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地理《信丰红瓜子》教案设计
乡土地理解读
乡土地理指省区以下较小地区的综合地理。
内容包括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土壤、植被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改造自然的成就和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名胜古迹、人民生活情况等。
进行乡土地理教学,首先应明确乡土地理的区域范围。
“乡土”一词,按《辞海》的解释,是指“家乡、故土”,“亦泛指地方”。
可见,“乡土”是一个边界模糊的地域概念。
乡土地理作为区域地理学中的一个特定的科学概念。
乡土地理的教学讲授本省地理,或者本地区(地级市)地理”。
教学目的
一般说来,乡土是学生自幼生活并在这里成长的地方,因而也是学生所熟悉的地方。
通过乡土地理学习,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家乡伴随自己成长而发生的变化。
也就是说,乡土地理具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
因此象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人民的勤劳奋发的精神、家乡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动事实,其远胜于一般地理教学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图片展示或录像等音像展现的知识。
因而也就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同时,家乡的故土情结,可以激发学生树立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志向,这就有助于促进学生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
乡土地理的学习,因其可紧密联系当地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从而能有力地促进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
地理教学中所涉及的诸如区域地理位置的评价、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分析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生产的地理因素、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防灾减灾等地理基础知识以及绘制地图、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地理基本技能,学生都可紧密结合乡土地理的学习应用于地理实践。
教学方法
从多方面、多角度讲述关于家乡江西省信丰县及红瓜子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
采取幻灯片展示,举例法,对比法,讨论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信丰盛产红瓜子的原因
教学难点:信丰红瓜子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教学课时安排
1个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的资料和图片、教具
教学过程
1、内容导入:放映一些红瓜子生长和制作的录像(让学生对红瓜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放映信丰县的图片和地理位置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2、提问:一:你喜欢吃红瓜子吗,为什么?(个别提问)
部分学生讲完后,试问学生:你知道刚刚那个地方在那里吗?(提问)
师讲: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产。
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广西北海的珍珠,云南周城镇的扎染,吉林长白山的人参,福建武夷山的铁,观音茶,浙江金华的火腿等,都是我国各地著名的特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都有自己家乡的特产。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认识信丰红瓜子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二:小组之间相互说说红瓜子的生长所需和地理位置的优势;
红瓜子在信丰县栽种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尤以土壤肥沃的冲积地所种之白瓢瓜为最佳。
是信丰出口的传统名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学会分析事物成因的方法
三:老师设问:像很多地方都生产红瓜子,为什么说你家乡的红瓜子是特产呢?(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望)
四:小组之间讨论,总结(红瓜子的地理要素和环境特点?)
老师举例说明:什么地方的特产有怎样的地理环境。
区别在那里?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的合作讨论,树立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并对家乡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达到本节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五:让学生写下自己对家乡地理环境和红瓜子环境的认识。
老师先让学生说,然后总结信丰红瓜子生长的地理特征
老师:信丰地处东亚季风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变化分明,春秋短夏冬长,冰雪期短,无霜期长,夏少酷暑冬少严寒等特点
六:引导学生搜索家乡其他特产及总结地理环境的特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学会分析事物成因的方法
七:组织学生建立一个调查小组搞一个调查活动,调查本地的其他特产的环境特征并分析其地理要素的不同及其相同之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八:作业,小组完成家乡其他特产调查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的合作讨论,树立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并对家乡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达到本节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九: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一、信丰红瓜子的历史
二、信丰红瓜子的制作和分布
三、信丰地理要素
(1)信丰气候条件的特征
(2)信丰大多土壤偏酸,质地疏松
(3)信丰日照较强,有利于有机糖分的积累
(4)信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成网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