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教案:百分数应用题(三)

小学数学教案:百分数应用题(三)

小学数学教案:百分数应用题(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以及成数和折扣与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会解答有关成数和折扣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理解成数和折扣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把下列各数化成百分数。

2.李庄去年种小麦50公顷,今年种小麦60公顷。

今年比去年多种小麦百分之几?
3.小华家承包了一块菜田,前年收白菜41.6吨,去年比前年多收了25%。

去年收白菜多少吨?
师述:农业收成,有时用成数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成数和折扣的应用题。

板书: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1.成数的含义。

师述:什么是成数呢?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如一成就是十分
之一,也就是10%。

(1)填空:
三成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三成五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把下面的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七成二成五五成九成九
十成二成八七成四八成二
2.出示例1。

例1 小华家承包了一块菜田,前年收白菜41.6吨,去年比前年多收了二成五。

去年收白菜多少吨?
(1)学生默读。

(2)这道题和复习中的第三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3)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述: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化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板书:
=41.6(1+25%)
=41.61.25
=52(吨)
答:今年收白菜52吨。

3.练习。

小丽家承包了一块地,前年收小麦8000千克,去年比前年
增产一成半。

去年收小麦多少千克?
4.折扣的含义。

师述:工厂和商店为了推销商品,有时将商品减价百分之几销售,这就是平常说的打折扣销售。

某种商品打八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也就是减价20%。

打五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出售,也就是减价()%。

5.出示例2。

例2 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原价330元。

现在打九折出售,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
(1)学生读题。

(2)问:打九折出售是什么意思?
(3)求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你想怎样解答?
(4)指名说解题思路。

板书:方法(一)330-33090%
=330-297
=33(元)
方法(二)330(1-90%)
=33010%
=33(元)
答:比原价便宜了33元。

6.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师述: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成数和折扣的知识,知道了成数和折扣的含义,以及成数和折扣与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且学习了有关成数和折扣的一些实际的、简单的应用题。

(三)巩固反馈
1.填空:
(1)某县今年棉花产量比去年增产三成。

这句话的意思是()是()的30%。

(2)一块麦地,改用新品种后,产量增加了四成五。

这句话的意思是改用新品种后产量是()的()%。

(3)一种皮茄克打九折出售。

这句话的意思是()是()的90%。

(4)一批旧书打五五折出售。

这句话的意思是现价比()便宜了()%。

2.把下面的折扣数改写成百分数。

七折九折六五折八五折六八折
3.把下面的百分数改写成成数。

75%60%42%100%95%
4.一套西服,商店在节日里按八五折优惠出售。

西服的原价是560元,西服现售价多少元?
5.东门乡去年的棉花产量比前年增加二成。

去年的棉花产量
是267.6吨,前年的棉花产量是多少吨?
6.一种画册原价每本6.9元,现在按每本4.83元出售。

这种画册按原价打了几折?
7.张利在减价商品柜台买了一个水壶,打八五折,实际花了25.5元。

这个水壶原价多少元?
8.小强花315元买了一台收录机,这台收录机是打七五折出售的。

小强买这台收录机少花了多少元?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
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
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
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本节课从概念入手,并和原来学习的百分数应用题进行比较,学生易于找到突破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和百分数应用题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应用题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

另外,课本上出现了大量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身边,学好百分数应用题,能解决大量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