凡要求汇钱的陌生电话,一律提高警惕。
2、汇钱前,必须通过其他途径核实家人情况。
3、通过114查询某医院是否有该账户。
2、假冒司法机关人员行骗手法:冒充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来电任意显示技术,假冒其电话或短信、以涉嫌诈骗、洗钱等理由,谎称因办案需要,要求事主将钱转至所谓安全账号。
警方提示1、司法机关不会以电话、短信方式告知当事人涉嫌某种犯罪,更不会提供所谓的安全账号要求其转入钱款。
2、凡任何公权机关要求当事人将存款汇入某指定账户,千万头脑冷静,切勿贸然汇款。
3、通过114查询台查询(千万不要拨打“办案人员”提供的电话号码)该“办案单位”电话,询问有无此事件。
4、发现诈骗,立即报警。
3、谎称银行卡透支行骗手法:冒充银行客服人员,向当事人发送“银行卡刷卡消费”、“信用卡透支”等短信,称其身份证被人利用,在外地办理了信用卡,并高额消费,严重透支。
详情请联系XX 电话。
当事人一旦电话“垂询”,多名骗子便分别冒充银行客服人员为当事人提供服务。
只要确定其卡上存有大量资金,便“忠告”当事人将钱转到骗子提供的银行账户,骗取当事人钱财。
警方提示1、收到银行卡消费透支或被盗用信息时,万勿仓促转款。
2、直接到银行查询或拨打银行专用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4、谎称购车退税行骗手法:冒充税务人员,用电话或短信方式联系事主,谎称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事主可享受购车退税,并留下所谓“服务电话”,以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诱导其到ATM机进行假退税真转账的操作。
警方提示1、国家目前未出台购车退税政策。
2、凡声称购车退税,均为诈骗。
5、冒充熟人行骗手法:打电话给当事人,冒充其同学、同乡、朋友等,或故弄玄虚,让当事人猜其是谁。
当事人一旦以为真是多年未见的同乡好友,对方就称其在外地因嫖娼、赌博等违法行为受到处罚,或编造发生交通事故、家人住院等需要帮助的故事,请当事人向指定账户汇款,实施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