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上册小数的乘除法第一章第二章讲义

五年级上册小数的乘除法第一章第二章讲义

复习:小数的加减法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6.35+3.29= 8.63-3.97=
7.06+2.83= 8.5-0.9=
二、探究新知
1、计算示例
8.2+9.416=
(1)和上一例题有什么不同?
(2)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
(3)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呢?
(4)百分位上怎样计算?这里为什么可以添0?根据是什么?
(5)在小数加减法中,要想直接相加减,这两个数字得什么相同啊?
2、验证结果是否正确,怎么办?
(1)独立验算,说一说验算的方法。

(2)小结:小数的加减法的验算和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一样的。

3、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2)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的相应位置上点上小数点。

(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巩固练习:
1.口算:
2.6+0.4=5-0.2 =0.74-6.4 =0.37+0.63 =0.48+0.29 =1-0.89 =5.8+2= 4.3-1.6 =3-2.3 =2.计算:
① 4.2+15.6=
②13+7.1=
③ 3.96+6.04=① 4.03-1.97=
②24.8-18.2=
③10-9.05=
小数的乘法
0.5 6 ……两位小数 0.5 6
×0.0 4 ……两位小数→× 0.0 4
2 2 4 ……四位小数 0.0 2 2 4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讨论:
①小数乘小数,我们首先怎样想?
(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去掉,转化为整数乘法(整数乘法右对齐)。


②怎样得到正确的积?
(因数扩大到它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


③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能举例说明吗?
(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O补足。


总结出来就是“1看、2算、3数、4点”。

练习:
1.不计算,说一说下列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2.3×0.4 0.08×0.9 7.3×0.06
9.1×0. 03 0.25×0.23 45.9×3.5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O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小数的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如果除到末尾仍有余数,要添0再继续除。

(2)被除数比除数大的,商大于1。

被除数比除数小的,商小于1。

(3)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要添0补足;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4)一个数(0除外)除以1,商等于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

(5)A除以B=A÷B;A除B=B÷A;A去除B=B÷A;A被B除=A÷B。

(小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4×25=100,8×125=1000,A×B+A×C=A×(B+C)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的性质:a―b―c = a ―(b+c)
除法的性质:
a÷b÷c=a÷(b×c)a÷c+b÷c=(a+b)÷c a÷c-b÷c=(a-b)÷c
1、简便计算:
2.5×
3.2×12.5 6.3÷1.4
2.5×2.4 15.32×4+4.68÷0.25
2.55×1.5+1.5+6.45×1.5 2.95×101-2.95
3.12+3.12×9915÷(0.15×0.4)
2.55×1.5+1.5+6.45×1.57
3.8-1.64-13.8-5.36
6.75-(0.9+3.75)2
7.38-5.34+2.62-4.66
35.72-4.9-(5.72+5.1)0.73-0.25-0.73+0.25
5.3+0.1+5.3-0.1 12.7-4.8-5.2
2、实际应用
1、用8元钱可以买5千克苹果,1元钱可以买()千克苹果,买1千克苹果需要()元钱。

2、某地的海水1千克含盐0.03千克,100克海水含盐
()克。

3、1千克香蕉3.2元,购买800克需()元,4.48元可以买()千克。

4、一拖拉机0.45小时耕地0.072公顷,这种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公顷,耕地1公顷需要()小时。

5、18、王师傅2.5小时生产40个零件,平均每小时生产
()零件,平均生产1个零件需
()小时。

6、兔子0.5小时可以跑22.5千米,兔子每小时跑()千米,它跑1千米需()小时
7、1种钢丝0.25米重0.2千克,1千克长()米。

8、10吨海水可以晒出0.85吨盐,50吨海水可以晒出
()吨盐,
要晒出1.7吨盐,需要()吨海水
4、小数乘除法专题训练
(列竖式计算)
32.6×12 5.05×36 24.3×6.8 2.16××0.78 0.21×4.05 5.09×0.48 21.6×7.32 241.6÷0.2
4.68÷1.2 0.98÷0.35 19.5÷7.5 540.6÷
5.3 0.032÷1.6 0.675÷2.7 60.8÷0.76
6.8÷0.16
0.306÷0.15 4.85÷0.25 78.6÷11(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认识位置
一.学习探究
自学教材P19例1,完成下面的练习。

(1)行与列的意义:通常我们把竖排叫做(),横排叫做()。

(2)从情境图可以看出张亮在第()列,第()行;王艳同学在第()列,第()行;赵雪同学在第()列,第()行。

(3)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王艳同学的位置可表示为(,),赵雪同学的位置可表示为(,),周明同学的位置可表示为(,)。

温馨提示:
1.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用“()”把代表列数和行数的数或字母括起
来,用逗号把代表列数、行数的数或字母隔开(列数,行数)。

二.巩固
学习教材P3页例2
(1)用数对表示图上已有场馆所在位置。

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熊猫馆可表示为(,),大门和熊猫馆在同一()上;大象馆可表示为(,),海洋馆可表示为(,),大象馆和海洋馆在同一()上。

(先用数对表示各场馆的位置,在观察每个数对的特点)
(2)根据所给数对,在平面图上标出相应场馆的位置(想一想每一处在第几列和第几行的交点处)
飞禽馆(1,1)
猩猩馆(0,3)
狮虎山(4,3)
鹰山(4,1)
(3)由上面的图和数对可以看出:在同一平面图上,两个数对的后一个数相同,表明这两个数对表示的位置在同一(),如果两个数对的前一个数相同,表明这两个数对表示的位置在同一()。

三.达标检测
1.想一想,填一填。

(1)小红和小军在同一个教室上课,小红的座位在第二列,第四行,简记为(2,4);小军的位置简记为(3,5),则小军在该教室的位置是第()
列,第()行。

(2)电影票上的“4排9号”,记做(9,4),则7排11号记做()。

(3)学校组织看电影,小刚在8排3号,许明在7排3号,秦月在9排3号,小文在8排1号。

则小刚的前面是(),后面是()。

2.看图填空。

(1)请标出棋盘中每个棋子的位置。

(2)在棋盘上画出“象”到(2,4)和“马”到(7,9)的具体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