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总结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工作总结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十一五”总结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2006年12月28日选举出中国农技协第三届理事会。

5年来,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在各省市农技协的支持下,在各位理事的共同努力工作下,中国农技协的工作有了更大的突破与进展。

中国农技协在工作中坚决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促进科技和经济的结合,带动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积极融入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取得一定成效。

协会主要工作一、加强协会组织体系建设1、成立工作委员会为了加强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分支机构管理工作,根据民政部《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办法》和中国科协《全国性学会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协会制定《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工作委员会管理办法》,2007年成立了4个工作委员会,分别是:组织工作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调研与宣传委员会和对外交流与合作委员会。

委员会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和秘书,分别由协会的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副秘书长和秘书处工作人员担任。

2、建立专业委员会根据中国科协《关于推进所属全国性学会改革的意见》精神,协会进一步加强专业委员会建设。

三届理事会积极推进专业委员会建立工作。

据2008年4月16日召开的三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通讯形式)通过的决议,组建了中国农技协4个专业委员会,即棉花种植技术专业委员会、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大豆种植技术专业委员会、设施果蔬技术专业委员会,民政部于2008年7月批准登记。

协会2008年8月15日在河北河间隆重集会,为4个专业委员会举行授牌仪式。

中国农技协实现了建立专业委员会工作的零的突破,是协会成立以来组织建设工作中重大进展。

3、推动各省市农技协工作为适应中国农技协发展的新形势,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加强学会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国农技协三届一次常务理事会精神,中国农技协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农技协组织体系,以便更好地团结、引领各级农技协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加强中国农技协与各省农技协的紧密联系,更好地发挥指导、协调和服务的功能,按照《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章程》第三章第七条有关规定,吸收各省农技协作为中国农技协团体会员,以此作为加强中国农技协组织建设的重要步骤。

截止至2010年10月,全国已经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省级农技协组织。

中国农技协每年4月份都定期举行省级农技协秘书长会议,主要围绕农技协的组织建设、发展规划等问题,通过相互交流,总结经验,明确职责与任务,从而推进各省农技协发展。

4、组建中国农技协技术交流中心为探索中国农技协技术交流工作和产业服务工作新模式,发挥优势协会示范带动作用,2008年12月11日,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设立中国农技协技术交流中心”。

截止至2010年10月,共设立了10个中国农技协技术交流中心,包括:江苏东台蚕业技术交流中心、辽宁鹅业技术交流中心、吉林抚松人参种植与加工技术交流中心、吉林桦甸橡子种植与加工技术交流中心、甘肃马铃薯种植与加工技术交流中心、西南柑桔技术交流中心、浙江东阳香榧种植与加工技术交流中心、河南洛阳食用蜗牛养殖技术交流中心、山东寿光蔬菜技术交流中心、吉林鹿业养殖技术交流中心等。

5、设立中国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经常务理事会批准,2006年12月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首批命名16个“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根据《中国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至2009年12月命名期满。

为加强科普示范基地管理,规范其运作,更好地发挥科普示范基地的作用,中国农技协对科普示范基地每年进行年检工作,多数基地认真年检,并按期上报工作总结。

6、农技协个人会员数据与中国科协个人会员管理系统实现对接中国农技协2008年初申请中国科协学会部“全国学会组织建设基础工程暨会员发展、管理和服务体系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实施工作。

中国农技协个人会员数据全部录入“中国科协所属学会个人会员管理系统”数据库,实现中国农技协个人会员与中国科协所属学会个人会员管理系统对接,个人会员管理跃上新台阶。

二、深入开展农村科普工作1、科技下乡协会5年以来紧紧围绕中央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以及中国科协重点工作,面向“三农”开展服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民的增产增收服务,积极开展科技下乡系列活动。

协会多年来先后赴山西吕梁、广西百色、四川广安、辽宁阜新、云南德宏、江西井冈山、四川仪陇、湖南湘西、陕西榆林、河北平山、内蒙通辽、宁夏银川、四川凉山、云南文山等地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共组织了近500家涉农单位的近千人次的科技致富能手、农业科技人员和涉农企业家参与,交流项目3000余项,发放资料115.5万份,现场交流咨询群众110万人次,签订合同和意向性协议共计近1200项,合同和协议金额近12.3亿元。

2004年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兆国同志指出,百名科技大王系列下乡活动是“为党政分忧,为群众解难”。

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将科技下乡活动作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重要举措。

“科技致富能手”下乡系列活动,已经被写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国科协等十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工作的文件。

2、参加科普和农业实用技术展览(1)山东寿光菜博会中国农技协于2008年、2009年组团参加了“第十一、十二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

中国农技协展团累计组织了384个展位,参展单位分别来自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等25个省,由675个优秀的基层农技协以及近2000名基层代表参加。

在两次博览会中,各参展协会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性强、覆盖面广的优势,广泛进行技术咨询和交易洽谈工作,收获颇丰。

据不完全统计:两次活动共计发放技术资料28.51万份,接受项目咨询近20万人,开展交易洽谈3892个,签订意向性交易定单655份。

基本达到帮助基层农技协展示优秀产品及技术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扩大交流和开发,进入国内外市场的目的。

(2)杨凌农高会2007-2010年,中国农技协连续4年组织展团参加“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特别是2010年,作为纪念农技协30周年系列活动,中国农技协组织132个标准展位的阵容参加“第十七届杨凌农高会”,参展单位来自北京、河北、山西、辽宁、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广西等17个省(市、自治区),450个优秀的基层农技协以及近千名基层代表参加,其中285个是“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获奖单位和个人,集中展示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新技术、新产品,内容涵盖了种植业、畜牧业、种苗林木、农业生物技术、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和农副产品加工等。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展团的参展成为本届博览会的亮点,吸引了大量农民观众,参展单位得到了交流技术、沟通信息、开发市场、树立品牌的重要收获。

(3)其他有关农业类展览2006年10月20日-22日,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中国农学会、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农业厅、临沂市人民政府,在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举办了“第四届中国(临沂)农业科技博览会”。

2008年11月18-19日,农技协组织8个省的63家先进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以及200余名代表参会的中国农技协展团,参加首届亚太批发市场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贸易对接会。

2010年3月17日至19日协会参与主办了第五届中国(菏泽)农资交易会,并组织了七省区市的基层农技协参展,共计展位21个,其中80%的参展单位是“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获奖单位。

3、组织、指导“全国基层农技协领办人培训”工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完成《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的“重点扶持1万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任务,在中国科协书记处的领导和科普部的指导下,中国农技协在各省开展农技协领办人培训工作。

截止到2010年10月,“基层农技协领办人培训”工作已在20个省开展,共组织“全国基层农技协领办人培训”37期,培训人数近5万人。

4、技术推广工作(1)设立中国农技协专家服务团为了向基层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中国农技协秘书处设立了专家服务团。

服务团是由来自于各个不同专业,热心于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事业的科技工作者组成。

作为协会的科技支撑,围绕农技协的发展,进行理论研讨与研究;为广大农民科学生产和增效增收,将推广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科技下乡、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普及活动,用专业技术培训与交流的方式,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服务。

服务团主要由在农业技术推广、农技协和农民合作组织等领域具有较高声誉的专家、协会会长、带头人等组成。

目前服务团专家人数已将近100人。

(2)编写《农业优良品种、实用技术、新产品400项汇编》、《全国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光荣册》2009年农技协秘书处组织编写了《农业优良品种、实用技术、新产品400项汇编》。

本汇编所收录的内容主要由涉农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全国学会(协会)和部分省市科协推荐及近几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获奖单位提供的诸多内容,内容涉及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

《汇编》共印刷2万本,全国32个省、直辖市,每个省平均配发20本;地市(含副省级市、县级市)共682个,每市平均配发10本,部分农技协工作薄弱的地市每市配发5-8本;2228个县每县平均配发5本。

为了进一步向广大农民群众、农村科普工作者和有关单位宣传受中国科协、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的优秀农技协典型事迹,更好地发挥他们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作用,协会于2010年将2006年至2010年获“惠农计划”表彰的2132个优秀农技协的主要事迹编辑成册,内容包括获奖农技协的基本概况、应用推广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以及联系方式,方便广大农民群众学习、交流。

该册共印刷3000册,下发至全国各地科协、农技协。

5、与社会力量大联合、大协作推进农村科普工作(1)捐赠“华硕科普图书室”2008年,中国科协和华硕集团启动“华硕科普图书室”项目,该项目由中国农技协前期联络和洽商并承办。

中国科协和华硕集团联合制定了五年计划,在全国城乡共建1000个“华硕科普图书室”,即2008-2012年的五年内,华硕集团资助5000万元,向基层科普单位捐赠科普图书,以及电脑和打印机,用以提高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华硕科普图书室”建成后,将丰富和完善基层科普设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