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质的原料及其分解

有机质的原料及其分解


解性
机质不溶于水
缓冲作用
土壤有机质在微酸性近中性和碱性范围内 有助于保持土壤内较均一的反应
可起缓冲作用
环境
阳离子 交换作用
腐殖质组分的总酸量可高达 300-400 cmol/kg
提高土壤的阳离子代换量。许多土 壤 CEC 的 20-70%归功于土壤腐殖 质
矿化作用
腐殖质矿化产生 CO2, NH4+, NO3-, PO43- 是植物的养分来源 和 SO42-
土壤腐殖质与土壤保肥性
• 提纯后的腐殖质组分的交换性酸量可达3001400 meq/100g,是大多数粘土矿物的2-30倍。
•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20-70%来源于土壤有机 胶体,在表层土壤可占90%。
土壤腐殖质与土壤化学性质
由于具有很大的阳离子交换量和同时具有 酸性和碱性基团,腐殖质在很大的pH值范围内均 具缓冲作用,保证了稳定的土壤化学环境。对 外来的特殊环境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对作物 养分的供应与作物的生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作用
•由于价格原因,土壤有机改良剂的推荐用量非常小, 一般小于500 kg/亩; •按单位体积的原状土壤的比重为1.15*103kg.m-3,耕层 20cm 的土壤重量为每亩1.5*106公斤,有机质含量为 1%时,土壤中有机质重量1.5*104公斤 •施用有机改良剂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是微乎其微 的。
其他不含氮的有机物的分解
1、脂肪 2、木质素和其他芳香族化合物的分解 3、各种烃类化合物的氧化
木质素(土壤和环境微生物学99-102)
二、有机物分解的特征(矿化作用)
在微生物等土壤生物作用下,有机物质分解,有 机N, P, S 转化为植物有效的无机形态 (NH4+, NO3-, PO43-, SO42-) 的过程机质对土壤微生物分解的抵抗程
度,可将有机质分为以下5个库:
•代谢C库(metabolic C pool) •结构C库 (structural C pool) 有机残体
•活性组分 (active fraction)
•缓性组分(slow fraction)
腐殖质
•惰性组分 (passive fraction)
交换性酸 1400 <------------------------------------------ 500
(cMol/kg)
腐殖质形成过程-木质素理论
木质素构成单元 木
质 素
微 生 继续被微生物分解

富里酸


残余 脱甲基、氧化与 部分 含氮化合物聚合
胡敏酸
木质素与腐殖质的相似性
• 对于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木质素和腐殖质 均很难分解;
New York, p91)
土壤有机质三组分关系
有机残体是土壤生物的食物来源,是腐殖质合成的原料; 土壤生物是有机残体分解和腐殖质形成的动力;
有机残体
土壤生物
腐殖质
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
• 土壤养分有效性∶作为植物营养元素的储库; • 土壤物理性质∶促进良好的土壤结构的形成; • 生物活性∶作为土壤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 土壤化学性质:保肥性和缓冲性。 既有直接作用也有间接作用,如有机物质为 土壤生物提供食物,促进其活性,而生物活动 又会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团聚结构的形成 及土壤孔隙性
有机残体分解与土壤养分
在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时,矿化过程和微 生物固持作用同时进行;
微生物固持作用 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吸收利 用无机N, P, S (NH4+, NO3-, PO43-, SO42-),将无 机养分贮存在微生物组织中,称为养分的微生 物固持 (immobilization)。
当有机残体的C/N比>30, C/P比>300, C/S比>200时,固 持作用速率大于矿化速率,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降低; 如果有机残体的C/N比<20, C/P比<200, C/S比<200,矿 化作用速率大于固持速率,土壤中有效养分增多;
• 木质素和腐殖质均溶于碱,并被酸沉淀; 部分溶于乙醇;
• 二者均含有-OCH3基,随着分解进程的推 进,-OCH3基含量减少;
• 当木质素与碱液一同加热时会转化为含OCH3基的胡敏酸;
• 氧化木质素具有与胡敏酸类似的性质
腐殖质形成过程-多酚(聚合)理论
木质素 酚醛或酚酸
纤维素及其 它非木质素 含C化合物
有机物质分解可以在好气条件下进行,也 可以在厌氧条件下进行。
有机物好气分解
• 在酶的作用下氧化,生成CO2、H2O,产生 微生物所需的能量和热量:-(C, 4H) + 2 O2 CO2 + 2 H2O + 能量(478 KJ mol-1C)
• 蛋白质、核酸等分解除产生CO2 和 H2O外, 还产生NH4+, NO3-, SO42- PO43-等简单无机物;
• 难以被微生物分解的部分以及微生物合成的 最终形成腐殖质
应用:有机废弃物堆肥化处理
有机物厌氧分解特征
• 分解速度较慢;
• 分解产物是有机酸、乙醇、硫醇、醛 、酮、甲烷等半分解物质;
• 产能少; • 半分解产物如H2S等抑制植物生长;
甲烷是温室气体
应用:沼气生产
有机物 质分解 过程
有机物质分解顺序
有机质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间接影响
• 为自生固氮微生物提供能源物质; • 土壤P常因被金属离子固定而有效性低,有
机残体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络合金属离 子,能提高土壤P的溶解性; • 与腐殖质结合,可提高微量元素Fe 、 Mn 、 Cu、Zn的植物有效性; • 反硝化细菌需要可利用有机含碳化合物,将 硝态氮转化为气态氮。
1 单糖、淀粉和水溶性蛋白质 降解容易、迅速 2 粗蛋白
3 半纤维素
4 纤维素
5 蜡质、丹宁等 6 木质素
降解困难、缓慢
有机物质分解动力—土壤生物和酶
微生物
土壤动物
土壤酶
细菌, 真菌, 放线 分泌各种酶,在有机物质分解 菌,原生动物 中起主导作用 蚯蚓,千足虫等 机械破碎,将有机物质与土壤
混合,扩大微生物作用面积。 蛋白酶,淀粉酶, 纤 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维素酶、磷酸酶等
土壤养分供应
考虑土壤有机质的养分供应作用时,要区分 土壤有机质的三个组分∶
• 动植物残体 。 通过微生物降解提供植物所 需N, P, S等养分;
• 微生物生物量。可作为植物养分的暂时储 库,其平均存留时间为几个月至几年;
• 难降解的腐殖质组分,其存留时间为250 年至1000年以上,对提供土壤养分贡献不 大,但能影响其有效性。
颜色
浅黄 黄褐 深褐
灰黑
聚合程度 ---------------------------------------------------->
含碳量 45% -------------------------------------------> 62%
含氧量 48% <------------------------------------------- 30%
纤维素分解(土壤和环境微生物学 (90-95)
进入土壤有机物质有一半为纤维素 (40%~60%)
酸性和森林土壤纤维素分解主要真菌 中性和微碱性的土壤中主要以细菌为主,但
也有真菌和放线菌参于纤维素的分解。
果胶物质和半纤维素的分解 (土壤和环境微生物学)(95-98)
1、果胶物质的分解 2、半纤维素的分解
• 土壤有机质可作为土壤微生物和无脊椎 动物的食物
• 土壤微生物的群体数量与土壤腐殖质的 含量密切相关
• 蚯蚓等土壤动物仅在有机质含量高的土 壤中大量繁衍。
有机质与植物生长
具有类似植物生长激素的作用
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促进种子吸水和萌发 促进根的发生和伸长 促进地上部和根系生长
腐殖质 胡敏酸 胡敏酸、富里酸 胡敏酸、富里酸
与粘土矿物 将土壤粒子粘结成微团聚体 结合
形成稳定土壤结构有利于通气,增 加通透性
保水性
有机质可以保持其自重 20 倍的水分
防止土壤变干和皱缩,显著提高砂 质土的保水能力
螯合作用
与 Cu2+,Mn2+,Zn2+及其它高价离子形成稳 可活化微量元素,提高其植物有效
定的复合体

在水中的溶 因为与粘土矿物及高价离子结合,土壤有 土壤有机质极少淋溶
浓度(mg.l-1) 1-100 50-300 50-300
解毒作用
通过络合减轻重金属的毒害;降低土壤腐殖质 通过络合,降低酸性土壤中Al的溶解度,减小 其对植物根系的毒害;
但酚酸等他感物质,对植物有毒害作用
对有机改良剂的炒作
风化褐煤是燃烧值很低的类似煤的物质,腐 殖酸 (主要是胡敏酸) 含量很高,可达60%。 国外曾将其用作土壤改良剂。商家称能: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持久地供应养分; 刺激作物生长; 和改良土壤结构
微生物合成
氨基酸、蛋 白质或它高 分子化合物
多元酚 多酚氧化酶

胡敏酸
富里酸
多酚(聚合)理论依据
•土壤有机质氧化分解后具有相连的芳香环 和酚酸 •多酚物质易与有机物质结合为稳定化合物 •无法解释有机质中很多长脂肪链
腐殖质性质
性质
说明
对土壤的影响
颜色
许多土壤典型的暗色是由于含有腐殖质的 有利于土壤增温 结果
第七节 腐殖质与腐殖化过程
土壤腐殖质是复杂的、不易分解的有机 大分子的混合物 形成过程复杂 使土壤具有肥力
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是各种有机体的组织本身或 其合成物质,在生物和非生物作用下,经过 转化形成的褐色或深褐色的,呈无定形胶体 状、复杂的、不易分解的高分子混合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