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电场接地设计

风电场接地设计

激光淬火不失为解决风机内齿圈强化的一条有效工 艺措施。从仅有的试验情况来看,激光淬火的工艺稳定 性较渗碳差,但比感应淬火要好,特别能较好地解决齿 根圆的强化问题,且零件淬火后的畸变量也大大优于感 应淬火,激光淬火与感应淬火的抗低温冲击能力接近,数 据的离散性也较感应淬火为小。虽然激光淬火的硬化层 深也较浅,但比渗氮的渗层要深一些,工艺规范性也没 有其他常规热处理成熟,但已获得市场的追捧,也补充 了市场需求的部分空白。
渗碳齿轮淬火后回火时,都会出现尺寸收缩,回火 温度越高,收缩变形量越大。结合生产实际试验,采用 相应的工艺措施防止和减小齿轮渗碳淬火变形,对提高 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都至关重要。
4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在风电齿轮钢及其热处理技术研制开 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 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缺乏实践经验,还需要通过开展 齿轮钢筛选试验和热处理工艺研究,来保证风电机组齿 轮噪声的进一步改善和寿命的进一步提高,这仍然是风 电行业需要继续攻克的难题。EM
由于单台机组接地网满足工频接地电阻<10 Ω,冲 击电阻小于工频电阻,所以,防雷接地电阻< 10 Ω满足 条件。
3) 风机所在位置的土壤电阻率很高,单台机组接地 网的接地电阻不能满足<10 Ω。
按照规程的要求,工作接地电阻是必须要<4 Ω,因 此可以按照 2)的方案一把风电场局部区域的若干台风机 的接地网连接起来扩大地网,以保证接地电阻<4 Ω。只 是由于土壤电阻率很高,需要连接的风机数量会增加一 些。也可以按照2)的方案二外引接地极或外接接地网,以 保证工频接地电阻<4 Ω。
(收稿日期:2010-08-11)
(上接第 49 页) 1) 风机的工作接地电阻应该≤4 Ω,防雷接地电阻
在低土壤电阻率(≤ 500 Ω·m)地区应该≤ 10 Ω,高土壤 电阻率(> 500 Ω·m)地区采取措施仍然不能满足< 10 Ω,此种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换土或深井接 地,同时加强风机内部设备的防雷屏蔽措施。
风机制造厂家 丹麦 Vestas 丹麦 Micon 美国 Zond 德国 Nordex 东方汽轮机厂
表1
要求接地电阻 / Ω 10 6 6 2 4
湘电风能有限公司

新疆金风科技

北重汽轮机有限公司

武汉国测电力

华锐风能有限公司

参考标准 IEC - 1024 - 1/2 IEC - 1024 - 1/2 IEC - 61400 - 1 IEC - 61400 - 1 IEC - 61400 - 1 IEC - 61400 - 1 IEC - 61024 - 1 IEC - 61400 - 1 IEC - 61400 - 24
所测量的接地电阻值,是在低频、电流密度不大的 情况下测得的,或是用稳态公式计算得出的电阻值。但 在雷击时,雷电流是非常强大的冲击波,其幅值往往达 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安。由于流过接地装置电流密度增大, 以致土壤中的气隙、接地体与土壤间的气层等处发生火
· 2010年第9期
Research & Design 设计研发
3 减小渗碳齿轮热处理畸变的措施
从表 2可知,对于某一确定形状的齿轮,涉及和钢材
表 2 影响渗碳齿轮热处理畸变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设计 钢材 锻造
预先热齿轮 切削加工 渗碳淬火
造成齿轮畸变的因素 形状对称性及截面均匀性差,轮辐结构差 晶粒度不均匀带状组织严重,淬透性带宽 锻造流线不对称,锻后冷却不均匀 加热温度过高或过低,冷却不均匀 切削量过大,工艺孔位置不当 加热不均匀,渗碳夹具设计不合理,冷却剂及 冷却规范选择不当,渗层质量不均匀
1 对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组接地电阻的要求
风力发电机组的接地应该分为工作接地和防雷接 地。这两个接地的接地电阻是不一样的。根据 DL/T621 - 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规定,对于风力发电机 组的工作接地应≤ 4 Ω。对于防雷接地电阻在土壤电阻 率≤ 500 Ω·m 的地区≤ 10 Ω;在高土壤电阻率的地 区,允许接地电阻> 10 Ω,但要满足空中距离和地中 距离的要求。由于风力发电机组仅有一个共用的接地装 置,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因此,按 DL/T621 - 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规定,通常机组接地电阻 取值为<4 Ω。
因此,我们应该明确风机的工作接地电阻应该≤4 Ω, 防雷接地电阻在低土壤电阻率(≤ 500 Ω·m)地区应该 ≤10 Ω。
2 工频接地电阻和冲击接地电阻的区别
通常所说的接地电阻都是对于工频电流而言,也就 是工频接地电阻。当接地装置通过雷电流时,由于雷电 流有强烈的冲击性,接地电阻发生很大变化,为了区别 起见,这时的接地电阻称为冲击接地电阻。
是不易改变的,用锻后余热等温退火代替二次加热正火, 避免了锻后冷却不均匀和正火后冷却不均匀现象。通过 调整余热等温退火的温度等,预先热处理后可获得均匀 的组织和适当的晶粒度。
试验表明,通过改善齿轮用钢(改变钢材牌号)锻造、 预先热处理等因素,可有效减小热处理变形。但是,渗 碳齿轮淬火后的心部硬度与齿轮主导应力方向的变形程 度之间有一定关系。当心部硬度在 30~33 HRC 范围时, 多数齿轮淬火后不产生明显的收缩或胀大变形。随着淬 火后心部硬度提高,胀大变形率增大。
风电齿轮箱内齿轮在渗氮前,通常都要进行调质处 理,齿轮在调质过程中组织应力和热应力的相对大小决 定着齿轮热处理畸变的大小,此外,调质工艺也决定着 心部硬度和强度的大小。对 42CrMoA 钢材的调质硬度由 230~280 HBW,提高至 300~330 HBW,只有在机加工 允许的前提下是合适的。齿轮调质工艺的制定以钢材的 淬透性稳定为前提,淬透性稳定,优化的调质工艺才是 有意义的。 2.3 内齿圈的强化途径
表2
土壤电阻率 / Ω·m ≤ 500 ≤ 1 000 ≤ 2 000 ≤ 5 000
最大长度 / m 40 60 80 100
这在IEC TR61400-24 风力发电机系统防雷保护篇 章中也有说明。
3 按要求设计接地电阻
在明确了风机的工作接地电阻和防雷接地电阻后, 就可以按规定设计风机的接地网。我国风电场风机的接地 网基本都围绕风机基础做环形水平接地网,在水平接地网 上加垂直接地极。由于不同工程的地质条件不同,各风机 布机处的土壤电阻率也大不相同,低的几十欧·米,高的 达到几千欧·米。因此风机的接地电阻差别很大,所达到 的效果也不相同。下面分几种情况来讨论:
目前国内运行的风力发电机组对接地电阻的要求不 太一致,见表 1。其中各个风机制造厂给出的是风机的工 作接地电阻,而不是防雷接地电阻要求值。根据 I E C TR61400 - 24《风力发电机系统 防雷保护》篇章中9.1.2 条规定,风机的防雷接地电阻在<10 Ω时就可以不考虑 外引接地线。这就说明风机的防雷接地电阻只要<10 Ω 就可以了。
相同制造厂给出的应该如前 2)所述,地网在冲击电 流的作用下,只有电流注入附近一小块范围内的导体起 到散流作用,无论地网有多大,对应冲击电流其有效面 积却是一定的,有效面积之外的导体并不能起到泄放雷 电流的作用。由于土壤电阻率很高,单台接地机组接地 电阻在有效面积内的接地电阻达不到< 10 Ω,此时可以 采取的有效措施主要是换土,降低土壤电阻率或者采用 深井接地等措施。同时应当与风机厂家协商,对风机采 取一些防护措施加强内部设备安全性,例如加强内部设 备屏蔽,采用隔离变压器等。
设计研发 Research & Design
风电场接地设计
对于风力发电机组本身的防雷,各制造厂家都有典型和成熟的设计方案,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就是风力发电机组的接地。
■ 石巍 王秋红 / 中南电力Fra bibliotek计院48
近 几年,随着国际能源的匮乏和各国对低碳经 济的倡导,世界上掀起了一股新能源的浪潮。 我国的新能源事业也正迅速发展,风力发电进入了新的 阶段。截止 2009 年 6 月底,我国风电并网装机 1 181 万 kW,风力发电达到 126 亿 kW·h。目前我国北方的风电 场主要集中在新疆、内蒙古、河北和东北地区的高原及 戈壁地区,南方的风电场主要集中在丘陵和山区。将来 沿海和海上风电场将是发展的主要方向。 由于风电场所处的位置风资源比较好,相对也比较 空旷,因此遭受雷击的概率也比较高。对于风力发电机组 本身的防雷,各制造厂家都有典型和成熟的设计方案,而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风力发电机组的接地。
IEC - 60363 IEC - 61400 - 1 IEC - 61400 - 1
同时,中国船级社《风力发电机组规范》中规定:为 了将雷电流流散入大地而不会产生危险的过电压,应注 意接地装置的形状和尺寸设计,并应有低的接地电阻,其 工频接地电阻一般应< 4 Ω,在土壤电阻率很大的地方 可放宽到10 Ω以下。
内齿圈是风电齿轮箱的核心重要部件,前期多采用 渗碳淬火进行内齿强化,然而内齿圈的渗碳淬火畸变严 重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目前采用内齿感应高频淬 火,或内齿渗氮处理等齿面强化手段,虽然基本可以解 决热处理畸变问题。但是,对风电机组,特别是影响风 电齿轮箱的使用寿命的关键之一,核心重要零部件—— 内齿圈而言,质量仍难以得到普遍认同。
4 结束语
风电场风机接地可以按照以下原则设计: (下转第 66 页)
2010 年第 9 期 ·
49
装备材料 Equipment & Materials
66
马氏体针的长短,故齿轮渗碳淬火后可不检验马氏体,但 在显微组织观察中,马氏体针与残余奥氏体密切相关,粗 大的马氏体针总是伴随大量的残余奥氏体存在。 2.2 调质工艺对内齿轮性能的影响
花放电现象,土壤电阻系数变小,并且土壤与接地体间 的接触面积增大,结果相当于加大接地体尺寸,降低冲 击电阻值。这在冲击接地电阻计算公式中也可以看出。冲 击接地电阻计算公式如下
Ri =α R 式中 α——冲击系数;
R——工频接地电阻; Ri——冲击接地电阻。 α一般< 1,所以冲击接地电阻一般小于工频接 地 电 阻 ,故 工 频 接 地 电 阻 < 1 0 Ω ,则 冲 击 接 地 电 阻 就 < 1 0 Ω 。 由于接地体自身的电感阻碍电流向远端流动,使得 接地体得不到充分利用,地网导体上的电位分布很不均 匀,离冲击电流注入点越远的地方,接地体上的电位就 越低,甚至为零。因此,地网在冲击电流的作用下,只有 电流注入附近一小块范围内的导体起到散流作用,无论 地网有多大,对应冲击电流其有效面积却是一定的,有 效面积之外的导体并不能起到泄放雷电流的作用。根据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要求,放射性接地极的有效长度 见表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