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建筑工程学院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于2000年8月新武汉大学组建后,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的相关学科组建而成。
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源于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工学院的土木系。
1952年,全国高等教育院系调整时,土木系从武汉大学调整到中南土建学院,其中土力学、建筑力学、钢筋混凝土等教研室并入武汉大学水利学院,1954年成建制并入武汉水利学院水利土壤改良系和水利施工系;1984年6月成立建筑工程系;1996年建筑工程系更名为建筑工程学院;1998年将土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和弹性力学四个教研室调整到建筑工程学院,并更名为土木与建筑学院。
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于1984年成立工民建办公室,隶属于工程测量系;1992年工民建办公室从工程测量系分离出来,成立建筑工程系;1993年建筑工程系与城市规划中心(1985年成立)合并,组建城市建设学院。
学院下设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建筑工程系、岩土与道桥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市政工程系、工程力学系、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其中,力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湖北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团队为主体、以平台为基础、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创新体系,积极发挥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现有水工岩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筑物检测与加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灾害监测与防治研究中心。
学院坚持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现有教职工147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珞珈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23人)、副教授45人(博士生导师2人)、讲师20人。
聘请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珞珈学者讲座教授1人、兼职教授10余人。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提升学科实力。
拥有土木工程和力学两大一级学科,其中,土木工程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市政工程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3个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有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和湖北省品牌专业,并以8年有效期通过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第三次评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通过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首次评估。
具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始终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践行学校“ 创造、创新、创业” 的教育理念,培养“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现有普通本科生近120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300人,各类继续教育学生2200人。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办学特色和优势,取得了一批教学科研成果。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获9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出版教材55部,包括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5部。
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子课题、“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共563项,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234篇;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2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一贯注重国内外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均派出部分骨干教师出国进修或开展合作研究,并接纳大批国内外和港台地区的学者、专家前来访问、讲学。
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诺丁汉大学两校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与英国邓迪大学联合实施“3+1+1”本-硕连读项目,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80703专业名称: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训练,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研究及开发能力的创造、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以宽、通为特色,涉及建筑工程、地下建筑、岩土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国际工程管理等领域。
要求毕业生除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外,还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及人文素养、较强的组织判断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以及较好的合作精神等。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可以到与土木工程有关的设计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施工企业、房地产企业、投资部门、政府管理部门等从事设计、研究、施工、管理、教学、开发等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及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综合能力。
2.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土木工程结构与选型、土木工程材料、结构构件设计、基础工程设计与地基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土木工程设计和研究的能力。
3.掌握工程测量、施工技术与管理、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建设法规、工程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具备从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以及国际工程管理的能力。
4.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形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要求:150学分五、学位授予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双语课程、特色课程专业主干(核心)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测量、土力学、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桥梁结构、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地下建筑结构、土木工程施工。
双语课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Principle of Concrete Structure)、工程项目管理(Engineering ProjectManagement)。
特色课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国家级精品课程)。
七、主要实验与实践性教学主要实验:物理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力学实验、结构实验、土力学实验等。
实践性教学:测量实习1周,认识实习1周,生产实习4周,课程设计6周,毕业设计(毕业论文)16周(含毕业实习)。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修满规定的学分可以毕业。
符合武汉大学授予学位条件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表土木工程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工程力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81701专业名称: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工程力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计算技术与实验技能的专门人才,能够在有关工程领域中从事与力学问题相关的工程设计与分析、技术开发及技术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成为力学及相关学科的高层次研究人才或高校教师。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在较系统地学习必须的数学、物理和外语等自然科学知识基础上,通过本专业基本训练,掌握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工程材料、工程结构专业理论;熟悉工程领域的有关专业知识。
毕业生能够在工程领域中从事与力学问题相关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及技术管理工作。
也可以进一步深造,成为力学学科或相关工程领域的高级专门研究人才,从事与力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产品开发等工作。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结构和达到的能力包括:1.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身体、心理素质健康。
2.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3.较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
4.较系统的工程力学专业知识,较扎实的实验能力、工程实践技能和力学建模的能力。
5.初步的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了解力学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
6.具备一定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发展潜力。
7.外语水平达到学校统一要求,具有听说读写及查阅外文科技文献的能力。
8.初步的工程计算分析技术与大型工程软件的应用和开发的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要求:150学分五、学位授予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工程制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其它主干课程: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分析力学;振动力学;计算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实验力学。
双语课程:连续介质力学基础;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物理实验;力学实验;实验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振动量测;大型有限元软件应用实习。
实践性教学环节共27周,其中:认识实习1周;生产与毕业实习3周;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15周。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可以毕业。
符合武汉大学授予学位条件者可以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工程力学专业教学计划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80711W专业名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水的开采、净化、输配、使用以及污(废)水的收集、处理、清洁排放或再生利用这一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循环中,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高级技术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以力学、化学和生物学为主要专业基础,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注重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必须的数学、力学、物理、化学与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掌握英语基本知识与应用技巧,具备快速阅读、良好听说和写作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高级编程语言和相关软件应用技术;掌握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给排水管网系统、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排水工程等专业理论与设计方法;获得给排水工程的项目管理、施工组织与设备运转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与开发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要求:150学分五、学位授予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双语课程、特色课程主干(核心)课程:工程力学;水力学;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水文学;泵与泵站;土建工程基础;给排水管网系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排水工程;水工程经济;给排水工程施工;水工艺设备基础;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