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级教师钱守旺谈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

特级教师钱守旺谈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

特级教师钱守旺谈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

课堂,是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的地方,是一个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的孩子以成熟魅力、让孩子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生命放光彩的场所。

无论课程改革如何进行,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成为教师永恒的工作追求。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叶澜教授在他们的“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五个方面: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有人说有理想才会有追求,有追求才会有收获。

20多年来,我一直行走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一直在求索,一直在努力。

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才能算是一堂好课呢?对此,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新课程的理解,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舒适的学习环境,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能够将老师和学生的压力减到最小。

适宜的温度、良好的通风、宽敞的教室、和谐的色彩、舒适的课桌椅、充分的活动空间、完备的教学设施、充足的学习用具、多感官的刺激,这些都是我们为学生创造的良好的物质环境;教师民主的领导方式、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交流氛围、顺畅的交流渠道、及时的信息反馈、平和的教学态度、教师期望的眼神、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恰当的表扬与鼓励、富有理性的批评和建议,学生自信的学习态度、友善的同学关系、充分的归属感和成就感,这些都是我们为学生创造的良好的情感环境。

在以上所说的众多的关注点中,我觉得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最为重要。

教育中民主平等的根本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真正的学习是愉快的,当快乐的心情不存在时,学习效果也就跟着停止。

有了愉快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才有希望。

在教师赏识、尊重的眼神里,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而是一种精神力量,是学习知识的渴求,是挑战问题的勇气,是迈开人生步伐的动力。

基于以上考虑,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教师应该意识到,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不再是“正确与错误的裁判”,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而应该以一颗童心对待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

在我们的课堂上应该让人情更浓一些,让赞赏更多一些,让鼓励更多一些,让笑容更多一些,让宽容更多一些。

二、科学的教材处理,灵活的教学方法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理念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科学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打破教材对学生思维的禁锢,还学生自由创新的空间。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学活动,并不是对教材的简单复制,而是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是一种再开发、再创造的活动过程,这也是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主要形式。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基于经验的建构过程,有效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能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突破教材的局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实际教学中常用的做法是:替换教材中的例子,拓展教材的主题,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整合不同学科的内容等。

1、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材资源。

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时,我是这样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师:老师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班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生:我们班男生多,女生少。

男生有28人,女生有23人(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男女生人数。

)师:男多女少这种现象从全国来看也非常明显。

甚至达到了男女比例失调的状态。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据国家人口计生委介绍,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是100 117,即平均每出生100名女婴相应地出生了117名男婴。

接下来,教师在大屏幕上再次展示两个网页,在网页中突出以下数据:1、海南省新生儿男女比例为135:100。

2、我国于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在新生的婴儿中,男女人数的比为119.2:100。

3、男女比例失调,十年后我国将会有数千万光棍汉!4、3000万光棍之争:中国人口性别比例将严重失调师:刚才我们提到的135:100、119.2:100、都是比,关于比你们想知道些什么?生1:我想知道什么叫做比。

生2:我想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

生3:我想知道学了比有什么用处。

师: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的意义。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从以上教学片段老师们可以看出,本节课我精心设计了导入环节,从我国男女比例失调这一现实问题引入,真实的数据,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新的表示形式,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初步认识比的“外貌”特点,知道了比怎样读、怎样写,同时自然渗透了国情教育。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必须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准确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必须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必须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必须量力而行,符合本人和本地实际。

2、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其它教学资源其他资源包括:身边素材的及时引入(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或现象、有意义的热点问题、振奋人心的场面);课堂生成资源的及时捕捉;社区、家庭资源的合理利用;媒体、网络资源的有效开发;其他学科资源的有机整合。

例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教师可以从第23届至第28届我国选手所获得的金牌数引入,通过讨论如何整理这些数据,引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在教学《折线统计图》一课,老师可以用一个情境串把一节课巧妙地整合到一起,从深海中鳞虾的活动情况引入,很自然地引出了折线统计图,对于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变化趋势做了形象的描述。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观察鲸鱼一天中的活动情况统计图,再通过课件演示将鳞虾的活动情况统计图和鲸鱼的活动情况统计图合二为一,变成一张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孩子们观察两种动物活动的情况,从这张图中孩子惊奇地发现大自然中动物生活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了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内容后,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模式,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好课的标准在发生变化。

教学是交往、教学是引导、教学是启迪、教学是合作、教学是创造。

好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

这就涉及到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既要努力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又不要忽视以前老师们所常用的讲解法、谈话法、实验法等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一般来讲,年级越高,教学方法也应该越开放。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逐步做到教学时间用得最少,教学效果最好,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

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都要坚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都要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都要坚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三、合适的教学起点,真实的教学过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只是经验基础之上。

”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把握适当的教学起点。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景的。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

如果从实验的角度分析教学设计,那么课堂中的学生情况就是自变量,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案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调整等都必须随着学生这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

一般来讲,年级越高,课堂教学也应该越开放。

“先试后讲、先猜想再验证、先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计算器”一课时,根据"以学论教"的观点,我们不能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要教在学生需要教的地方。

以往我们会教给学生怎样开机、关机,认识数字键、运算符号键、显示屏,会板书按键的程序框图。

其实,这些都不需要教。

这样教,并没有起到教学的促进作用。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需要教的,是储存数据和提取数据的方法,以及在使用计算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指导上。

真实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展示学生探究知识的原生态,展示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

不同的学生学习的思维存在较大的差异,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进行真实的展示,能促使学生思维活动更活跃。

真实的课堂,不应像某些公开课那样,为了迎合听课人的口味,故意制造一些“表面繁华”,结果造成教学的“失真”。

真实的课堂,也不应像有的教师那样不敢暴露课堂中真实存在的问题,结果造成双基不落实,训练不到位,教学花样多,花拳绣腿多,花里胡哨多,教案、课件牵着教师和学生走,师生互动性不强,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

也不是像某些教师那样,把公开课当成了“做秀课”,表演成分太多,失去了真实性。

只是想吸引更多的眼球。

这种追求教学本质以外的表演课,只会使课堂走样,只能给学生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也会导致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的形式化、标签化、看点化,造成教学的“形似”而不是“神似”。

其实,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应该追求常态环境下的数学课,追求那种“返朴归真”的家常课。

真实的课是不加粉饰的,是值得反思、需要重建的,是有缺憾的课。

但很多的公开课,往往追求要上成一点也没有问题的课,这种预设的目标首先就是错误的。

四、有序的课堂调控,机智的动态生成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

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教学机智是构建在对教育理论深刻领会之上的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能和技巧,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机智而灵活地教育学生、化解矛盾、沟通思想,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