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语文下册《昆虫备忘录》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昆虫备忘录》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昆虫备忘录》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昆虫备忘录》教案及反思
设计说明
《昆虫备忘录》向我们介绍了几种熟悉的昆虫,勾起我们有趣的回忆。

蜻蜓的复眼,让我一直琢磨它是怎么看东西的,生活经验让我们知道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披着光鲜外衣的花大姐,硬翅上的圆点可是有定数的,花大姐有益虫、害虫之分。

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它的头部尖端顶着一只犀牛一样的角,它的力气很大。

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尖头绿蚂蚱是画家的最爱。

土蚂蚱被捉时会吐出褐色的口水,顶讨厌。

在作者的笔下,一只只活灵活现的昆虫便出现在我们眼前,即便不认得,看完好像也认得了。

教学时,小组合作学习,扫清生字障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文章内容,找出自己感兴趣或喜欢的部分,与同学进行分享,分享时结合具体的语句阐述理由,把读文与理解融为一体。

教师以问题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四种昆虫的样子、特点、有趣之处,借助画像、做备忘录、展示技能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昆虫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情趣
1.夏天到了,无处不在的昆虫活跃起来,你熟悉哪些昆虫呢?你认真观察过它们吗?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3.这些可爱的昆虫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故事呢?
4.板书课题《昆虫备忘录》。

设计意图:借助画面,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昆虫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预设:介绍了哪些昆虫,它们的样子、习性是怎样的,记录了它们哪些有趣的故事等。

2.引读: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或者请教同伴。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自然段,再仔细地读一读,努力读通每一个生字。

(3)与小组同学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4)自己轻声或者不出声地读一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前的疑问,看一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获得对文本的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文本的过程。

三、汇报交流,识字学词
1.课件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1)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2)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

(3)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

(4)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

(5)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6)昆虫备忘录。

2.课件中,其余字消失,就剩下带有生字的词语:款款、黑绸、膜翅、距离、益虫、瞎点、凡是、备忘录。

(1)学生大声朗读词语,读准每一个词语。

(2)指名认读词语,遇到学生读不准的词语,多次练读。

(3)学生交流:在你的生活中,见到过这些词语吗?请联系生活经历,用这些词语说句子,可以用上一个词语,也可以用上几个词语。

录。

(1)检查预习情况,认字能力强的同学当小老师,黑板前领读这些生字。

(2)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将识记有困难的字标注成红色。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不好记的字?
(4)汇报交流,学生自主识记以下重点字:
瞎:眼目害了病,变成瞎。

膜:用手是摸,与月有关是膜。

绸:绸缎与丝织品有关。

益:上头是两点,不是三点。

录:绿去偏旁变成录。

距:右边是巨,不是臣。

蚂:多音字,在本课中读m 。

设计意图:集中识字,抓住字形特点和字音难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有目的地识记,提高识字效率。

四、再读全文,体会感悟
1.默读课文,找出感兴趣的昆虫,画出喜欢的句子,再读一读,说一说:你喜欢这个昆虫吗?理由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集体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了解昆虫的特点。

预设一:我觉得蜻蜓的复眼很有趣。

(1)学生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句子二: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大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句子三: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

复眼是甲壳类、昆虫类等节肢动物的视觉器官,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构成,例如蚂蚁一个复眼由50个小眼构成。

复眼能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也能分辨颜色。

(3)蜻蜓复眼的图片
预设二:我喜欢瓢虫。

因为它很漂亮,也是益虫。

(1)学生朗读找到的描写瓢虫的句子:
句子一: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句子二: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

句子三: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

(2)你能为它画像吗?
(3)关于瓢虫,你还知道什么?
预设三:我喜欢独角仙,因为它是昆虫里的霸王,力气也大。

句子一: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

句子二: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句子三:独角仙的力气很大。

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

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2)你能为它做个自我介绍吗?
预设四:我喜欢蚂蚱。

因为我也捉过蚂蚱玩,很有趣。

(1)学生朗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作挂大扁儿。

我挺喜欢挂大扁儿这个名字。

句子二:尖头蚂蚱是国画家很喜欢画的。

句子三: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

句子四: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的,非常好看。

(2)学生介绍自己捉、玩蚂蚱的趣事。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喜欢的昆虫做份备忘录。

5.过渡:角色扮演,向大家介绍这些昆虫:
(1)做自我介绍(样子、特点、习性等)。

(2)能力展示。

(3)看到它们的技能,你有什么想法?(可从实际出现,也可展开想象)
6.教师指导学生带着兴奋和愉快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教师以问题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四种昆虫的样子、特点、有趣之处,逐步走进昆虫,了解它们,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适当的补充,激发对昆虫的喜爱,对自然的探索之情。

五、情感升华,作业延伸
1.情感交流:你喜欢这些昆虫吗?你还知道哪种昆虫,与大家分享一下。

2.教师小结:每一个小小的昆虫身上,都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有说不完的科普知识,有许多奇妙的现象,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发现。

3.布置作业: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设计意图: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拓宽视野,不局限于教材,激励学生多读书,多观察。

板书设计
昆虫备忘录
蜻蜓花大姐独角仙蚂蚱
复眼外衣独角尖头
灵敏漂亮霸王有趣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三、四年级的学生要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对于这篇略读课文,怎么让学生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呢?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两点:
1.结合具体的描写,发现昆虫的可爱、有趣之处。

面对自己喜欢的昆虫,找到它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补充,让大家从更多的角度了解它,认识它。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引领学生朗读对应的语句,并引领学生为它画像,为它做份备忘录,把自己的学习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综合地体现出来。

在交流与倾听中学会思考,学会提升。

2.为学生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结合看到它们的技能,你有什么想法这个问题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联系实际说说昆虫为人类作出了什么贡献,也可以发挥想象,针对某一项技能,假设开发出某种产品为人类服务。

在交流中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想象,大胆表达,学生因为有了充足的阅读基础,借鉴与他人交流的成果,必会畅所欲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