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级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体系建设研究

市级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体系建设研究

; ;背景与意义
2018年4月10日,自然资源部挂牌,整合了原国土资源部及原国家海洋局、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和原国家林业局相关职责,是统一管理山水林田湖草等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国务院组成部门。本轮改革,赋予了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按照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要求,需要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高度,系统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信息化体系,建立统一、全面、准确的自然资源数据底板,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大数据平台,形成“用数据审查、用数据监管、用数据决策”的国土空间管控新机制。
从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履行的需求出发,梳理各种数据的来源、生产、更新、应用等,制定相关元数据标准、资源分类标准,建立自然资源数据目录体系。其中,元数据标准、资源分类标准是建立数据目录体系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3.1.1;元数据标准
元数据标准,规范对数据基本要义的描述,对数据资源形成一套规范、协调、统一的描述规则,帮助用户通过元数据确定数据位置、掌握数据基本信息。
3.2.1;以国土资源“一张图”为基础的可行性分析
自2009年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会上国土资源部提出建设国土资源“一张图”的要求以来,全国各省、市在一张图基础建设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建立了基于统一基础地理空间参考,以高分辨率影像为统一的数据本底,建成了涵盖基础地理、土地、不动产、矿产、地质环境的规划、调查、评价数据库以及各类管理数据库,形成大量底板统一、质量优良的空间数据,为自然资源“一张图”框架的建设奠定了较好的数据基础。以南京市国土资源“一张图”为例,采用面向对象、开放式的底层架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可植入、可复用性,创造了较好的技术实现基础。建成了集中统管、分权使用的数据运行管理体系,建立了包含业务流转与数据更新一体化、数据更新与数据发布一体化、内外网数据交互一体化的三个“一体化”数据集成模式,建立了纵向关联汇交、横向互通共享的数据汇交、共享服务模式,建成了移动版国土资源“一张图”,建立了基于“一张图”的全市“四统一”(平台框架统一、市区用户统一、业务规范统一、资源目录统一)的业务运行模式,这些方面的突出优势更为自然资源“一张图”框架奠定了良好的平台基础。综上可见,无论从数据基础、技术实现基础,还是平台基础考虑,以国土资源“一张图”为基础建设自然资源“一张图”框架都具有可行性。
(5)多部门成果片面、不匹配。虽然各部门存在较为详细的调查成果资料,但是由于各部门数据资源共享性差,造成自然资源综合评价与分析存在片面性。
3; ;体系建设思路
3.1;建立数据目录体系
在分析总结数据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意识到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体系建设中,发现和定位数据资源成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的基本前提。鉴于数据资源对业务的基础支撑作用、数据内容繁杂和规模庞大、社会和公众对其需求的多样性,研究自然资源数据目录体系就非常必要和紧迫。
(2)数据结构多样,质量参差不齐。不同部门和领域信息化程度、对数据规范要求、建库标准以及作业习惯等都有所不同,导致数据结构、数据质量差异较大。
(3)重复调查测绘。由于调查侧重点、管理聚焦点不同导致多部门重复调查测绘,一方面造成数出多门、不便统一管理,另一方面造成严重的人力、财力浪费。
(4)部门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不同,造成数据的多样性和混乱性,不同部门间的数据甚至隐藏着数据矛盾。例如,对于林地的认定,原国土部门和林业部门就存在不同的技术标准和认定依据,导致两个部门对林地的认定结果差异较大。
3.1.2;资源分类标准
确定资源分类标准,形成对数据资源统一的分类体系,为数据资源目录的组织、分类管理提供依据。自然资源数据目录体系概要如图1所示。
3.2;建设自然资源“一张图”框架
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一张图”框架是建设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体系的基础。统一全市调查测绘工作的空间基准、坐标系,以国土资源“一张图”为基础,纳入测绘、水资源、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自然资源数据。在新形势下以自然资源管理需求为导向,梳理各类数据资源,分析各类数据的层次和关系,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开放性、扩展性、兼容性原则,秉承已有技术规范标准,制定统一的数据分类体系与编码规则,分类别、分层次将这些数据资源整合到自然资源“一张图”框架[4-5]。最终,形成坐标统一、数据资源集中统管分权使用、管理体系标准规范、数据和业务链路畅通、部省市上下互通的自然资源“一张图”框架。
2; ;数据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有自然资源数据存在分散存放、结构多样、标准不一、蕴藏数据矛盾等现象,给数据整合重组带来诸多困难。综合分析,存在的数据问题可归纳如下[2-3]。
(1)空间基准、坐标系不匹配。过去各类数据资源分部门管理各自采用的空间基准和坐标系不同,致使这些数据资源无法直接整合到同一数据底板上。
从数据大环境来讲,机构改革前,自然资源数据长期存在多部门管理、数据规范和标准不一致、交叉重叠、数据质量参差不齐、信息孤岛严重、数据共享不畅等问题。机构改革后,从政策层面为这些数据问题的消除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尽快消除原有问题、实现数据整合重组、构建市级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体系成为当下信息化工作面临的考验之一。如何建立统一的“数据底板”,构建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体系,部、省已經在做相关内容的顶层设计,从部、省到市、县(区)每一层面的工作侧重和工作难点也有所不同。文章从市级层面考虑,提出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体系建设思路。
市级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体系建设研究
作者:李梅香柯红军
来源:《科学大众》2019年第10期
摘; ;要:按照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要求,自然资源管理需要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信息化体系,建立统一、全面、准确的自然资源数据底板,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大数据平台。文章从市级层面考虑,在分析数据现状、面临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以国土资源“一张图”为基础,分层次、分步骤建设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体系的思路,并提出了市级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体系框架。
机构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强化自然资源资产属性,如何推动规划工作从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向国土空间规划转变,推动确权登记工作从土地、房屋确权登记向山、水、林、田、湖、草等生命共同体确权登记的转变等,这些都需要强有力的信息化基础支撑,需要以自然资源核心数据库为基础的自然资源资产政务服务、监测监管和决策支持等信息化建设工作进一步提质、提速[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