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个主要的支点和亮点,也是文化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和主攻方向。
现阶段,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仅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容,也构成了它们之间的崭新的相互关系。
如何实现与推动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统筹发展,建设有市北特色的先进文化,真正实现“文化兴区”战略目标,是我们文化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仅要发展文化事业,更要发展文化产业,二者是支撑文化发展道路的双轨道,缺一不可。
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
总体来说,文化事业是人力、物力的投入,是一种政府行为,文化产业是产出,同样是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中的一种需求,但却是一种市场行为,更具有主动性和灵活性。
这种投入和产出的交织融合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和谐发展。
文化事业以政府扶持的公益文化事业为主。
是保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利益的重要途径。
如:区图书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和部分文化团体需要政
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并加大对文化公益事业的投资力度,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空间,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
文化产业是经营性、市场性的,经营性文化便可纳入文化产业的范畴。
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是当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二、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联系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必须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全心全意服务于这个核心。
必须确立人民群众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必须充分发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塑造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大力发展文化公益事业,可以培养和发展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为文化产业创造和拓展文化市场,而且可以促进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文化含量和品位,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文化和经济相结合形成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活跃和繁荣文化市场,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文化的活力和竞争力。
文化产业还可以为国家创造物质财富,使国家有更多的物力和财力用以支持文化公益事业的发展。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以其特殊的力量和特有的方式构成了文化的驱动链与文化的有机体,使文化既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精神引导与智能支撑,又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直接构成体与具体指数。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须臾不可割裂、不可分离、不可悖逆、不可排斥,它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是一个互适互促、辩证和谐的统一体。
它们也只有在形成合力的情况下,才能充分显示自身的特征和发挥自身的作用。
三、统筹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坚持把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宣传文化部门的重要任务”;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3月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进一步深化了党的十六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他在强调“必须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时,着重指出,一定要积极“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
可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坚持“两手抓”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选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构成了文化发展的两个“轮子”,只有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把这两个“轮子”都转起来,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快速发展。
2、坚持“两手抓”,才能明确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性质功能有所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只有正确区分和把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性质,坚持“两手抓”,既集中力量办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又放手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才能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互配合、共同发展。
3、坚持“两手抓”,能够实现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例如:可以利用市场经济扩大融资渠道,以多种方式吸收公众投资,解决文化事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可以推动文化经营单位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内容、形式、手段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品牌,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加快文化发展的步伐等等。
4、坚持“两手抓”,有利于推动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建设上的宏观调控作用。
政府和市场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两种主要力量。
坚持“两手抓”,可以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职责,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使政府部门实现从主要是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通过宏
观调控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5、坚持“两手抓”,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四、促进文化建设不断发展的几点思路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促进我区文化建设和谐快速发展需要做好五个统筹工作。
一是统筹文化发展的继承与创新。
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发掘要在发展中继承,现有文化发展政策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积极探索体现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形成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特色文化发展之路。
二是统筹各级文化网络的发展。
目前,我区文化网络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得成就,但各层次间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平衡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文化网络建设各层面的统筹发展理念贯穿于文化设施布局、文化经费投入、文化活动安排、文化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
形成布局合理的文化发展体系。
三是统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区别。
文化产业是经济与文化融合的重要载体,对于提高产业发展的文化含量,满足社会多层次文化需求,提升产业发展的档次,具有积极的作用。
文化事业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统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坚持文化改革抓突破,文化创作抓精品,群众文化抓贴近,文化管理抓规范的基本工作方针。
四是统筹文化发展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树立“效益”观念,追求投入的产出比率,是现代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效益不同于其他行业。
社会效益始终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存在与发展的根本。
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五是统筹管好与放活的关系。
要做到政府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不错位、不失位。
不错位就是该管的一定要管好,不该管的一定不要去管,让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企业拥有充分的自主权,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不失位就是形成上下一齐抓,一齐管,人人都参与的良好氛围,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抓好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改革和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