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专业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发酵工程组成
上游工程 UPSTREAM PROCESSES 下游工程 DOWNSTREAM PROCESSES
FERMENTATION Process Control
从广义上讲,由三部分组成: 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35
(3)第三个阶段(1940年以后)
这以阶段的标志是,在纯种培养
技术下,以深层培养生产青霉素 解决向培养基中通入大量无菌空 气和高粘度培养液的搅拌问题
36
(4)第四个阶段(1960年以后)
以烃为碳源生产微生物细胞作为
饲料蛋白质的来源 出现了不需要机械搅拌的高压喷 射和强制循环的发酵罐 工业上普遍采用分批培养和分批 补料培养法
2
2,狭义 “发酵”的定义
在生物化学或生理学上发酵是指微生物 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 能量的一种方式,或者更严格地说,发 酵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 产能反应。如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微 生物利用产生酒精并放出二氧化碳。同 时获得能量,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而获 得能量等等。
3
3,广义 “发酵”的定义 工业上所称的发酵是泛指利用生物细 胞制造某些产品或净化环境的过程, 它包括厌氧培养的生产过程,如酒 精、丙酮丁醇、乳酸等,以及通气 (有氧)培养的生产过程,如抗生 素、氨基酸、酶制剂等的生产。产 品即有细胞代谢产物,也包括菌体 细胞、酶等。
26
(5)按发酵过程中对氧的不同需求 来分
• 厌氧发酵 • 通风发酵
27
4、发酵工业范围
(1)酿酒工业(啤酒、葡萄酒、白酒等) (2)食品工业(酱、酱油、醋、腐乳、面包、酸乳 等) (3)有机溶剂发酵工业(酒精、丙酮、丁醇等) (4)抗生素发酵工业(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等) (5)有机酸发酵工业(柠檬酸、葡萄糖酸等) (6)酶制剂发酵工业(淀粉酶、蛋白酶等)
过 程 催化用酶
淀粉葡萄糖苷酶 腈水化酶
产
品
葡萄糖
全球产量(吨)
10~2000万 30000
水解作用
尿激酶原
猪生长激素(PGH)
牛生长激素(BGH)
组织溶纤原激活剂(t-PA)
39
2,重要发酵产品投入生产的年代
年 代 1880~1920 产 品
乳酸、面包酵母、乙醇、甘油、丙酮-丁醇 淀粉酶*、转化酶*
1920~1940
柠檬酸*、葡萄糖酸*、蛋白酶*、核黄素、
山梨糖
1940~1950 青霉素、短杆菌肽、链霉素、金霉素、新 霉素、两性霉素、衣康酸、纤维素酶*、 果胶酶*、淀粉酶
40
1950~1960 谷氨酸、赖氨酸、土霉素、四环素、 新生霉素、红霉素、制霉菌素、卡那霉素、环 丝霉素、庆黄霉素、曲酸、柠檬素、葡萄糖酸、 过氧化氢酶、甾体氧化产物、赤霉素、葡聚糖、 单细胞蛋白、水杨酸
1960~1970 葡萄糖异构酶、糖化酶、氨基酰化酶、 脂肪酶、乳糖酶、头孢霉素、庆大霉素、林可 霉素、利福霉素、万古霉素、核糖霉素、杀稻 瘟菌素S、多氧霉素、泰勒霉素、缬氨酸、甾 体生物转化物、5’-核苷酸、生物杀虫剂、黄原 胶
37
(5)第五个阶 段(1979年以后)
这个阶段以基因 工程产品的生产 为标志。 目前,世界上已 经批准上市的基 因工程药物就有 几十种,如:胰 岛素、人生长激 素等等。
38
部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的产品
人胰岛素
人生长激素(GH) 表皮生长因子(EGF)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2(IL-2) 纤维素酶 , -干扰素 乙型肝炎疫苗 集落刺激因子(CSF)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抗血友病因子
4
4,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的定义
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 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 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 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 性服务的一门科学。
5
6
二、发酵工程概述
发酵已经从过去简单的生产酒精类饮料、生 产醋酸和发酵面包发展到今天成为生物工程的 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成为一个包括了微生物 学、化学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机械工 程和计算机软硬件工程的一个多学科工程。 现代发酵工程不但生产酒精类饮料、醋酸和 面包,而且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 抗生素和疫苗等多种医疗保健药物,生产天然 杀虫剂、细菌肥料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农用生产 资料,在化学工业上生产氨基酸、香料、生物 高分子、酶以及维生素和单细胞蛋白等。
发酵和其他化学工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生物 体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其主要特点如下: ( 1 )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的生物化学反应,反应安全,要求条件也比较 简单。 ( 2 )发酵所用的原料简单粗放。通常以淀粉、 糖蜜或其他农副产品为主,只要加入少量的有 机和无机氮源就可进行反应。微生物因不同的 类别可以有选择地去利用它所需要的营养。基 于这一特性,可以利用废水和废物等作为发酵 的原料进行生物资源的改造和更新。
发酵罐试验 菌种筛选
摇瓶试验
典型的发酵过程示意图
19
发酵的流程
空气
空气净化处理
保藏菌种
斜面活化
碳源、氮源、 无机盐等营养 物质
扩大培养
种子罐 灭菌
主发酵
产物分离纯化
成品Βιβλιοθήκη 生物反应过程的组成部分原材料的预处理
生物催化剂的制备
生物反应器及反应条件的选择与监控 产品的分离纯化
(2)发酵生产的条件
某种适宜的微生物 保证或控制微生物进行代谢的各种条件 (培养基组成,温度,溶氧pH等) 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设备 提取菌体或代谢产物,精制成产品的方 法和设备
31
(1)第一个阶段(1900年以前)
产品只限于含酒精饮料和醋
古埃及已经能酿造啤酒
17世纪能在容量为1500桶(一桶
相当于110升)的木质大桶中进 行第一次真正的大规模酿造 在1757年已应用温度计
32
1801年就有了原始的热交换器 18世纪中期,证实了酒精发酵中
的酵母活动规律 Paster最终使科学界信服在发酵 过程中酵母所遵循的规律 18世纪后期,Hansen在Calsberg 酿造厂建立了酵母纯种培养技术
28
(7) 氨基酸发酵工业(谷氨酸,赖氨酸等) (8) 核苷酸类物质发酵工业(肌苷酸、肌苷等) (9) 维生素发酵工业(维生素C、维生素B等) (10)生理活性物质发酵工业(激素、赤霉素等) (11)微生物菌体蛋白发酵工业(酵母、单细胞蛋 白等) (12)微生物环境净化工业(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 污水等) (13)生物能工业(沼气、纤维素等天然原料发酵 生产酒精、乙烯等,能源物质) (14)微生物冶金工业(利用微生物探矿、冶金、 石油脱硫等)
上游工程
UPSTREAM PROCESSES - genetics, cell … - inoculum development - media formulation - sterilization - inoculation
FERMENTATION Process Control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13
3,发酵过程的组成部分
(1)发酵过程的组成
繁殖种子和发酵生产所用的培养基组份 确定; 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灭菌; 培养出有活性、适量的纯种,接种入生 产容器中; 微生物在最适合于产物生长的条件下, 在发酵罐中生长; 产物提取和精制; 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的处理。
14
11
2,发酵工程的特点
( 3 )发酵过程是通过生物体的自动调节 方式来完成的,反应的专一性强,因而 可以得到较为单一的代谢产物。 ( 4 )发酵过程中对杂菌污染的防治至关 重要。除了必须对设备进行严格消毒处 理和空气过滤外,反应必须在无菌条件 下进行。如果污染了杂菌,生产上就要 遭到巨大的经济损失,要是感染了噬菌 体,对发酵就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因而 维持无菌条件是发酵成败的关键。
下游工程
DOWNSTREAM PROCESSES - product extraction, purification & assay - waste treatment -by product recovery
FERMENTATION Process Control
The ratio of recovery to fermentation costs for L-asparaginase: 3.0 ethanol: 0.16
发酵工程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制药工程专业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发酵工业概述 一、基本概念 1,发酵一词的来源 “发酵”( Fermentation )一词是拉丁语 “沸腾”( fervere )的派生词,它描述 酵母作用于果汁或麦芽浸出液时产生气 泡的现象。产生气泡的现象是由浸出液 中的糖在缺氧条件下降解而产生的二氧 化碳所引起的。
29
5、发酵工程的地位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酶工程 发酵工程
30
第二节 发酵工业的发展史
一、国外发酵工业的发展概况 1,发酵工业发展的阶段: 天然发酵阶段(古代~1900年) 纯培养技术的建立(1905年~) 通气搅拌发酵技术的建立(1940年~) 开拓发酵原料时期(1960年~) 基因工程阶段(1979~)
在发酵技术中一般包括微生物细胞或 动植物细胞的悬浮培养,或利用固定化酶, 固定化细胞所做的反应器加工底物(即有 生化催化剂参加),以及培养加工后产物 大规模的分离提取等工艺。主要是在生物 反应过程中提供各种所需的最适环境条件。 如酸碱度、湿度、底物浓度、通气量以及 保证无菌状态。
1,发酵工程主要研究的内容 (1) 有严格的无菌生长环境: 包括发酵开始前采用高温高压对发酵罐和 发酵原料以及各种连接管道进行灭菌的技 术; 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 气的空气过滤技术; (2)在发酵过程中根据细胞生长要求控制加 料速 度的计算机控制技术; (3)种子培养和生产培养的不同的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