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检测题(含答案)

2020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检测题(含答案)

《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气体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B.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若不加二氧化锰,则反应不能发生C.NH4NO3溶于水会使温度降低,则NH4NO3溶于水的过程只吸收热量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2.铝和氢氧化钠溶液也能反应产生氢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A1 +2NaOH +2H2O =2NaA1O2+3H2↑。

甲、乙两烧杯中分别盛有109.5g 10%的盐酸和120g 10%NaOH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质量比为甲:乙= 1:2,则盐酸中加入铝粉的质量为()A.8.lg B.2.7g C.3.6g D.5.4g3.下列现象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出现白膜②通过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③为使刚刷过石灰浆的墙壁快点干燥,在室内生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反而更潮湿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⑤蘸过石灰水的鸡蛋更易保存⑥生石灰放入水中使水沸腾;⑦干冰撒到天空产生云雾、降雨;⑧改良酸性土壤。

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⑧C.②③⑦⑧D.②④⑤⑥4.Fe(OH)2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OH)3。

为了能较长时间观察到Fe(OH)2白色絮状沉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装入药品后应关闭止水夹,等反应完后再打开止水夹B.装置A中铁与稀硫酸的反应是2Fe+3H2SO4=Fe2(SO4)3+3H2↑C.H2的作用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和将A中的溶液压入B中D.Fe(OH)2的白色沉淀现象是在A装置中产生的5.某兴趣小组用图1中实验装置对二氧化碳性质进行探究。

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85mL 的液体(水、饱和石灰水、40%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

约90s后,同时振荡烧瓶,冷却至室温。

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象(如图2)下列结论或解释不正确的是()A.该温度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B.对比曲线1和2可知,二氧化碳和水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C.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是由于注入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D.对比曲线2和3可知,40%NaOH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废铜制取硫酸铜,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方案一:Cu CuO CuSO4方案二:Cu CuSO4[Cu+2H2SO4(浓)CuSO4+SO2↑+2H2O]比较上述两个方案,你认为方案一的优点是( )①节约能源②不产生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③提高硫酸的利用率④提高铜的利用率A.②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7.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②CO被还原为CO2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8.同学们在做实验时发现,将镁条放入某CuCl2溶液中,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对于这一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同学们设计了以下探究方案进行讨论,其中没有意义的是()A.甲同学推测该气体可能是H2,并收集气体用点燃法检验B.乙同学猜想该CuCl2溶液呈酸性,并用PH试纸检测C.丙同学用锌粒与该CuCl2溶液反应,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D.丁同学用镁粉与该CuCl2溶液反应,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9.工业上可用二氧化硫制取氢气,流程如下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采用该流程可减少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B.膜反应器中反应为:2HI =H2+I2C.分离器中分离出的副产品是硫酸D.生产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I210.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

有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前必须检査装置的气密性B.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C.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9.6%D.不用等温度计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就可以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11.如图在一个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过一会儿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蜡烛继续燃烧,杯子内液而不变 B.火焰逐渐熄灭,杯子内液面下降C.蜡烛燃烧更旺.杯子内液面上升 D.火焰逐渐熄灭,杯子内液面上升12.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图1: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中的CO2含量B.图2:软化硬水C.图3:比较滤纸片和乒乓球片的着火点D.图4:探究生石灰与水反应的热量变化二、实验题13.已知某种治疗胃病药品的主要成份是铝碳酸镁片(Ala Mgb(OH)16CO3·4H2O),假设药品中的其它成份受热不分解、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硫酸反应。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铝碳酸镁片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Mg(OH)2不溶于NaOH溶液也不与NaOH溶液反应。

②Al(OH)3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可溶于水的NaA1O2。

(实验一)取mg该药片,研成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装置如图一。

(1)铝碳酸镁片加热分解的产物为Al2O3、MgO、CO2和H2O,若要测定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装置C和D中盛放的药品应选择:C_____、D_____。

(填序号)①浓硫酸②碱石灰③氯化钙④纯碱(2)实验开始前关闭弹簧夹____(填a或b),打开另一个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空气,装置A中盛放的是碱石灰,它的作用是_____(3)一段时间后,打开和关闭相应的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目的是_____。

(实验二)另取mg该药片,加入100g9.8%的稀疏酸,充分反应后滤去不溶物,得到含有MgSO4和Al2(SO4)3等溶质的滤液,向滤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稀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溶液中NaOH的质量的关系如图二。

(4)图中当加入溶液中NaOH的质量为0.80g时仍没有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_____。

当加入溶液中NaOH的质量到x时,生成的沉淀中Al(OH)3的质量是_____g,x=______g(5)试确定铝碳酸镁的化学式为_____。

14.小明同学为了验证某一气体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你认为他的设计合理吗?_______________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15.某同学将mgZn加入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g。

则:(1)写出溶液中发生的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滤渣中一定含有②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滤渣成分和与滤渣成分对应的滤液中溶质成分,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及结论。

_____16.某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Na2CO3、KOH、MgCl2、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了确定该混合物的成份,宇琛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1)在固体样品中加入足量水搅拌后的操作Ⅰ是_____,该操作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2)往白色沉淀B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且无气泡产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3)取无色溶液A少量于试管中,通入CO2,得到无色溶液C和白色沉淀D,该步骤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4)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

17.甲班学生做完实验室制备氧气和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实验后,剩余物质倒入同一废液缸里。

乙班课外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19-3所示的探究。

请回答:(1)步骤①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___________。

(2)由步骤②实验现象推知,甲班同学制取氧气所用的固体反应物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

(3)由步骤④所得溶液加入氢氧化钠可得红褐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由步骤③产生的气体判断固体A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写名称);综合步骤③④现象推理,固体A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写至少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5)根据上述实验和分析判断固体C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18.NaOH潮解后极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而变质.为测定实验室一瓶放置已久的烧碱中NaOH含量,某同学取适量的烧碱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得到200g溶液;再加入200g稀硫酸(足量)充分搅拌到不再放出气泡为止,称量溶液为395.6g.请计算:(1)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为___g.(2)若所取烧碱样品为50.0g,则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_____?(3)用同浓度的硫酸,与一瓶未变质、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杂质都是Na2CO3)的烧碱样品反应,需要硫酸的质量都相等.其原因是:__(从钠元素质量守恒的角度解释).19.化学实验有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两类。

定性和定量实验对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很有帮助。

以下是老师在课堂上已演示过的几个探究实验。

(1)定性实验:A、B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定性实验。

①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来推测水的元素组成的,其中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

②B实验测定蜡烛可能的组成。

证明蜡烛中含氢元素的操作及现象是:实验操作: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证明含碳元素的操作及现象是:实验操作: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2)定量实验:①C实验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气体,使瓶内气压减小,根据倒吸的水量,进而推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此处可燃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②若将4g氢气与24g氧气混合点燃,过量的物质为______;请计算生成水的质量______。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20.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设计如图所示:取8g石灰石样品,置于a中,并用20g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气体。

注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当装置中不再产生气泡后,b试管中溶液为22.2g。

求:①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________g。

②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多少_______?③该实验所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多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