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期中考试复习题库一.概念题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2.古代自然哲学的概念?古代自然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的哲学学说。
古代人积累的自然知识综合地表现为自然哲学。
古代的自然哲学反映着那些哲学与科学还未分化,它既是哲学,又是自然知识的特殊形态。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既是古的哲学又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形态。
特别在希腊化时代,还出现了以定理、定律形式表述出来的自然知识。
古希腊自然哲学显著特点,从整体上对自然现象做直观的考察,提出来对后来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猜测,是欧洲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思想来源,包括:本体论、物体结构、宇宙观。
3.技术创新的定义?技术创新的过程?技术创新:是发明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应用。
是改进现有或创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
过程:既包括从发明到生产技术的转化过程,或者称之为技术本身的创新过程,又包括经济过程、管理与组织过程。
这一过程是连续渐进的过程,同时又显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技术创新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阶段,其创新内容要发生变化。
4.星云假说:星云假说认为太阳起源于一片原始星云,由原始星云逐渐生成的学说。
星云最初不均匀的散布在空间,由于较大粒子具有较大的引力,使得周围粒子向他们凝聚,从而形成一些中心天体。
大大小小的粒子凝聚时的碰撞和排斥作用又使这些中心天体按一定方向转动和运动起来,这样,在中心形成了太阳,周围的粒子团则聚集成为行星,在一个近似的平面上按椭圆轨道围绕它旋转起来。
5.地质渐变论:以地球的缓慢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来说明整个地球,地球表面和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说明他们的变化都是自然力作用和演变的结果,具有时间演变的历史。
自然力的长期作用,以积累渐进的形式使地球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6.元素周期律:实质是元素的系统分类,揭示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元素的原子量有周期性的依赖关系,元素的性质是其原子量的周期性函数。
量变引起质变的元素间内在联系揭示了元素的辩证规律。
7.生物进化论: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被自然选择了的有利变异,在世代传递中逐渐积累为较大的变异,从而转变成为新的物种,这便是物种进化的过程,生物物种都有其发生、发展、灭亡的历史,都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
8.实用科学:古代的实用科学是尚未与技术分化的一种知识形态,技术包含知识,知识带有明显的实用性。
二.简答题:1.怎样理解自然辨证法的地位和性质?自然辩证法性质:自然辩证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支学科。
自然辩证法地位:自然辩证法不同于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也不同于各门科学技术,但它又是两者的纽带和桥梁。
如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社会科学的中间环节一样。
2.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首先,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但它又不像各门自然科学那样去探讨自然界某种特定运动形式的规律,而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是关于自然界的总观点,它考察整个自然界存在的系统形式和层次结构,研究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和自组织机制,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这些内容统称为自然观。
其次,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的认识和方法为研究对象,它不是各门自然科学和各项技术的特殊方法的叠加,而是从总体上研究科学技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为指导,探讨科学认识的一般特征和科学活动的一般过程,探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方法论问题,研究技术方法的原则和程序。
这些内容统称为科学技术方法论。
再次,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它不像科学社会学和技术社会学那样具体的探讨科学或技术的社会机制、社会结构,而是从价值论的角度着重演绎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并从总体上研究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
这些内容构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论。
3.简述古代朴素自然观(古代自然哲学)的特点? 1.直观性。
从某种有形体的、直观的东西去寻求自然现象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的本身寻求解释)2.辩证性。
把自然界看成是一副有种种联系和过程相互交织起来的画面。
一切都是发展的、变换的、联系的。
3.思辨性。
缺乏实证,用猜测和想象去说明自然现象。
(未加例子)4.为什么用科学革命表征近代科学的产生?哥白尼的日心说和血液循环,人体结构理论使科学以革命的形式产生。
(1)科学:确认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否定了地球中心论的基本观点,是天文学上的重大突破。
(2)宗教: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为人的安适和利益而创造的,人居住的星体自然是宇宙的中心。
让人从宇宙中心变到一个自转并绕日旋转的星球,这是向宗教挑战。
地心说在很长时期里被宗教绝对化和神化,并被利用为宗教教义辩护。
日心说把颠倒的日地关系重新颠倒过来,这就超出了天文学学科的范畴,而具有冲破宗教神学束缚和科学革命的意义。
(3)意识:哥白尼的学说深刻撼动了人类意识。
日心说天翻地覆地把人类意识倒转过来。
使人类开始重新认识宇宙,地球,物体的运动乃至人类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
5.简述牛顿力学体系的意义?1687年,哈雷用自己的钱资助,学会出版了牛顿的伟大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本书被公认为科学史上最伟大著作。
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没有任何作品可与之相比。
它成了理论力学、天文学、宇宙学的可以补充但不可超越的理论基石。
牛顿在力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最重要的成就:牛顿的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于反作用定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
实际上这是对所有地上的物体和天上物体机械运动基本规律的发现。
它的历史意义是伟大的:哥白尼提出了一个正确的太阳系假说:伽利略发现了地上物体运动的一些基本规律,以观察事实支持了哥白尼:开普勒发现了天空中行星运动的真实状况:而牛顿则把他们的所有伟大成就统一起来了。
完成科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
他不仅回答了物体如何运动的问题,也回答了物体为什么按规律运动的问题。
明确定义的质量、动量和其定律中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对近代欧洲的哲学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
6.简述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特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理想十七世纪近代自然科学思维方式特点和局限性)+机械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与古希腊自然观相比进步(反之退步)(1)形而上学性: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自然,认为自然事物从来如此,一成不变。
只考察事物是什么,不能深入考察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2)机械性:用力的概念和机械运动揭示一切自然现象,认为运动变化的原因在物质的外部,自然界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机械决定论是唯一的决定论。
(3)不彻底性:对自然界做唯物的解释,可是对社会历史现象做唯心主义揭示,唯心主义历史观使其具有不彻底的唯物主义性质。
7.机械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古希腊自然观相比,有什么地方体现了它的进步/退步?机械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与古希腊自然观相比,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是巨大的进步,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贡献。
在细节上比古希腊自然观进步。
它的形而上学性、机械性与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相比都是退步。
即在总体上与古希腊自然观相比是退步。
8.怎样理解牛顿所完成的科学史上的大综合(简述近代科学体系的行程过程)首先使开普勒发现了天体运动规律。
即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周期定律。
伽利略利用实验事实支持了哥白尼,研究了地面物体运动规律。
其最大的贡献在力学,以动力学研究、单摆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惯性定律。
抛物运动等理论奠定了现代力学的基础。
牛顿的科学思想是以空间、时间、质量、力为基础,以三大定律为核心,以万有引力定律为最高综合,用数学来描述的完整的普遍的力学理论体系。
他把过去一向认为互不相关的地上物体运动规律和天体运动规律概括在一个统一的理论之中,完成科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
9.“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代”,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近代科学革命的起点和最高成果(前三段))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彻底推翻了基督教所推崇的“地球中心说”,以“日心说”建立科学的天文学。
这本书引起了一场巨大的、持久的、深刻的学术思想革命,使人类开始重新认识宇宙、地球、物体的运动乃至人类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
哥白尼否定了宗教所认为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以说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哥白尼向神学写了挑战书。
科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开普勒对天体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以观察事实支持了哥白尼,发现了行星三定律。
即天空中行星运动的真实情况。
伽利略又对地面物体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地上物体运动的一些基本规律,建立了刚体力学,牛顿则把他们所有的伟大成就统一起来,完成科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建立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具有反对宗教神学的科学革命推向高潮顶峰的意义。
可是,牛顿定律说明了太阳系各天体运动现状的原因,但却没有解释这种运动是怎样开始的。
为了解释他所困惑的太阳系初始运动问题,牛顿用上帝推动来作为运动的第一原因。
上帝又出现在科学里,所以说“哥白尼给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给这场挑战划上了结尾。
”10.简述近代机器系统技术体系产生过程?(第一次技术革命产生过程)第一次技术革命首先是工具机的革命,主要是纺织机的革新开始的,有关纺织机的一系列发明应运而生,并得以迅速应用。
首先是凯伊发明了飞梭,织布效率大大提高,然后是纺纱机的发明,提高了纺纱效率。
工具机的革新要求有新的动力技术与之适应,对蒸汽机的改进、发明和应用。
使第一次技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及动力机阶段。
瓦特的发明使蒸汽机的效率提高,成为通用的动力机,并使工具机、动力机和传动机三者构成近代的机器系统,导致了火车、轮船的发明,交通运输的变革,推动各工业部门的发展和新产业的兴起,使人类进入煤和钢铁时代。
机器制造机器阶段。
移动刀架和移动刀具车床,可以准确地加工各种机器。
用机器制造机器,机器大生产体系的建立,第一次技术革命进入崭新阶段。
社会生产力得到高速发展,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11.十九世纪自然辩证法产生的科学基础?(照片中没有)19世纪的一系列科学成就的使以机械形而上学的观研究了地面物体运动规律。
其最大的贡献在力学,以动力学研究、单摆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惯性定律、抛物运动等理论奠定了现代力学的基础。
牛顿的科学思想是以空间、时间、质量、力为基础,以三大定律为核心,以万有引力定律为最高综合,用数学来描述的完整的普遍的力学理论体系,他把过去一向认为互不相关的地上物体运动规律和天体运动规律概括在一个统一的理论中,完成科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12.近代第二次技术革命内容第一次技术革命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不同之处?第一次技术革命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次技术革命出自生产实践,工匠是发明者;第二次技术革命出自实验室,科学家是发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