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材料阅读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材料阅读

材料阅读
【考点讲解】
一、《课标》要求
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能力层级D.即“对所提供文本材料的要点进行归纳,对所论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艺术性进行鉴赏”。

三个小考点呈现轮考和组合特征:可以是归纳+分析,归纳+鉴赏,也可以是分析+鉴赏,考查侧重前两种形式。

材料概括分析题选文题材较为广泛,侧重于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体裁选取偏向于论述类,突出对某个问题或现象的论述。

二、考查形式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分析题等。

三、考点讲解
(一)考向一:文本材料要点归纳
所谓归纳就是根据题干指令把分散在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归到一起,并使之有条理地呈现,大多用于对具体事物、分散对象进行概括。

在传统的语言运用题中,压缩语段一直是重要考点;归纳整合信息,在现代文阅读中也是出题点,所以“归纳”这种题型并不新鲜。

在答题中,“归纳概括”一定要明确指向,按照特定的要求进行归纳概括,否则将徒劳无功。

在实际考查中,“要点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
1.“显”性归纳
“显”性归纳即问题的答案要点都能从原文中提取出来。

富有内涵的内容往往是具体的。

具体的特点是“繁”,归纳的特点是“简”。

归纳就是化具体为抽象,化繁为简。

有的文本材料将“具体”与“抽象”内容和盘托出,让人一目了然。

归纳这样的语段,就是提取需要的抽象性的词语、短语或语句,然后加工润色,组织简明、流畅的语言。

2.“隐”性归纳
有些文本材料用文字呈现出来的都是具体、生动、形象的内容,而事物的性质、特征,作者的感受、情感、思想、观点,这些抽象的内容都已被深藏在文字背后。

对于这类语段的概括,要仔细品味,认真思考,谨慎提炼,合理揭示。

3.“显隐”组合归纳
在同一道题目中,由于信息量大,有的要点需要“显”性归纳,有的要点需要“隐”性归纳。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把两种类型结合起来,细细揣摩,提取加工。

(二)考向二:文本材料要点分析
所谓分析是根据题干指令把语言材料中的某种事物、某种理解或某个概念从某一标准出发分解成较为简单的几个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简单地说,既要把对象合理地筛选分开,又要在分解中梳理出其本质和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尤其对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分析,要做到先分后析。

对文本材料的分析,有分析文本材料的层次,有分析文本材料的内涵,有分析文本材料的意义,有分析文本材料的手法,各有其注意事项。

分析文本材料的层次,要注意各层意思的联系和发展;分析文本材料的内涵,要注意表层和深层的意思;分析文本材料的意义,要顾及全文,也要注意联系有关的背景。

(三)考向三:文本材料要点鉴赏
所谓鉴赏就是对材料的表达技巧的运用和艺术特色等方面做出一定层面的鉴赏,也就是能鉴别出它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艺术表现上呈现出何种特色,并欣赏它们的表达效果。

“鉴赏”是指从形式的角度赏析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认识作品之妙,从而加深体会作品艺术性地表现的哲理情思。

鉴赏的考查也是文学作品和古代诗词的考查重点。

鉴赏,不只要读出言中之意,更要读出言外之意,话中话,话外音,潜台词等。

要注意几点:对形象语言的解读不能过于泛化和主观化;对抽象语言的解读不能没有文本依据和逻辑推导;对艺术手法的鉴赏不能缺乏整体思考,流于浅表。

【规律总结】
一、文本内容概括的步骤
1.确定区域。

归纳概括题的答案一般来自文中,几乎所有的要点都在原文中有其指向的段落或句子,都有具体的区域。

准确找到题目所要求的阅读区域至关重要。

“找到”的关键是抓住题干。

有的题干范围明确,有的范围不明确,可先看题干关键词语出现在文中的位置,其位置区域往往就是重点阅读区域。

有时区域的确定还要依托全文的结构。

2.精准阅读。

①善抓“段眼”。

“段眼”即独立成段的关键句子或某一段中的关键语句,这些语句或与全文主旨相关,或直接揭示了段落要点。

从结构上看,“段眼”往往是那些领起全段或收束全段的语句;从表达方式上看,“段眼”往往是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表示观点议论的句子。

②细分层次。

分层阅读是归纳概括题阅读的本质,是归纳概括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因为答案要点多,如果不能有效地分出层次,就很难做到答题的全面。

对于有明显标志层次的段落,分层不成问题;如果没有层次标志词,就需要反复琢磨段落,以句子为单位区分不同的表述对象,对象不同,就是不同的层次。

二、概括、分析、评价材料内容“四留意”
1.留意材料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同一材料内的信息整合,要讲究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关注与主题相关的重点信息。

不同材料的信息整合要在同一材料内的信息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特别要注意材料间的联系,要有整体观念。

作答简答题时要有意识淘汰非相关信息,挑选出合乎要求的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对信息进行合理转换。

2.留意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所谓“观点态度”,是指作者通过一定材料所表达出来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思想倾向。

在非连续性文本中,不同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可能是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

在阅读时,应留意各则材料中的观点句、结论句等。

3.留意选择题中选项对应的文本区间。

注意选项在文本中的对应区间,找准相应语句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

比对表述正误,必然与原文表述比对,不可凭印象推断。

4.留意解题技法的普适性。

一般说来,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设题陷阱与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八大陷阱”(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范围不清、时序颠倒、因果混乱、曲解文意,说法绝对)大同小异,解题时可以借用其解题思维方法。

三、材料分析概括题的解题技巧
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这是概括要点的基础。

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就必须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清楚某句、某段、某篇描述的对象、说明的事物、议论的话题。

2.依据话题,从思路上分清内容的主次。

概括要点有个角度和范围的问题,要依据提出的问题或考试题目要求,确定角度和范围。

当然,一般概括内容的要点,都是从该文章的总体,或说主体内容角度来要求的,所以,在概括的过程中,要从理清思路的角度,分清主次,突出主要内容。

3.组织准确、精炼的语言概括内容要点。

概括用语的来源一般有三种:①有现成的可以提取;②重要词语摘录;③需要自行概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