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武术的和谐思想

论武术的和谐思想

论武术的和谐思想
摘要:和谐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具有丰富的内涵。

武术也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但是武术和谐的内涵是武术精髓的体现。

关键词:武术和谐思想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各个时期和各家各派之中,彰显着东方式的哲学智慧,尽管历史穿越时空进入到21世纪,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和谐思想仍然显示着独特的价值功能。

特别是先秦儒家、道家追求身心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今天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些和谐思想为调节人的心态、人际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为今天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无尽的历史智慧和现实思考。

1.“和谐”的内涵
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和谐”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

但在其本源意义上,与今天的“和谐”一词具有相同的意义。

“和”是一个含义十分丰富的概念,它包含着一个从人的内心世界到人际关系,再到人与自然等诸多领域的多层互动、协调发展的系统。

和谐是中华民族历来追求的共同的社会理想,同时和谐美也是重要的传统美学范畴。

那么,什么是和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是一个含义极为丰富、深邃的范畴。

早在原始社会,”和”的思想就已萌芽,其含义即“调”之义。

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和
相应也”,而“谐”是“配合得当”。

“和谐”就是“相应”并且“配合得当”。

具体说来,就是由主体和个体,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内容与形式所形成的一种和谐关系。

这种和谐关系是中国传统社会判别一切事物的最高准则和要求,作为与传统哲学、伦理学、政治思想相融通的审美心理,也必然会以和谐作为自身的理念,主体审美心理这种文化趋势规范着对客体审美对象的审美追求,从而也就决定了包括武术在内的任何一种门类,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必须符合和谐的美学规律。

2.“和谐”是武术的美学思想本质
武术追求的目标是宇宙、自然、人、物的和谐统一,以和谐为价值的观念贯穿于武术的思维模式与实践规范之中。

武术独特的价值取向是和谐,全面实现武术技击、养生、修性等方面的功能的方法是和谐,衡量这诸多功能的总体价值尺度是和谐,其追求的终极目标,仍是和谐。

和谐造就了武术特殊的美,构成了武术发展的根基。

我国最早对艺术实践经验进行概括的古代美学思想家史伯认为:“美就是和谐,和谐就是美”。

古希腊唯物主义美学家赫拉克利特在论述美学思想时指出:“美在于和谐,和谐在于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的事物源于社会实践,古代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是武术产生的沃土,其美学思想是对立统一事物的客观反映。

武术中对立和谐统一的美,比社会客观实践所反映的美更全面、更典型、更生动、更具体,主要表现在二方面。

3.矛盾对立的统一性
西周至春秋末被认为是我国美学思想的启蒙时期,它与阴阳五行哲学思想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武术的美学思想也正是沿着阴阳总纲变化发展的,仔细观察任何一种拳械套路,在由起势到收势的整个节奏上,无不包含着阴阳、动静、虚实、刚柔、攻防、进退、险易、快慢、张驰、轻重、缓急、密疏、广狭、长短、逆顺、收放、伸缩、上下、远近、高低、前后、左右、大小等矛盾的对立统一。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认为:阴阳是事物变化的总纲,武术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对立统一,都可以说是阴阳的变化。

这些不同类型的对立,成双配对,表现复杂的多种多样的对立,这在武术流派分类、练法、技法等诸方面都是同样的,总归起来有两种情行:相互包含,表现彼此吸引的趋势;相互贯通,表现彼此转化的势态。

与古代美学的“相成”“、相济”、“相和”思想是一致的。

共同表现武术的本质,所以是和谐的对立统一。

4.内容与形式的和谐
武术的流派众多,内容繁杂,套路形式数以千计,风格各异,其技击内容多以一定形式表现和传播的,这种多样形式是任何项目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内容与形式的和谐是武术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哲学意义上讲,一定的形式反映一定的内容,任何武术内容都是通过具体形式来表现,当内容与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即是高度和谐统一的美,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4.1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武术的整体内容包罗万象,诸如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和攻防技术等,局部内容是指某一种拳术、器械等而言的,无论是整体内容还是局部内容,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加以表现,以保证形式的整体性,适宜性和主从律,才能突出各种拳械的风格和特点,再现美学规律。

4.2局部与局部的关系
武术中某一内容和形式相互协同是取决于整体和谐的关键。

任何一种形式必须反映武术的某种内容,而脱离武术内容的形式也是空洞的,无从论美。

武术的内容是技击,倘若脱离了技击,也就不成其为武术,也许是舞蹈,或其它项目。

4.3内容与形式的变化
武术的内容和形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内容的逐步丰富带来了形式的深化、反复、奇正、参差等规律,以达到相互协调的目的。

从武术发展史讲,宋明前及后段时期,套路极为简朴,是武术意识、击法、技巧、功力高度结合与集中,程式上有起势、承接、高潮、收势等,富有格式化,完整统一。

而近代武术套路有了新的发展,在路线布局上讲究直、曲、斜、弧线、圆、“s”形、三角、对角、直角等多方位结构,体现了美学中对称、对比、平衡、均衡、树立、互应多样的变化特点。

另外,在表演器械的重量、长度、地毯、服装色泽、式样以及演练时的配音等都有一定规格,反映了对立的和谐统一。

这些都是武术美学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需要与时代精神的高度结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