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知识点梳理

感激:感动。今义是指激动、感谢。
句式积累
倒装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判断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美词美句
积累




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不知所言 陟罚臧否
引喻失义 作奸犯科 苟全性命 优劣得所
裨补阙漏 指日可待 察纳雅言 行阵和睦
名句Leabharlann 受任于败军之间,奉命于危难之际。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深追先帝遗诏。
为:俱为一体。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词类
活用
庶竭驽钝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义。“阙”通“缺”。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同“谏”




卑鄙:身份低位,见识浅陋。今义是指品质低劣、下流。
秋:“时”的意思。今义是指四季中的第三个季节。
痛恨:痛心遗憾。今义是指十分憎恨。


杜甫:出师未捷人先死,
常使英雄泪满襟。
武侯祠匾额对联选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过厅对联
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
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诸葛亮殿对联
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繁,始延得汉家正统
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
——过厅对联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诸葛亮殿对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三顾:三顾茅庐东和:东和东吴六出:六出祁山
北拒:北拒曹魏 七擒:七擒孟获 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收二川:收东川西川
内容理解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三项建议:广言开路,执法公平,亲贤远佞。
写法特点
1.全文贯穿着一个“情”字,可以说是以情感人。
2.文章的说理主次分明,先后有序。
3.文章在构思上也很巧妙,表文从第一部分进谏,到第二部分忽以“臣本布衣”起笔,另入蹊径。






表:古代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词语
积累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悉以咨之,然后施行。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躬耕于南阳。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若无兴德之言。以彰其咎。
《出师表》知识点梳理
文化积累




诸葛亮(181─234) 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后卒于军中。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文章写得周密畅达,代表作是《出师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