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功能评定
以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功能恢 复训练方法为主,假肢、矫形器等补偿和取 代方法为辅,再补充以必要的药物和手术 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和康复工 程人员等
药物、手术、辅以其他
临床各科医、护、技人员
康复评定术语的性质
病损 损伤水平 器官 表现 器官功能不全 评定术语 康复干预 医学诊断学 医学
关节活动度ROM的评定
关节活动度(范围)是指关节向各个方向所能活动 的幅度。如果是患儿自己活动所达到的范围称为主 动关节活动范围;如果是由检查者活动患儿的关节 所达到的范围则称为被动关节活动范围。关节活动 范围的测量用测角计进行
肌力的评定
(一)肌力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肌力检查是测
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的收缩力量以评 定肌肉的功能状态 因为有肌张力变化的影响、有智力低下情况和年 龄太小不配合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脑瘫患儿肌力评 定一般较困难。能配合的患儿常用徒手肌力检查法 MMT法
(八)躯干侧弯反射
婴儿于俯卧位,测试者用手指在婴儿一侧背部从肋缘下 至髂棘划一条与脊柱的平行线,婴儿躯干受到刺激的一 侧出现弯曲,突向对侧。正常婴儿0—6月此反射消失。 偏瘫时一侧减弱或消失,手足徐动型往往亢进。
七、 自动反应(皮质水平反射)
(一)翻转反应 (二)平衡反应 (三)保护性伸展反应
躯体功能评定术语
术 语 完全独立 口头帮助 保护性帮助 最小帮助 中度帮助 最大量帮助 不能进行 意义 患者能安全进行任何活动、无须任何人给予任何帮助 需要他人经常给予口头提示或指导,方能安全的活动 能进行活动,但不安全,必须有他人在必要时提供接触身体的 支持 完成任务时需要他人小量接触性帮助 完成任务时需要他人中量接触性帮助 完成任务时需要他人大量接触性帮助 患者不能完成任务
肌力分级
0级 :肌肉无收缩 Ⅰ级: 肌肉有微弱收缩,但不能移动关节 Ⅱ级: 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在水平方向运动,但 不能对抗地心吸引力 Ⅲ级: 肌肉收缩能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 能抵抗阻力 Ⅳ级: 肌肉收缩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 抗一定强度的阻力 Ⅴ级: 肌肉收缩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
肌张力测定(可分轻、中、重)
肌张力是指肌肉静止状态时的肌肉紧张度,肌张 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活动的基础
常规检查
肌肉硬度:肌张力增高时肌肉硬度增加,被动 活动时有发紧发硬的感觉。肌张力低下时触之 肌肉松软,被动活动时无抵抗感觉
常规检查
肢体摆动度:固定肢体近位端,使远端关节 及肢体摆动,观察摆动幅度,肌张力增高时 摆动度小,肌张力低下时无抵抗,摆动度大
婴儿异常运动发育评定
3月
俯卧抬头 手拿盖头手帕 手指抓握 爬 坐 站与走 头不能稍离床面 不能抬手平嘴 握拳难掰开或 无运动 臀部痉挛性抬高 或下肢瘫软
6月
9月
12月
不能手纣支撑抬胸 不能拿下手帕 不能拇指与其他四指 指端拿积木 不能四爬 不能自如独坐 不能扶双手走
不能抬头45度 不能抬头抬肩 不能试图拿下 不能拿下手帕 不抓握母亲衣边 不能钳剪试拿 积木 给助力不能爬 不能纣腹支撑 爬 不能扶坐 不能前倾坐片刻 扶腋不能站 不能扶腋下走
(六)咬合反射
测试者将手指放进婴儿口内,并触摸牙床的咬合面, 婴儿会作出上、下牙床咬合的反应。正常婴儿此反射6 个月消失。如仍未消失,可能与咬肌张力高有关
(七)交叉伸展反应
婴儿于仰卧位,测试者抓住婴儿一条腿,使其伸展,用 另一手刺激此足外缘,婴儿对侧腿先屈曲后外展,然后 内收并伸展,想蹬掉另一条足的刺激。正常婴儿此反射 6个月消失,如仍未消失,婴儿有下肢痉挛
运动功能评定
康复中心 苏珍辉
概
述
定义:康复评定是对患者的功能状态和潜在能力的判断,
也是对患者各个方面情况的资料收集、量化、分析并与正 常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目的:了解残疾的状态、制定治疗计划、动态观察残疾
的变化、评定治疗效果、开发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地位:相当于治疗医学的诊断 评定时间: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 评定方式:
姿势控制评定标准
0级:在被动运动的情况下也不能完成规定的体位
Ⅰ级:被动运动可做到规定体位,但不能保持 Ⅱ级:被动运动稍可维持规定体位 Ⅲ级:无外力帮助勉强可完成规定体位 Ⅳ级:用近似正常运动模式完成并维持规定体位
Ⅴ级:正常
原始反射的测定
(一)紧张性迷路发射
婴儿于俯卧位头稍前屈时,可见全身的屈肌肌张力 增加,四肢屈曲,双下肢屈曲于腹下,保持臀高头低位 特殊姿势;婴儿于仰卧位时,整个身体呈过度伸展, 头部后仰并转向一侧,肩胛骨向中间靠拢,肩部外 展,两腿内收,踝关节趾屈。婴儿4个月后此反射消 失。若反射持续存在,多见于痉挛型和运动障碍型 脑瘫。
姿势控制能力的评定
仰卧位:膝、髋关节屈曲,双上肢交叉,双手置于对侧肩;膝、
髋关节屈曲,头上抬,然后依次左腿伸展、右腿伸展 俯卧位:双上肢伸展置于头两侧,头中立位上抬;双下肢伸展, 双上肢手心向下置于身体两侧,然后依次右膝屈曲,髋伸展,左膝 屈曲,髋伸展;肘支撑,躯干伸直头上抬;手支撑,肘关节、髋关 节伸展 坐位:髋关节屈曲45°外旋,双足底相对而坐;双膝伸展、双髋 关节屈曲90°-100°;坐于台子上双下肢自然下垂,双膝交替伸展 跪立位:背部、颈部伸展呈膝手位,双手双膝负重;单膝跪位重 心左右移动 蹲位:双足平放,头、颈、躯干保持一条直线 立位步行:取立位姿势,一侧腿迈出,骨盆躯干前倾,重心前移, 双下肢伸展,左腿向前迈出、右腿向前迈出;一侧脚平放,同侧膝 伸展负重,另侧下肢上抬;一侧下肢前方迈出足跟着地,另侧下肢 伸展外旋
失能
残障
个体 社会 完成生活、工作 正常社会环境成为 社交的任务有困难 患者的不 利 操作(行为)性 社会角色 功能训练、 支持性服务 代偿设施 环境改造 社会政策改变
体格发育及姿势发育
•头围、身长、体重等的测量 •要了解小儿粗大运动及精细动作的发育规律 •标准值可采用我国 1985 年 0~6 岁小儿生长发育 评估表
总之,脑瘫患儿不仅影响到自身的日常功能和生 活质量,而且给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 负担,因此在脑瘫患儿的综合康复治疗前、中、 后,正确及时的应用运动功能评定对确定计划和 衡量疗效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器械肌力检查
握力:用握力计测定
捏力:用捏力计测定 背肌力:用拉力计测定 四肢肌力:借助于牵引绳和滑轮装置,通过与肌 力方向相反的重量来评定肌力 等速肌力测定:等速肌力测定仪器,如Cybex、 Biodex、Kincom等多种型号可供选用
协调功能评定
(一)共济运动检查
注意观察小儿体位、站立、步态、取物、玩耍等情况,了
(四)觅食反射
测试者用手指触摸婴儿口周皮肤或上下唇,婴儿将 头转向受刺激方向,并歪嘴要吃手指。婴儿4月后此 反射消失。脑瘫患儿出现此反射持续阳性
(五)握持反射
测试者将一手指从尺侧放进婴儿手掌并按压,婴儿的手 指不自主地屈曲,会作出握住测试者手指的反射。正常 婴儿3个月后此反射消失,若此反射持续存在,示脑瘫
解四肢的共济运动 客观检查有以下几种方法:鼻一指一鼻试验:患儿与检查 者对坐,用示指触自己鼻,然后触检查者之指,再触自己鼻, 睁眼、闭眼皆试;指一鼻试验:取任何体位,患儿将臂伸直, 再用示指触鼻尖 对指试验:拇指与其余指依次对指;轮替动作:快速反复 地前臂旋前、旋后交替动作 跟膝胫试验:病儿平卧,抬高一腿,将足跟准确地落在另 一膝盖上,然后沿胫骨向下移动 闭目难立征:双臂前伸,指分开,先睁眼后闭眼,有震颤、 舞蹈、手足徐动时以上检查均完成不好
(二)对称紧张性颈反射
婴儿于仰卧位,当婴儿头部转向一侧时,颜面侧的 上下肢伸展,后头侧的上下肢屈曲。婴儿4个月后此 反射消失。若反射持续存在,多见于痉挛型和运动 障碍型脑瘫
(三)拥抱反射
测试者用手扶住婴儿的头部或躯干,使他处于坐位, 然后将扶着的头迅速后仰,使婴儿的头和躯干向后 倒下,倒入测试者手中。婴儿立刻作出肩关节外展, 肘关节伸展,手掌放开,五指分开,形似拥抱的动 作。婴儿3—4个月后此反射消失。若持续存在,示 大脑损伤
人工的:量表、问卷、调查表等 仪器的
治疗医学与康复医学的比较
临床医学 对象 目的 方法 人员
患一般疾病的患者及其疾病
康复医学
暂时和永久性躯体残疾者及其功能障碍者
寻找病因、治愈疾病
客观地、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 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 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为他们重返社会创造 基本条件
常规检查
关节伸展度:被动伸屈关节时观察伸展、屈曲角 度。肌张力升高时关节伸屈受限,肌张力低下时 关节伸屈过度。小于1岁小儿关节伸展度正常标 准参照教科书表1。
肌张力高Ashworth痉挛评定法
0级:无肌张力的增加 •Ⅰ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曲时,在ROM之末
•
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 •Ⅰ+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ROM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 住,然后在后50% ROM均呈现最小的阻力 •Ⅱ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ROM的大部分肌张力均较 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地被移动 •Ⅲ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Ⅳ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曲时呈现僵直状态而不能动
肌张力降低
轻度降低 (1)肌张力低下,关节固定时表现出主动肌和
拮抗肌同时收缩较弱。 (2)具有短时间的抗肢体重力的能力,使肢体 维持在空间某一位置不动。 (3)肌力低下,但能完成功能性动作。
肌张力降低
中度到重度肌张力低下 (1)肌张力明显低下或消失 (2)不能完成同时收缩 (3)将肢体放在抗重力位时,检查者抬手,患肢 迅速落下,不能维持规定肢位 (4)稍在或没有抗重力的能力 (5)肌力明显消失,不能完成功能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