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谈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谈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传统的“应试教育”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素质教育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

下面,就怎样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转变教学观念是新形势下深化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

转变观念首先要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深刻认识“应试教育”的危害,自觉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

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造成的恶劣后果: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数尖子生,然而却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住了学生的智育发展,却又丢掉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个性特长的展现。

因此,提出素质教育为目的就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

素质教育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地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

二、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由于素质教育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因此素质教育具有整体性特征。

这一特征反映在学校教育中,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

我们必须把握面向全体,重视个性发展的
素质教育层次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重视个性技能发展。

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培养他们的不同个性技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的安排,要适应于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不同情况,让有能力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知识。

无论是好学生、中等生、还是基础薄弱的学生,都有着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学校应当努力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三、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更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思想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素质的培养与形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适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既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

我们要重视学生心理因素的培养,注意对学生意志、情感、自信心、竞争意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

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观察社会,通过课外活动,参加社会实践,进行一些基本能力的训练。

例如,我校建立了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训练基地,围绕国防教育、科技教育、劳动教育、生存教育设计丰富多采的实践内容。

实践基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成了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新课堂。

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应指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方式进行多方法、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活动,探求创造性的解决某些问题。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不仅提高学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三、协调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关系
素质教育作为培养兴国人才的兴国教育,其核心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思想素质高、身心健康的、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建设人才。

而这种人才的培养决不能脱离社会,脱离家庭。

家庭、学校、社会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三大环境,教育效果是这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改革开放,市场信息、网络化,社会上很多消极的东西很容易被学生无选择地接受,而冲击他们的思想。

学校要教会学生如何适应社会,怎样抵御不良气候的袭击。

同时,还要处理好学校与家庭的关系,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共同询访学生的思想情况,针对其思想实际,协商制定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步骤。

要定期联系、提出各自的要求,并取得家长的配合、支持,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尽可能地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推动素质教育进程。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
的根本保证。

因此,教师素质教育的提高势在必行。

我们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要不断总结,积累教育数学经验,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做好自己由“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工作,使教学工作科学化,才能有效的实施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总之,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要教育工作者强化素质教育的意识,肩负起教育者的使命,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在教学中时刻围绕素质教育这个核心理念,一定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