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心衰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心衰

Ⅱ°或高度、Ⅲ°AVB未安装起搏器
慢性心功能不全
洋地黄类:
制剂选择
慢性心功能不全
洋地黄类:
毒性反应: 影响中毒因素: 电解质紊乱;肾功能不全,心肌缺血、缺氧 联合应用其他药物致地高辛排泄率↓ 中毒表现: 心律失常:最常见为早搏,多为二联 胃肠道症状:最早出现 神经系统症状:黄视、绿视(最具特异性)
心肌损伤 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的激活 (NE、AngII、ALD、AVP、TNFa)
心室重塑 阻断神经内分泌激活、阻断心室重塑是当代治疗 (慢性)心衰的关键
慢性心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
左心衰:肺淤血+心排量降低 右心衰:体循环淤血 全心衰:左+右
左-右
慢性心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
左心衰:肺淤血+心排量降低 呼吸困难 咳嗽:干咳 咯痰:浆液性、白色泡沫、粉红色泡沫样 咯血:痰中带血、大咯血 心排量不足:乏力、疲倦、嗜睡等 少尿及肾损害
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
慢性心功能不全
基本病因
肺循环 肺动脉
右心室 右心房
左心房 左心室
主动脉
体循环
慢性心功能不全
基本病因
慢性心功能不全
基本病因
慢性心功能不全
诱因★ 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 心律失常:主要为快速室率的房颤 过度劳累、情绪激动 饮食未控制 血容量增加:量和速度和基础 水电酸碱失衡 妊娠分娩 治疗不当:不恰当使用洋地黄制剂、扩血管药、 利尿剂等
慢性心功能不全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有/无心脏病史 临床表现:肺淤血或/和体静脉系统淤血 辅助检查: 实验室、心超、X线等 鉴别诊断:心源性哮喘 支气管哮喘
慢性心功能不全
治疗: 治疗目标: 治疗改原善则症:状
提 积高 极生 治活疗质原量发病,控制诱因 阻 减增断 轻强神 心心经脏肌内负收分荷缩泌力激活和心室重塑
慢性心功能不全
正性肌力药
洋地黄类: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CHF药物 非洋地黄类:cAMP依赖性正性肌力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慢性心功能不全
洋地黄类:
作用机制: 抑制Na+-K+ -ATP酶→Ca2+内流↑→正性肌力 适应症:各种程度的SHF;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禁忌症:肥厚性心肌病;
小静脉扩张剂:硝甘、消心痛、鲁南欣康等 回心血量↓→前负荷↓→肺淤血↓
小动脉扩张剂:乌拉地尔(压宁定) 阻力血管扩张→后负荷↓→CO↑→肺淤血
↓ 双重扩张剂:硝普钠
慢性心功能不全
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
必要性:HF→心肌收缩↓心腔扩大 促凝因子活性↑→易发生血栓栓塞
治疗原则 伴Af或既往有栓塞史者需长期治疗(华法林) 低EF值、显著心腔扩大、心腔内血栓存在 抗血小板治疗常用
查体:T、Bp正常,脉搏110bpm,呼吸喘促, 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底闻细湿罗音,心 界向左右增大,心率120次/分,律不齐,心尖 区闻Ⅲ级吹风样SM及隆隆样DM,向左腋下传导
病例分析
患者,女,69岁,农民
心悸,胸闷8年,下肢浮肿2年,加重伴尿少3天
患者8年前开始出现间断性心悸,胸闷,劳累后 明显,由于经济条件差未曾医治,症状逐年加重, 2年前开始出现下肢浮肿,以下午较重,3天前心 悸胸闷加重,伴有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而来 院
相关检查:X线、心超、电解质、血气分析
慢性心功能不全
护理诊断
气体交换受损(impaired gas exchange) /与左心衰竭致肺淤血有关 体液过多(fluid volume excess) /与右心衰竭致体静脉淤血、水钠潴留有关 活动无耐力(activity intolerance)
/与心排血量下降有关 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慢性心功能不全
β-blocker
机制:阻滞SNS的长期慢性激活,抑制心肌重塑 常用制剂:(洛尔) 注意事项及副作用:
极低剂量开始,强调个体化 良好的治疗反应通常要2~3M才显示出 即使症状改善不明显,仍可减少疾病进展 需长期服用,突然撤药可能致病情恶化 不良反应:液体潴留和心衰恶化;心动过缓和 传导阻滞
心功能不全
分类
EF正常 按EF
EF降低
急性心衰 按过程
慢性心衰
按症状体征
左心衰 右心衰 全心衰
高排血量型 按心排量
低排血量型
慢性心功能不全
基本病因
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炎、心肌病 原发心肌损害 心心肌肌病纤变维化、心肌淀粉样变等
心糖肌尿代病谢心障肌碍病 严重VitB1缺乏 心肌淀粉样变等
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 心脏负荷过重
氨茶碱:解痉;正性肌力;扩血管;利尿等 其他:激素,如D.X.M.
急性心功能不全
抢救与配合:
病情监测 心理护理 基础护理 生活护理
病例分析
患者,女,69岁,农民
心悸,胸闷8年,下肢浮肿2年,加重伴尿少3天
患者8年前开始出现间断性心悸,胸闷,劳累后 明显,由于经济条件差未曾医治,症状逐年加重, 2年前开始出现下肢浮肿,以下午较重,3天前心 悸胸闷加重,伴有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而来 院
慢性心功能不全
洋地黄类:
毒性反应: 中毒的处理: 立即停用洋地黄,停排钾利尿剂 心律失常 快速性 低血钾者补钾 不低者:利多卡因、苯妥英钠 禁用电复律 缓慢性 阿托品,临时起搏器 地高辛抗体,血液灌流吸附等
慢性心功能不全
非洋地黄类:cAMP依赖性正性肌力药
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 多巴胺: 2~5μg/(kg·min):心肌收缩↑,血管扩张 5~10μg/(kg·min):相反作用 多巴酚丁胺:作用较多巴胺不明显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限制,小于平时一般 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 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心衰分期
2002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及美国心脏学会(AHA)新指南
A级:病人为心衰高危患者,但未发展到心脏 结构改变也无症状
B级:指已发展到心脏结构改变,但尚未引起 症状
→静脉回流、肺淤血↓ → 前负荷↓ ➢ 适应症:所有心衰有液体潴留证据
常用制剂:
慢性心功能不全
利尿剂抵抗:
随心衰加重,药物运转受障碍,再大剂量也无反应 持续静滴;联合用药;应用增加肾血流量
注意事项及副作用:
原则:最小剂量开始;间断用药;排钾、保钾合用 电解质紊乱 神经内分泌激活 低血压(利尿过量)和氮质血症(肾灌注不足) 其他(剂量不足/过量对其他抗HF药影响等)
体液过多(fluid volume excess) 与右心衰竭致体静脉淤血、水钠潴留、 低蛋白血症有关
定义:心脏急性病变在短时间内…… 病因:急性……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急性左心衰较常见
症状: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粉红色泡沫痰 烦躁不安,伴恐慌、窒息感 心源性休克或心脏骤停
体征:两肺湿罗音和哮鸣音,心率增快,心 尖部舒张期奔马率,P2亢进
急性心功能不全
抢救与配合:
体位 氧疗:高流量吸氧(6~8L/min 开放静脉通道用药 吗啡:镇静;扩张外周静脉和小动脉 利尿 扩血管:硝酸甘油 洋地黄强心:西地兰
慢性心功能不全
ACEI:是治疗心衰药物的基石
是标准治疗不可缺少的药物 作用机制:抑制RAAS
抑制心肌重塑,改善预后 适应症:所有病人(除非有禁忌症或不能耐受)
应无限期、终生应用 禁忌症: 双侧肾动脉狭窄;Scr>3mg/dl
高血钾;低血压
慢性心功能不全
常用制剂:(普利) 不良反应:干咳;低血压;肾功能恶化;高钾 注意事项:
慢性心功能不全
发病机制
传统血流动力学代偿机制
Frank-Starling机制→前负荷↑
心肌肥厚:后负荷↑
心室肌纤维增粗→心肌肥厚→CO↑
神经-体液-内分泌机制:
ANP BNP
CO↓→肾血↓→RAAS激活 AVP
心肌收缩增强
血液再分配
ALD↑ →钠水潴留→前负荷↑
慢性心功能不全
发病机制
传统血流动力学机制 心室重塑
慢性心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
左心衰:肺淤血+心排量降低 心脏体征: 基础心脏病体征 +HR↑、奔马律、P2亢进分裂、交替脉 肺部体征:两肺底湿啰音→中下肺底湿啰音 →两肺满布干湿啰音或哮鸣音
慢性心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
右心衰:体循环淤血 胃肠道: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 肝淤血:肝肿大和右季肋部胀痛等 肾淤血:尿少、夜尿增多 体征:颈静脉充盈或怒张是右心衰最早的体征
小剂量开始 良好的治疗反应通常要1~2M才显示出 即使症状改善不明显,仍可减少疾病进展 长期服用,撤药可能致病情恶化
慢性心功能不全
ARB(AT1拮抗剂)
机制:减少AngⅡ与AT1结合→抑制心肌重塑 特点:主要用于不能耐受ACEI类者
尚不宜取代ACEI治疗 制剂:(沙坦) 不良反应:除干咳外与ACEI同
大家好
心力衰竭
教学要求
慢性心衰 基本病因和常见诱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护理要点
急性心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及抢救要点
心功能不全
定义: 各种心脏病
心脏舒缩功能障碍 负荷过重
静脉系统淤血 动脉系统缺血 是一组临床综合征 不仅局限于心脏病的基础 注意无症状性心衰 有SHF/DHF 有肺循环/体循环
慢性心功能不全
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目标:能叙述出洋地黄中毒的表现,一旦发生中 毒,得以及时发现和控制。 措施: (1)预防洋地黄中毒
(2)观察洋地黄中毒表现 (3)洋地黄中毒的处理
洋地黄的毒性反应
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最早出现,继以恶心、 呕吐
神经系统:头痛、抑郁、无力、视力模 糊,黄视或绿视等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氨力农、米力农等 作用机理:cAMP↑→Ca2+内流↑→心肌收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