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探析
摘要:为了帮助大学生形成和谐而良好的人际关系,介绍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指明成功的人际交往原则,并为大学生们提供了能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人际交往;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能帮助我们收获到珍贵的友情,而且对学习和生活也有极大的帮助。
然而,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莘莘学子从五湖四海汇聚到一起,有着不尽相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在每一天的朝夕相处中难免会碰撞出矛盾的火花,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他们而言极为重要。
一、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人际交往能够减轻我们寂寞的感觉,能够让我们在与他人相处和交往中更好地了解自我。
成功学家卡耐基曾说:“一个人的成功,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靠人际关系和他做人处事的能力。
”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是人们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
人际交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人际关系则具有相对稳定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人都需要归属于一定的团体,需要得到他人的爱与尊重。
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人际交往的需求位于归属和爱的需求层次中,凌驾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上,位于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之下。
二、成功的人际交往原则
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遵循以下7条交往的黄金法则,你的人际关系必定是成功的。
1)尊重原则,人与人之间也许会存在着身份地位背景上的差异,但在人格上却一定是平等的。
因而,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你要尊重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他是你的领导、同事还是你的下属或其他的服务人员。
2)真诚原则,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并结成深厚的友谊。
我们应该做到热情关心、真心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对朋友的不足和缺陷能诚恳批评,对人、对事实事求是。
3)宽容原则,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误解和矛盾,大学生个性较强,接触密切,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
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
4)互利原则,在交往过程中,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可取之处,向其学习,同时自身也要有闪光点和吸引力,这样才能使人际关系更加持久而良好的维系下去。
5)谦逊原则,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忘记过去的辉煌或阴影,把大学生活作为一个新起点,平静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保持一种平和而理智的心态,谦虚待人。
6)理解原则,在日常交往中,要体谅并理解他人的难处,出现矛盾的时候要以积极的态度努力解决并消除。
7)诚信原则,需要我们做到如下四点:信赖他人,获得他人的信赖,不随便轻许诺言,诚实守信。
三、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方法
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前提是要有一个正确的交往态度。
在茫茫的人海中,我们会与许许多多的人相遇相识,那么哪些人是会成为我们的知心朋友的呢?首先,他与你都有交往的意愿和需要,彼此都想要获得朋友。
第二,有相似的价值观,共同的兴趣和爱好。
第三,彼此互有好感,彼此欣赏。
在人际交往的最初阶段,要采取主动,学会沟通。
在交往的过程中要把握一定的技巧,首先是掌握语言的艺术,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可以优化人际关系。
相反,不注意语言艺术,往往在无意间出口伤人,产生矛盾。
在交往中,我们要注意对他人的称呼得体,说话时注意讲求礼貌。
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就能吸引和抓住对方,使交往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除此之外,非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极为关键的。
非语言艺术一般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姿态、位置、距离等。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场合,正确运用语言艺术,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搞好人际交往必不可少的。
同时,大学生还要学会有效地倾听,这也是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法宝。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发生了人际冲突我们该如何解决呢?有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一位室友说他需要在晚上点灯熬夜学习,而恰恰你的睡眠不好,这样势必会受到影响不希望他那么做,那你如何解决你们之间这个小矛盾呢?方式一,你默不作声,忍气吞声但心里十分不情愿让他这样做。
这种处理方式我们称之为退缩,没有尝试解决冲突,自然效果不佳。
方式二,你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但当对方讲出他的理由时,你便妥协了。
我们称之为投降,一味顺应他人,这种矛盾处理方式是不健康的。
方式三,你把自己的不同意见强加于对方,不管怎样就是不同意对方的做法。
我们称之为攻击,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使冲突升级而问题的不到真正解决。
方式四,充分的说明自己的理由,积极的说服对方。
我们称之为说服,用开放而合理的态度进行说服,是解决冲突的积极措施。
方式五,将这一问题在寝室内部展开讨论,让大家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寻求最好的解决办法。
我们称之为讨论,这是解决人际冲突的最佳办法。
因而,在面对这一类问题的时候,大学生们应理性地选择最后一种解决方法。
最后,在实际的生活中,当你感觉到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出现了问题而自己却束手无策,必要的时候可以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采取心理行为训练或团体训练的方式来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
参考文献:
[1]汪菊娇.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J].法治与社会,2010,(2).
[2]曾蓉.大学生和谐人际交往模式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