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论文—《美与丑》对于美的感觉是我们自身的天性,但是美在于人,如果试图离开人对人愉悦去思考美,就会立刻失去根据及立足点。
所以自在之美纯粹就是一句空话,从来不是一个概念。
在美之中,人们常常把自身树立为完美的尺度,换句话说:也就是他会在美中崇拜自己,这是本能。
我们都相信世界本身充斥着美,——但是我们往往忘记了自己才是美的原因,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把美送给这个世界。
这就是一种人性的美,不过有些太人性的美。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美的缘由,人们把自己的形象从事物里找出自己的影子,把具有自己影子的事物认作美的。
我们可以这么说,美的判断是他的“族类虚荣心”---有一些爱疑问的人可能会问:人认为世界是美的,世界就有的因此被美化吗?是不是人仅仅把世界人化了呢?但谁能保证人所提供的恰好是美的呢?试想一下,如果有比人类更高级的生物在它们眼里,人又呈现出什么模样呢?是大胆妄为?甚至令人发笑的呢?也可能是有点残忍专断吧!人们都渴望美,不管是心灵美还是外表美。
可是丑呢?所有人都认为丑这个字眼是代表外表丑。
可没有一个人认为丑实际上指的是品质和心灵。
美与丑之间的区别,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里可以感受到。
女主人公艾斯米拉达拥有着另不少女孩羡慕的美貌与才艺,但有些朋友也许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另一个人身上,他就是卡西莫多。
他天生畸形,相貌奇丑,再加上是个聋子,他似乎和美沾不上一点边,然而,雨果似乎更倾爱这个小丑,他打破了白雪公主配白马王子的俗套,卡西莫多爱上了艾斯米拉达,多么令人震撼的情节!从那一刻起,美与丑有了交点,不再是两条平行线。
也许大家没注意,往往是那些相貌奇丑的人,往往最真实,而有些相貌倾国倾城,长的无比漂亮的人,往往最虚伪,狡猾。
我想大家读过《灰姑娘》吧,文中灰姑娘的继母是一个长的非常漂亮,却蛇蝎心肠的人。
由此可以证明,相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那纯洁的心灵和高尚的品质,不要把一切的潮流都当成美。
美丽是丰富多彩的,既有林黛玉的柔弱清新,也有薛宝钗的端庄大方,还有王熙凤的泼辣精明,雍容华贵是美,自然纯朴也是美。
只要根据自己的自然特征、身份等具体情况进行了修饰,都会增添自己的美丽,但一味地矫揉造作赶潮流,就可能走向美的反面了。
生活中美的事物与丑的事物同时存在,也就造就了艺术作品中“美”与“丑”的存在,关于美与丑的关系问题,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都有论述。
他们常常认为,美与丑并不矛盾,它们是相互依存的。
老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美学问题,指出美与丑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为善,斯不善矣。
”。
他还从美的相对性出发,指出美与丑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美与丑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东西,二者是相互联系并可以相互转化的。
庄子美学也突出强调了美的相对性,指出美与不美是“应时而变”,相互转化的,“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美与不美相互包容,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熟知天下正色哉”;“厉与西施,恢恑橘怪,道通为一。
”同时,在中国美学史上,庄子第一个谈到了丑的问题,揭示出丑中之美,认为人格精神上的美可使人忘掉其形体上的丑陋,所以丑怪形象中,可以包含有强烈的精神之美。
当然庄子并不忽视形体的美,但他更看重精神的美。
毛泽东曾说:“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也曾说过:“美和丑因相互对照而显著。
”德国的苏瓦尔说:“丑是美的背景,用来增强美的光辉。
”可见,在艺术作品中通过美与丑的对比可以加深欣赏者对美的感受。
美和丑都能够成为文学表现的对象,因为正是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对抗中,事物的价值和意义才更易获得鲜明和丰富的体现。
不过,生活中的美与丑和它们所代表的生活形象是分散的、不典型的,生活中的美与丑是交织在一起的,而艺术作品中的美与丑和表现它们的艺术形象则是集中的、典型的,这是通过艺术家的主观选择与艺术创作而形成的。
雨果是特别擅长将美与丑同时呈现在读者面前的。
在他的《巴黎圣母院》中,雨果精心设置了一个完整的美与丑的对比体系,通过正反两组人物的互相映衬,充分体现了美与丑是相互依存,同时又相互转化的原则,同时通过丑的对照,更增强了美的光辉。
在美与丑人物对比体系中,爱斯梅拉尔达是中心人物,克罗德、加西莫多处在对照的位置,形成众星拱月的效果。
在他们对爱斯梅拉尔达不同程度、不同方式、不同性质的爱的表达中展示其各自的道德品质和性格特点,进而与爱斯梅拉尔达形成强烈的对照。
爱斯梅拉尔达从小在吉卜赛人中长大,浑身洋溢着蓬勃朝气和青春活力,她粗犷热情、矫健活泼。
在圣母院前,翩翩起舞,如乳燕翻飞,多姿多彩。
她是外表美和心灵美和谐完美的统一,是“纯洁而光辉”的人,是个“超自然的生灵”,是善的化身。
她不但有一个完美无缺的躯体,也有一颗高尚纯洁善良的心灵。
克罗德副主教外表虽谈不上美,但他道貌岸然,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是许多大人物常来请教的大科学家,是人们心目中知识、礼教的标准尺度。
令人不齿的是人前人后的他判若两人,真正的他为人虚伪矫作,心如毒蝎,严峻、沉着、阴郁、狡黠,他对爱斯梅拉尔达的爱不是真情的表露,不是要付出,而是为了占有,为了满足情欲。
他曾经让加西莫多去劫持爱斯梅拉尔达,可是劫持没有成功。
爱斯梅拉尔达直截了当的表示——他比绞架更可怕,终于迫使他凶相毕露,最后借“乞丐王朝”进攻圣母院之际,把她骗到院外交到官兵手里绞死。
克罗德副主教是“阴森可怕”的魔鬼,衣冠禽兽,是恶的代表。
作者用克罗德所谓的“爱”把他与爱斯梅拉尔达连接起来,形成善恶、美丑的鲜明对照。
加西莫多,一个又驼、又瞎、又跛、又聋的丑八怪,文中对他的外貌描写是——四面体鼻子,马蹄形的嘴,小小的左眼为茅草似的棕红色眉毛壅塞,右眼则完全消失在一个大瘤子之下,横七竖八的牙齿缺一块掉一块,就跟城墙垛子似的,长着老茧的嘴巴上有一颗大牙践踏着,伸出来好似大象的长牙,下巴劈裂”,“两个肩膀之间耸着大驼背,前面的鸡胸给予了平衡。
从股至足,整个的下肢扭曲得奇形怪状,两腿之间只有膝盖那里才勉强接触。
从正面看,恰以两把镰刀,在刀把那里会合。
宽大的脚,巨人的手……”。
身残貌丑,五官不全,本就不幸,可更不幸的是,他先是遭到了亲人的遗弃,继而又受到整个社会的遗弃。
对于他,人们没有理解和尊敬,有的只是鄙视和嘲笑。
可是,这无损他的那颗美丽纯洁的心灵。
他受克罗德指使劫持了爱斯梅拉尔达,并因此受罚,在烈日下的耻辱柱上受刑,倍受讥讽折磨。
他以纯真得不掺一丝杂质的爱情守护着,以毕生精力来保护着他心目中的圣女爱斯梅拉尔达。
可在强大的社会偏见、邪恶势力和命运捉弄面前,强悍的加西莫多,最终被撞的头破血流,拥抱着爱斯梅拉尔达的冰冷的尸体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加西莫多和爱斯梅拉尔达,这一对形象外表有天壤之别,内心却一样的善良纯洁,作家在对这一对悲剧人物的褒扬与惋惜中,把美与丑的对比推到了极致,让我们平静地思考——究竟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丑陋的外表下,可能藏着一颗火热纯真的心灵,这时,丑的也变成了美的;英俊美丽的面容下,也可能深埋了龌龊可耻、卑鄙扭曲的心,这样,再美的东西也是丑陋的。
加西莫多的爱是一种忠诚之爱,是一种为之献身的爱,他的爱光耀高尚,与爱斯梅拉尔达的美和善良相映成辉,照亮了整部《巴黎圣母院》。
总之,雨果在他的《巴黎圣母院》中,将他的这种美丑对照原则运用到了极致。
作品中的美与丑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错综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尖锐的矛盾和强烈的冲突。
这几个人物本身就有着显著的对照特征:爱斯梅拉尔达是美的化身,从相貌到内心都展示出美仑美奂的特质,内外映衬,相辅相成,完美和谐;敲钟人加西莫多外貌奇丑而心地纯洁善良,丑陋的外貌蕴涵着高尚的心灵;副主教克罗德外表道貌岸然,内心阴险狠毒,好看的外表下是丑陋的灵魂。
在他们之间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与鲜明对比:在爱斯梅拉尔达的至善至美和加西莫多的外丑内美面前,克罗德显得格外的丑恶不堪。
美丑对照的运用,让爱斯梅拉尔达与加西莫多这两种类型的美好形象在丑态人物的反衬下,更为光彩照人;而克罗德在美好人物的光照之下,更显形象猥亵!这是《情癫大圣》的故事情节: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莎车城,却在盛大欢迎仪式的同时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悟空等三人寡不敌众被树妖所擒。
独自寻找救兵的唐僧,却意外遇到蜥蜴精岳美艳。
唐僧虽不惧于岳美艳小姐丑陋的外表,但却无心与之痴缠,孰料不小心坠入了情网,并最终犯下天条。
尽管爱一个人并没有罪,情救世人,这一对痴情男女最终被打落凡间。
佛祖将美艳化为白马,伴随唐僧重新开始了九九八十一难,走上了漫漫西游路。
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情节,却处处体现了美与丑的对照,所产生的感染力是巨大的。
首先,剧中许多的景都十分美,营造出一种浪漫唯美的效果。
唐僧站在草屋顶上的那段景致,更有人间气息,就像王维的山水田园,清淡闲适处处流露着素雅,那时候的三藏极帅,那时候的美艳极可爱。
如此人间烟火,却全是因一和尚动了凡心,落花流水一般留不住,更令人感到可惜。
南天门之后的四大天王出场的砚台,泼墨写意的淡雅,更是美不胜收。
红孩儿及众妖的栖身之所——童话村,一排一排“蘑菇”型的小屋点缀其间,加上四周栽种着如西方圣诞树一般的林木,更增添了童话村的喜乐气息,谁能想像的出这么美丽、自然的世外桃源,竟然住着一群妖怪。
唐僧、美艳所处的环境像梦想中的九寨沟一样,水是碧的,花是彩的,树是翠的,阳光透明,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很自然地创造出了一种美的高境界。
其次,细节之处体现了美与丑的相互转化。
有一个细节就是美艳提着莲花似的灯笼,在一个万籁俱静的夜晚,在湖心的石头上,就着黑夜起舞。
动作略显生疏和笨拙,自然比不过青蛇姐姐在大庭广众之下扭腰摆臀,但她却可以自得其乐。
她很丑,可是那个时候舞的那么美,暗夜里独自欣赏顾盼生辉。
美艳并不知道,她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如同镀了一层银,丑如此却美若斯。
此时的场景也极美,黑夜的湖水发亮,灯笼似火,萤火虫流连飞舞,熠熠闪光,就如人们心中的圣地。
看到这时候的她,反而让人觉得她变身之后的华丽已经不值一提。
当她在湖心石头上看自己美丽的倒影时,她的妈妈无声的哽咽让人的泪潸然而下。
谁说我的女儿不美?只是没有迎合大众的标准,但是我知道,她美,比任何人都美。
其实,丑陋的外貌和“美艳”这个名字又何尝不是一种鲜明的对照呢?再次,在丑的对照下,人物的内心越显得高尚。
不论古今中外,大都喜欢俊男配美女,再戏剧化一点的就是美女与野兽。
但唐僧与美艳一对,却不在常理之内。
美艳丑的笔墨难述,唐僧是个和尚——而且还是如来坐下的二弟子,大唐的圣僧。
两个绝无可能交心的人,却阴差阳错的相遇、相知、相许。
飞船追着逃婚的外星公主降落在妖精的村落,妖怪们误以为这些身份不明却身手不凡的怪物是为了三藏而来,于是妖怪们齐齐发难,将矛头指向美艳——妖怪们纷纷喊着:“不是我们的意思,是那个丑八怪的意思,是她骗了三藏想吃了他长生不老”,三藏先是震惊,而后愤怒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