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一、实用类文本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要求1、常见考点:把握概念特征,理解句子语意,归纳内容层次,理解事理关联(原因、条件、依据、意义、作用等)。
2、答题要求:整体认知,分段理解;追踪词句,整理信息;精审题干,明确要求(从题干中揣摩命题意图,从题干中找到答题方向,从题干中明确答题区位)。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共4分)【材料一】山沟沟里通高铁,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投入运营并出口印尼,中欧班列开行不断,中国铁路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五年来,随着京广、沪昆、兰新、海南环岛等一批高铁重点项目建成通车,“四纵四横”高铁网基本成型。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已超过4万公里,基本覆盖中国省会及50万以上人口城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城市群因高铁联系更加紧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实现了高铁互联互通。
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年),在“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基础上,我国即将形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
到2020年,全国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
届时路网结构会更加优化,更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材料二】据美国《市场》杂志网站2018年12月20日报道:十年前,全世界最顶尖的十台超级计算机有八台在美国,中国则一台都没有。
如今,中国超级计算机中心运行着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这种超级计算机的浮点运算速度最高可以达到每秒10亿亿次,比美国最顶尖的超级计算机“泰坦”高出四倍。
也就是说,如果地球上的70亿人每人手拿一个计算器连续不断地按键计算,需要花32年时间才能完成“神威•太湖之光”一分钟的运算量。
超级计算机对于国家安全和科学研究至关重要。
目前,已有一百多家科研单位、一百多个大型应用在“神威•太湖之光”系统上运行,涉及气候气象、海洋、航空航天、高能物理、生物、材料等二十多个方面,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应用、先进制造等领域解算任务几百项。
一年来,共计完成作业任务达二百多万项。
目前,国防科技大学正在研发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它的性能指标将达到“神威•太湖之光”的8倍。
【材料三】近两年来,中国科学家正用“速度与激情”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太空停留33天、国产海上钻井平台“蓝鲸1号”实现可燃冰开采、首艘国产航母下水、C919大飞机首飞、“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悟空号”探测到疑似暗物质、“墨子号”实现千公里量级量子纠缠……一系列井喷的科学成果,不仅让国人骄傲,也获得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科研人员纷纷点赞。
在他们的眼中,中国所取得的成就非常“酷炫”,一定会推动全人类的科技进步。
外国科学家表示,中国拥有一大批非常优秀的科学家,这得益于中国的教育体系。
中国的义务教育体系覆盖了所有人,包括贫困家庭的孩子,可以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有机会成为学识渊博的人。
对一个国家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另外,在海外科研人员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也被视作中国科技崛起的潜力所在。
若想成为伟大的科学家,首先要是一个诗人,因为超越现有知识体系离不开大胆设想。
而中国科学家的思维如同中国文化一样,充满了想象力和诗意,这也是促使中国能够在科技探索方面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1、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谈谈令世人瞩目的“中国速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2、从【材料三】看,外国科学家认为中国科技力量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什么?(2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3~4题。
(共5分)【材料一】古书无标点。
古人读书时,往往自己加“句读”,作为语气停顿的标志。
所谓“句”就是一句话讲完了,在字的旁边画一个圆点或圆圈表示终结。
“读”(音“豆”)则是话还没完,但语气又得停顿一下,就在字的后面或旁边加一个斜点,形如今天的顿号。
所以句读又俗称“圈点”。
有人支持书加句读,认为这样能使文意更明晰。
唐人说,“学识如何观点书”——从一个人为古书断句的水平,即可窥见他做学问的水准。
但也有人觉得水平不够才需要标有句读的书,正如现在小孩子才需要拼音读本。
清代名臣曾国藩就认为“涂抹古书,大圈密点,狼藉其间”是有失水准的。
有意思的是,古文阅读如果断句的位置不同,意思就会截然不同。
比如吝啬主人写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诗句逐客,机灵的客人却断句为“下雨天,留客天。
留我不?留!”含义就完全相反了。
《论语》也有断句争议。
比如“厩焚,子退朝,曰:“①伤人乎不问马”——马厩被烧了,孔子下朝回来,问:“伤着人了吗?”而不问马怎么样。
这是说孔子以人为本,轻财物而重人命。
我们今天读的《论语》,也多采用这个版本的断句和注释。
但古时就有人提出异议:马也是生灵,怎能不闻不问?于是产生了另一种断句法:“②伤人乎不问马”(此处“不”同“否”。
)先确定是否伤到人,再问马的情况。
无论怎样,句读只是为了断句,可以算作标点符号的前身,但表示感叹、疑问等语气的工作,句读却无法承担,还得交给“也”“乎”“耶”这类专职的语气词。
今天我们使用的标点符号,是晚清民国时借鉴西方标点设计的,历史不过百年。
它体系完整,既能表示停顿,亦可表示语气、词语性质等。
上面举的两个例子,除了用逗号、句号表示句子的停顿与结束,还用问号来表达语气,让语义更明确。
【材料二】写错了怎么办?古文的修改最常见的是直接抹掉,简单粗暴,就叫做“涂”,这常见于书法家的即兴创作。
因为兴之所起,往往免不了涂改。
比如《兰亭集序》就创作于王羲之与友人聚会游玩,酒酣尽兴之时。
描绘清丽淡雅的自然风光时心情欢快畅达,转而又兴尽悲来,慨叹世事无常、人生苦短。
有趣的是,等王羲之酒醒后想要重写,却怎么也达不到最初的境界。
作品中的涂改和隽逸潇洒的字体一起构成了“天下第一行书”中饱含情绪的自然美。
讲究一些的涂法还可以用雌黄遮盖原本的墨迹,并在上面重新书写,这相当于今天的涂改液。
所以“雌黄”也有篡改之意,还衍生出一个成语“信口雌黄”。
除了涂,也可以用一些符号表示修改。
苏东坡《寒食帖》中,表示删除的时候,就在字的右边点四个小点。
敦煌发现的《搜神记》中有个对调符号的故事,说赵颜子十九岁就会死。
后来他买通了管生死的南斗和北斗星君,让南斗在他的寿数“十九”之间“取笔乙复边”,从而把十九改成了九十。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发现字句颠倒错乱时,用“乙”字形来表示字序对调,今天的对调符号也与它相似。
3、阅读【材料一】,根据上下文内容,在横线①②处为句子标上标点。
(2分)4、下面对两则材料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书无标点。
阅读古书时,古人需要借助句读来体会语意和语气。
B.句读在古书的阅读中并不受欢迎,一般只用在儿童的启蒙读物中。
C.古人写错了,都是直接抹掉重写,还衍生了一个成语“信口雌黄”。
D.古文的读写过程中使用的符号和今天我们使用的符号有相似之处。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5~7题。
(共9分)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阮直①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冠军。
“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姝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
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
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
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
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
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
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却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
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
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⑥诗言志,歌咏言。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
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⑧重溫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
⑩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
(选自《2017中国杂文年选》,有删改)5、下列对“诗性心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能给人平静与慰藉。
B.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
C.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古今诗人的作品共同培养出来的。
D.《中国诗词大会》让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原因在于唤起了观众们的诗性心灵。
6、下列对“诗言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古典诗词创造出审美的“中国意境”,这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B.中国古典诗词所言之志往往是纯真质朴、壮志豪情、淡然超脱等情怀。
C.“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样的词句表达出的哀婉凄凉也是中国古典诗词所言之志。
D.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
7、下列对我们当代中国人需要“重温古典诗词”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A.因为中国古典诗词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