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父母要送给孩子的十大礼物

父母要送给孩子的十大礼物

父母要送给孩子的十大礼物作为父母,任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都希望自己能送给孩子全天下最好的礼物,包括名字、衣服、玩具等等。

这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基本的爱。

除了这些物质层面的爱,世界上最好的礼物应该是可以让孩子在礼物中成长,父母同时受益,从中学会如何做一个受孩子喜爱的合格父母。

一、爱每个孩子都需要爱,许多孩子对爱的需要远胜于对一两件玩具礼物的需要。

但父母如何来表达自己的爱呢?建议:轻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与孩子道别时挥挥手;在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这些都是在向孩子表达爱心。

二、纪律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需要你提供一些做人处世的规矩,以让他懂得凡事不能为所欲为,以及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建议:使用严厉的但却是能被孩子理解的纪律来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然后再平心静气地向他解释:“无论你何时再犯,我都会阻止,直到你能自己改正为止。

”三、以身作则你传递给孩子最重要的信息往往不是用言语方式来达到的。

在孩子的整个成长期,他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父母为楷模。

建议:时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正在观察你,因此你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

假如你不想让你的孩子吸烟,你自己最好就不要与香烟为伴。

要想为你的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父母必须以身作则。

四、自尊儿童的自尊是通过父母对他的尊重培养出来的。

体罚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

尊重意味着你必须将孩子看成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允许他发展自己的爱好和追求。

建议:即使孩子的发展与你为他设计的目标并不一致,或者他的有些表现你很难理解,你也应尊重他的个性。

你要关心他,但不要什么都替他作主,你应鼓励他独立思考并勇于探索,让他知道你随时都在关注着他。

五、良好的自我形象对孩子的良好行为给予适当称赞是重要的,但假如称赞言过其实,反而会有损于孩子的自我评价。

相反,对孩子的过分指责和嘲笑,传达的是这样一种信息:“你没有能力做这事情,必须由我来代替你完成。

”这种凡事包办的做法会破坏孩子的成就感。

建议:让你的孩子独立地去从事一些事情,直到他完全掌握,然后说一声:“做得好!”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

六、良好的健康习惯培养孩子的健康习惯,父母的行为是很重要的,父母坚持刷牙、健身或注重饮食健康,都是无意地向你孩子灌输一种观念:要照料好自己的身体。

建议:让你的孩子定期去医院,接受必要的健康体检,同时让孩子了解坏习惯对身体的危害。

七、多跟孩子在一起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你也要让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始终是第一位的。

建议:每周都计划一次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然后让孩子盼望着这个时刻的到来,让他知道你非常乐意与他在一起。

八、学习动力所有那些肯学习的父母都在无形中为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

但也应注意不要拔苗助长。

对孩子来说,压力过大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建议:在幼儿时期就开始让孩子学着阅读,待他长大后再让他对着你朗读。

培养他对自然和周围环境的好奇心。

你要经常倾听孩子的想法,与他一起探讨一些问题。

九、幽默感与你的孩子一起欢笑,能让他看到事物轻松和愉快的一面。

不要总是对孩子一本正经,笑声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建议:和孩子一起阅读幽默书籍和看喜剧电影,当孩子尝试一些幽默行为时,父母应表现出很欣赏的样子。

十、伙伴关系从两岁开始,孩子就需要与同龄或略大的孩子玩耍,孩子能学会妥协、同情和合作,还会发展出一些新技巧、兴趣、责任心等等。

你所要做的是适时地给他们一些指导。

建议:不要总让孩子关在家里做一些早已设计好的游戏,要鼓励他多与同龄孩子在一起玩耍,这样,在自由自在的活动中,孩子才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孩子叛逆性格几种处理方法如何改变孩子叛逆的性格方法有以下几种,可以按孩子逆反程度选择处理方式。

第一、给孩子讲清道理,不能粗暴批评,责骂。

当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与做法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给孩子讲清楚道理,把不合理之处告诉孩子。

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以及哪里不对,为什么不对。

对于不爱听大道理的孩子家长可以讲一些相关故事让其明白其中的道理,和气的跟孩子解释。

千万不要以威胁的口气和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样会导致孩子惧怕你,不能明确的坚持自己正确的立场。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一定的时间就会有效。

第二、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见。

对于孩子的倔强任性行为,我们不能够只表达对孩子的不满情绪,要让孩子有表达和解释的机会。

让他说清楚坚持这件事的理由,这样可以防止家长冤枉孩子。

如果他对这件表面好像很无理的要求能够提出合理的解释,家长们不仅要尊重他们的意见,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帮助他们满足需求。

这是家长和孩子很好的交流机会,他觉得你相信他,他也就相信你,这样孩子也就不会为了一个错误说谎。

但是家长如果长期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只是粗暴对待孩子的错误,慢慢的孩子就不会与你交流了。

所以很多家长很苦恼,为什么孩子不爱说话啊?这是因为你无意识的剥夺了他说话的权利,不尊重他。

第三、对于听不进去道理,过于任性的孩子,要学会恩威并用。

比如哭闹的时侯家长可在一旁悄悄观察,不予理睬,孩子看到自己这样并未引起重视,时间久了就会放弃这种表达方式。

在孩子大发脾气,不可理喻时,进行合理的冷处理。

把孩子带到安静的地方,让其自我冷静;并让孩子承担相应的后果。

比如因为哭闹吃不到该吃的水果,得不到该拥有的玩具,告诉孩子这些都和他发脾气和无理的哭闹有直接关联。

这样孩子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后果就会有意识的控制。

不管怎么做,都要让孩子最终明白这种行为对大家造成的不好的影响以及他自己所承担的后果。

第四、家长的性格对孩子的影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要想孩子文明,懂礼貌,性格温和,家长必须做到。

如果家长脾气暴躁,讲再多的道理对孩子来说都不足说服力,因为有这样的坏榜样所有的道理都很苍白无力。

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性格,家长要改变自己,收起自己粗暴的教育方式,以理服人!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叛逆转变?很多家长都问:为什么孩子到了初一、初二,到了十三四岁,就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的乖乖仔和乖乖女仿佛一下换了个人,变成了一个喜欢和父母对着干,脾气古怪又神神秘秘的家伙?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孩子在长大,他们开始寻找独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在心理学中,把孩子的这一段成长时期叫做“叛逆期”。

在孩子的叛逆期里,很多过去看上去不错的“亲子关系”好像一下子出了问题。

为了改变孩子,父母从批评、斥责、吵闹到无可奈何、焦虑不安。

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父母从改变自身开始,重新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

要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首先父母要明确,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满足家长虚荣心的一个物品,或者延续父母意志的复制品;其次要明白培养的唯一方式就是引发孩子自身的成长力,让他有意识地自己去成长,而不是让他为了父母或者别的什么去成长。

在亲子关系的建立中,有“三条高压线”和“两个陷阱”是家长应该特别注意的。

“三条高压线”分别是忽略孩子的存在、破坏性地批评和强迫,它们会极大地损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意识,破坏亲子关系。

“两个陷阱”是“有条件的爱”和“输不起的心态”。

千万不要用物质奖励去激发孩子做某件事的动力,这是交易而不是爱,在这种条件下,你无论做什么,孩子都不会感受到你的爱,他不会感激你,他认为这是有条件的交换。

调查数据显示,仍然有23%的家长保有此种心态,他们认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就应该好好学习。

“输不起的心态”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不信任孩子,想知道孩子的所有事情,甚至希望时刻监视孩子,知道他(她)的一举一动,这会让孩子非常反感,破坏你们之间的信任和关系。

现场调查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一半的家长表示关于孩子的任何事情都想知道,这说明,至少近一半的家长都可能陷入了“输不起的心态”这个陷阱中。

“八个工具”助你建立正面亲子关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成为真正的人,具体说起来,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六种人格: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好习惯。

糜仁海说:“其中,孩子有了前三种人格,就一定不会出问题,会健康地成长,如果他还具备后面的人格,他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要想培养孩子的六种人格,正面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如何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糜仁海介绍了“八个工具”:爱、表扬、鼓励、确认、理解、陪伴、制定规则和批评。

“只要家长能够用好这些工具,就能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每个父母都会说自己的是爱孩子的,但是孩子是否能感受到你们的爱呢?“做好听、说、看、做这四个方面,运用好‘爱’这个工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

” 糜仁海说,“要像听领导说话一样听孩子说话;有话要直接和孩子说,永远不要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不要人前教子;要充满爱意地看孩子,不盯着孩子的成绩单;为孩子所做的事情要适度恰当,不要过多和过少。

”表扬是一个使孩子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好工具,但是近三分一的家长却认为表扬会让孩子骄傲,“只要表扬的方式得当,就能起到很好的正面作用,包括表扬孩子的优点和即时表扬,具体步骤是:陈述事实,确认值得表扬的原因,表达高兴的心情和期望他(她)继续保持的愿望,最后还要有身体接触,比如拥抱一下孩子、拍拍肩膀和拉起孩子的手等等。

”无论在孩子失败还是成功的时候,父母都应该多鼓励孩子,给孩子重新再来的勇气和再接再厉的信心。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怎么做或者具备什么品质,那么当发现孩子某次这样做了,父母就要大声地说出来加以确认,这会让孩子记忆深刻,几次之后,孩子就会形成好的习惯。

父母要多和孩子轻松地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以及做某件事情的原因,真正地去理解孩子。

父母要尽可能和孩子呆在一起,只有在一起,父母才能知道孩子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怎样做的,才能和他们交流,让彼此更多了解和信任。

制定规则时一定要和孩子商量,只有孩子自己同意的规则,他才能遵守,才有用。

发现孩子犯错后给予批评时,应该就事论事,陈述事实并指出后果,注意一定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并表达正面的希望。

只盯成绩单会破坏亲子关系家长不要只盯着孩子的成绩单。

“如果你只盯着成绩单,就会忽略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心理成长,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也会破坏你与孩子间的亲子关系。

”从调查数据看,超过三分一的家长表示,自己的情绪跟着孩子的成绩走。

“我常常听许多家长抱怨,‘我的孩子数学不好’、‘他英语不行’等等,这就是家长盯着成绩在给孩子‘定性’。

”专家说:“这种定性对孩子会形成负面的心理暗示,那就是‘我学不好数学了’、‘我没语言天分,学不了英语’,这会限制了孩子的进步。

”她认为,家长应该从正面鼓励孩子,要看到孩子在暂时学得不太好的科目上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和潜力。

“我的孩子以前偏科,文科成绩不太好,作文还老跑题,但我从来不说他语文不行,我总是告诉他,‘你的语文有很大的潜力’。

后来,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他的作文不跑题了,中考还考了个靓分。

”一旦孩子有了某种与“成绩提高”无关的兴趣,大多数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马上加以禁止,“这种做法有可能把孩子推到你的对立面,”解素蔚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促使孩子自己去钻研,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