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拍好新闻图片(一)一、新闻图片的重要性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新闻也伴随着新时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进入了读图时代,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新闻图片作为一种视觉传达形式,已成为新时代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形式。
因为它可以使读者在短时内一目了然地读出各种信息,相较于单一的文字报道来说,更直接、更具体、更形象、更有说服力。
一张恰当的图片能成为新闻报道的“点睛”之笔,不仅能对文字报道起到说明和补充的作用,还能给人以“眼见为实”的证明效果,增强新闻的真实可靠性,甚至能配合并突出文字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
而一张不当的、失败的新闻图片,除了无法为报道添彩之外,有时反而会“帮倒忙”——骤减新闻的点击率或图不达意甚至图片与文字主题相悖。
因此,拍好新闻图片对于一篇新闻的成败是重要的,对于做敏感的复杂的涉藏新闻的记者来说,尤其重要。
第五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母爱·地震》二、如何拍好新闻图片1、掌握使用相机的基本技能(单反数码相机)①理解基本概念曝光:简单来说,“正确的曝光”是图片曝光结果(拍出的实际效果)和你想要的一致;“曝光过度”指底片曝光的表现比你希望的要亮;“曝光不足”指曝光结果比你希望的暗。
快门速度:指快门开闭的时间长短,通过秒或几分之一秒来表示。
有些相机的速度会使用简略方式,如把1/30秒标记为“30”。
光圈:镜头的孔径的大小。
简单的说,光圈越大,同一时间内进入镜头的光线越多。
光圈值在镜头上用“f”值表示,如f/1.4、f/2、f/2.8,数值越小则表示光圈越大。
感光度:数码相机的感应器(CCD或CMOS)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感光度用ISO值表示,如ISO100、ISO1600,数值越大,感应器对光线的感应越快。
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感光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快门速度提高一倍,镜头的通光量就会减少一半;光圈每增加一档,和快门速度提高一倍时一样,通光量也会减少一半;ISO感光度增加一倍,通光量即使减半也能够用同样曝光量曝光。
曝光不足时可以通过设置更大的光圈、更慢的快门速度、更高的感光值或者使用闪光灯来调整。
避免曝光过度,则可以通过设置更小的光圈、更快的快门速度、更低的感光值来调整。
更多摄影术语可参考博客:/user1/7693/archives/2006/9857.html②使用合适的拍摄模式:全自动曝光(□档)自动曝光是数码相机根据光线情况,自动分析并选择曝光强度的一种曝光方式,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傻瓜式操作。
这种方式没有任何技术性可言,一切都依靠数码相机自动识别。
根据拍摄现场光线的具体情况自动设置所使用的光圈和快门速度。
当光线不足时,相机将自动打开机内闪光灯。
在一些新闻报道和突发事件中为了抢时间,一般都采用全自动曝光。
程序自动曝光(P档)在这种模式下,光圈快门还是由相机自动设置,但是除此之外,白平衡、感光度、闪光灯、曝光补偿等等都可以手动设置。
快门优先(TV档)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速度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自动获取光圈值。
在拍摄运动物体时我们时常发现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
当快门速度低于1/60秒时建议使用三脚架进行拍摄,以免因为手抖动而影响照片清晰度。
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
高速快门可以用于凝固物体瞬间的状态,而慢速快门可以实现运动物体的虚化。
光圈优先(AV档)光圈优先是由拍摄者首先选择拍摄所需要的光圈,然后由相机根据现场光线情况确定所需的快门速度。
光圈越大,背景虚化的效果越明显,被拍摄的主体越突出;光圈越小,焦点前后的景深越大。
一般来说,进行微距拍摄常常运用较大光圈来达到虚化杂乱背景的目的和效果。
风景拍摄时为了取得前后清晰,细节丰富的图象,常常采用较小的光圈进行拍摄。
大光圈适合微距拍摄,而小光圈适合风景拍摄。
手动曝光模式(M档)手动曝光模式完全由用户确定拍摄时所需要的光圈和快门速度。
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图和预计的拍摄效果进行光圈和快门速度的设置,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
当设定超过感光度后,相机会通过声音或闪烁的灯光予以提示。
对于经验不足的新手来说,手动曝光模式有一定难度,而且操作稍显复杂,难以用于抓拍瞬息即逝的景象。
预设模式:(根据特定场景拍摄特点定制的半傻瓜模式)人像模式选择人像模式后,会倾向于使用更大的光圈,这样在拍摄人像时,可以得到背景虚化效果。
另外,相机将会轻微地降低饱和度,以便再现真实而不过分的肤色效果。
风景模式风景模式与人像模式正好相反。
选择此模式后,数码相反将会使用小光圈来增加景深,保证前景和后景的成像都达到清晰。
同时,部分数码单反还将适当增加画面的对比度和饱和度,或者是适当突出蓝色和绿色,以保证拍摄出来的画面更加鲜亮而生动。
运动模式运动模式下,数码单反将会倾向于使用高速快门,用较高速的快门来凝结物体的运动。
夜景模式不希望了解这些技术细节的人,在拍摄夜景时可以使用夜景模式来完成任务。
在夜景模式下,相机将会倾向于使用最低感光度,并且将白平衡调整到“日光”模式,以便使拍摄出的色调能够呈现出更温暖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光线不足,再加上低感光度,夜景模式通常会使用慢速快门来获得足够的曝光量。
此时一定要使用三脚架,或者将相机放置在一个稳定的地方,防止产生抖动。
微距模式如果拍近距离物体的细节,可以选用微距模式。
微距模式下,由于景深小,精确对焦相对困难,一般都用手动对焦。
微距模式拍摄的照片背景一般都有虚化现象(焦点外围散焦现象)。
2、拍摄中的技巧①正确测光正确测光是正确曝光的基础,尤其在使用相机的自动档时,曝光所需的快门、光圈等参数全部是根据测光值来自动设定的。
新闻摄影中往往以主体的亮度作为曝光标准,而拍摄现场的光线条件常常比较复杂,为了保证被摄主题的正确曝光,就要求摄影记者采取正确的方式对主体进行测光。
此外,为了能拍出曝光更满意的效果,也可以配合使用单反相机中的自动曝光组合功能,一次拍摄可以出三种曝光效果。
测光的方法与技巧/user1/7693/archives/2009/168430.html②准确对焦在新闻摄影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来不及对焦,由于被摄主体是在变化移动的过程中,在抓拍的时候往往没时间进行再次对焦,而导致拍出的图片主体模糊,图片成为废片。
在不允许耐心对焦的条件下,可以试用以下非常规的对焦技巧:⑴等距对焦对于手动调焦的照相机来说,可用等距定焦,如确定5米的拍摄距离,则将焦点固定在5米的距离上,在拍摄过程中,无论被摄主体如何进退,拍摄者和被摄主体始终保持5米左右的距离,记者可用自己身体的进退来代替对焦动作。
⑵目测对焦记者目测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并在焦距环上找到相应的刻度加以调定。
⑶参照物对焦先对距离相等或相近的另一物体进行对焦,然后伺机转身对被摄对象进行拍摄就可以了。
⑷定点对焦如果能预先知道被摄对象出现的位置,还可以采用定点对焦的方式,即先对焦于被摄对象将要到达的位置,等被摄对象进入到预定位置时即按下快门,这是一种“守株待兔”式的聚焦方式。
⑸利用景深和超焦距原理对焦将被摄对象的活动区域包容在景深范围内,这样,就可以不必调焦,而专心于抓拍了,这也是摄影记者使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
③抓拍技巧布勒松作品《满载而归》你看那轻快的步伐,得意洋洋的神气,天真烂漫的可爱,兴致勃勃的为父亲买酒归来,即使有邻居家的孩子在取笑,仍然昂首阔步充满了生活的自信!抓拍是新闻摄影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摄影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在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谁也无法预知事件的发展趋势,以及最佳瞬间到来的时间,记者稍不留神或动作太慢,精彩瞬间就会错失。
因此,摄影记者必须掌握抓拍的技术技巧,并紧紧追随被摄对象,做到脑、眼和手的完美配合,伺机抓拍到最具意义的瞬间影像。
⑴观察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勒松(被誉为“抓拍大师”)说,“当我的右眼向外张望时,我的左眼就向心中回视。
”摄影记者在采访中,除了要用眼睛观察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外,还须把深刻的理性思考、敏锐的直觉和丰富的感情因素,融入到观察,并及时判断出最有价值的情景或状态,抓住最有效的拍摄时机。
⑵准一是把握被摄对象某个时刻的情景动作所体现出的涵义和价值要“准”;二是选择拍摄位置和捕捉最佳瞬间要“准”。
⑶快在“准”的基础上要求摄影记者抓拍的动作过程要“快”。
即,选择、到达拍摄位置要快,想得快,看得快,判断得快,拍摄动作要快。
现在,使用单反数码相机的记者在抓拍时一般采用“连拍”设置,采用连拍可以把被摄对象的某个动作过程全部记录下来,这样“包览”式的技巧可以最大程度地做到不遗漏精彩瞬间。
3、对图片内容的追求①新闻价值的选择新闻图片最重要的属性是新闻性,即要求新闻图片的拍摄首先要抓新闻价值,否则,不管拍出的图片多么完美,都是没有价值的新闻图片。
图片内容能不能成为新闻,值不值得去拍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判断:⑴重要性——事实影响范围大、意义大。
如政权变更、战争和自然灾害等。
⑵接近性——与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
如房屋拆迁、水电建设等。
⑶新鲜度——社会生活中的新现象、新问题。
⑷趣味性——事实奇特、有情趣。
②拍摄瞬间的选择选择拍摄瞬间也是决定新闻图片成败的重要一环。
在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中会有无数个不同的瞬间,不同的瞬间具有不同的视觉形式与内涵。
⑴明确——选择那些能明确揭示事实真实面貌的瞬间,通过这个瞬间形象,可以了解到事实的本质,而不会产生歧义。
⑵生动——瞬间形象必须具有生动的视觉印象,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视线,使之受到情绪上的感染,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③讲究构图构图基本知识/user1/7693/archives/2009/168429.html⑴突出主体在新闻摄影中,往往都是要体现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那么为了更好地表达人物和事件,就要突出人物主体和事件主题。
突出人物主体就是要以主体对象作为测光、对焦和构图的基准,同时应尽量增加主体所占画面比例,以更细致地表现人物的表情、动作等信息。
切忌画面结构涣散、把主体人物拍得很小。
突出事件主题其中也包含人物主题的情况,除此以外,如果拍摄比较大的事件场面,则主要用画面几何构图的方式来突出主题。
选择事件中能体现主题的最重要的对象作为结构上的支点,使它对前后景物起联系和照应作用。
2008年度“金镜头”新闻摄影作品评选金奖作品《温总理在地震灾区》⑵力求简洁背景的处理应该力求简洁。
繁杂的背景会给主体带来干扰,甚至能损坏一幅优秀的照片,在背景中除了保留交待新闻信息的必要元素外,应将背景中可有可无的、妨碍主体突出的景物减去,以达到画面的简洁精炼。
贪得无厌是失败之源,删繁就简是成功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