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证明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不可分割的理论是()。
A、牛顿力学理论
B、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达尔文进化论
【答案】C
【解析】证明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不可分割的理论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故选C。
2、西北地区的“沙漠之舟”与青藏地区的“高原之舟”分别是()。
A、三河牛和三河马
B、野驴和雪豹
C、羚羊和滩羊
D、骆驼和牦牛
【答案】D
【解析】西北地区大多数地方降水甚少,多表现为典型的荒漠景观,地表植被稀疏,或为荒凉的戈壁,或为浩瀚的沙漠,牲畜也以耐渴的骆驼为代表,被称为“沙漠之舟”。
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
故选D。
3、下列诗句与其描写的传统节日对应不正确的是()。
A、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明节
B、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C、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宵节
D、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七夕节
【答案】A
【解析】A项出自王安石的《元日》,对应的是春节。
B项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C项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写的是元宵节。
D项出自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写的是七夕节。
因此A项错误。
4、“激变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否认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C、否认量变中有部分质变
D、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
【答案】A
【解析】“激变论”认为不存在量变,事物总是从一个质态一下子就变为另一个质态。
事物只有在一定量的累积上才会发生质变,而“激变论”将量变与质变割裂开来。
故本题选A。
5、当货币被用来偿还赊购商品和到期债务时,货币执行的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答案】C
【解析】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执行的是支付手段的职能。
支付手段是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和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
故选C。
6、在资本主义市场上,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
C、商品的生产成本
D、商品的生产价格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的价值是社会价值,由个别劳动时间形成的价值是个别价值。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是按社会价值出卖的。
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W)包括三个部分: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
即W=c+v+m。
其中c+v代表资本家为生产商品所实际耗费的资本额,对资本家来说,就是生产成本。
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它对资本家有重要意义。
这首先是因为它的补偿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生产成本代表资本的耗费,资本家必须在出卖商品后将它收回,才能购买回生产中已耗费的各种生产要素,使再生产得以实现。
所以,生产成本是商品售卖价格的最低界限。
资本家按生产成本出卖,可以保本,如果低于生产成本,则陷入亏损。
故本题选C。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A、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B、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
C、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
D、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察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8、统计表明“关键的事总是少数,一般的事总是多数”这意味着控制工作最应重视()。
A、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B、灵活、及时和适度
C、客观、精确和具体
D、协调计划和组织工作
【答案】D
【解析】“关键的事总是少数,一般的事总是多数”强调的是,管理工作不仅要重视“关键的事情”,还要善于处理“一般的事情”,由此推断,最应重视的是不同事情之间的协调计划和组织工作。
故选D。
9、“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该诗句的作者是()。
A、李清照
B、欧阳修
C、李商隐
D、苏轼
【答案】B
【解析】该诗句出自欧阳修的《浪淘沙》,B项正确。
10、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这一成本定义是指()。
A、沉没成本
B、隐性成本
C、机会成本
D、边际成本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
故本题选择C项。
1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
A、物质世界是人类所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