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透视图画法解析
可得到形体的透视图。 点的透视与基透视 G
点的透视
A点的透视A0 A点的基透视a0
s0
P
a’
A0
s0
s’
h
h
a0
g
g
a
GP
P
ag
s
h
h
g
g
p
p
P(31).32.33 a
P
a’
P
h
g
P
sG
A0
s0
s’
h
a0 g
画面、基面的布局
s0
a’
h
ax
g
a
P
P
s0
s’
h g
P
sG
视线迹点法的原理(图)
点的透视与基透视
c d
e
DH点位于画面上: 透视与本身重合 基透视在基线上
g
图线杂乱, 作图繁杂, 少采用。 p
s
§8.2点和直线的透视规律
一. 一点的透视仍是一个点; 二. 一般情况下,直线的透视仍是直线
P
D
Dº
S
B A
Bº Aº E
F
画面上点的透视为自身 画面上的直线的透视为自身
画面上的平面的透视为自身
特殊情况1:直线通过视点
作法1:
A° HF
T H
作法2:
A° HF
T H
g
a°
g
g
a°
g
t
t
→t a°F→→ A°
F→ F a°t →→ → A°
3.集中真高线的运用
已知a°、b ° 、c °及各铅垂线的高 度,求、、的透视。
直线的分类
C° F C1 B°
B1 A°
A1
PS
5.画面相交线
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 平行直线相交于一点
直线的分类
6.画面平行线
直线的分类
B
P
透视与直线本身平行。 A
透视与基线的夹角,反 映直线对基面的倾角。
a
b A°
H a°
B°
H
b°g S
基透视为一水平线, 平行基线和视平线。
s
g
G
画面平行线没迹点和灭点
g
5. 求a0:过作投影连线,与s’
a
交与a0。
p
A° s’ H
a°
g
p
s
作出直线、的透视、次透视
a’
H
g
b’ agbg
ab
p
c’d’e’
s’
H
cgdgeg g
c
d
p
e
s
作出直线、的透视、次透视
a’
H
g
b’ agbg
ab
p
A0
B0 a0b0
c’d’e’
E0
D0
s’ C0
cgdcg0eg d0
e0
aP
s
p
g ag
G 视点迹点法作图步骤
G
p
s
平面、画面的布置 P A° a’
a
S°
h
h
p ag
G
p
s
g
a° aP a g
a’
h
g ag
A0
P
S0
h
a0
g
p
S0 G
a
aP p
s
视线迹点法的作法
视线迹点法的作图步骤
1. 作视线,的两面投影
a’
2. 求视线,与画面的交点:
H
3. 基面上求出与线的交点
4. 求A0:过作投影连线,与 s’a’交与A0。
三、透视高度的量取
真高线:
H
T
画面上的铅垂线。
P
g
求任意位置垂直线的
S
透视高度时,可以作 H t 为量高线
s
g
G
求透视高度的方法
已知A点的基透视a°,高L,
求A点的透视。
作法:过作任一矩形,
T
A
H
HF
A° T
H
g
a°
g
A°
P
g
t
a
a°
S
HF
s
t
g
作图原理
G
求透视高度的方法
已知A点的基透视a°,垂直线的 高度为L,求A点的透视。
A
P
透视成为一点
B
H
A0B
0
a0
gS
a
b0
Hb
s
g
G
基透视为铅垂线
铅垂线的透视
A
P
H
A0
透视为铅垂线
B
B0
a0b
H0
gS s
g
G
基透视成为一点
3、画面迹点
A
P
直线与画面的交点称
B
Aº H
Bº
为画面迹点 迹点的透视为其本身
a
T
aº g S
H bº
b
s
直线的透视必通过 直线的画面迹点
gt
G
迹点的基透视在基线上
侧垂线 正平线
铅
垂
线
正垂线
一般位置线 下行直线 上行直线
水平线
5.画面相交线
直线的分类
A
P
直线的迹点T与灭点F的
F
连线确定直线的透视方
A°
向,这是透视的精髓。
B
B°
C C°
S 近大远小
T
T Cº>CºBº>BºAº
直线的全线透视
5.画面相交线
C
一组平行直线
B
A
有同一灭点,
它们的透视相交于该灭点。
4、灭点F
直线上离画面无限远的点, 其透视称为灭点
∞
A F
∞
Aº f
a aº
HB
gb
G
P
直线的灭点F是平行于
该直线的视线与画面
H
的交点
直线的透视必通过直
g
线的灭点
S 直线的基灭点f是平行 于直线水平投影的视
s 线与画面的交点
f∈, ⊥
画面相交线与画面平行线
2. 画面平行线
1. 画面相交线
A
画面
P
心点 H
视平线
Aº s’
视平面
基点
a
基线
H aº
g
g
中心视线 视距
S 视点
视高
s 站点 aº:A点的基透
基面
G
视
2、透视术语
透视术语(图) 透视术语2
基面G:人所站立的水平面 画面P:透视图所在的平面 基线:基面与画面的线 视点S:人眼所在位置 站点s:视点的H面投影 视高:的距离(人眼的高度) 心点s’(主点s0):视点的V面投影 视距: ’的距离,视点到画面的距离
3. 富有真实性和立体感
宽
窄
长
短
灭点
(消失点)
透视的形成(图) 视点迹点法作图步骤
三、点的透视与点的基透视
视线与画面的交点称为
P
视线迹点。
A
视线迹点法:
a’ A0 s’ H
通过求视线迹点来绘制
gS
透视图的方法。 过空间形体上各点作视
aH
a0
线,求出视线与画面的
ag
s
交点,依次连接各交点,
g aX
1. 点的透视Aº:是通过该点的视线与 画面的交点。
2. 点的基透视aº:是通过该点的基点 所引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
3. Aºaº⊥基线 4. 位于画面上的点 5. 透视与本身重合;基透视在基线上。
四 作、 法求点透视的基本a’作图A方0 法P
s’
H
H
P
A
a’ A0 s’ H
g
a0
g
gS
aH
a0
a
第八章 §8.1
一、透视图的形成
透过画面观看物体, 将所看到的形体描 透视图
绘在画面上。
视点
画面
形体
一、透视图(透视投影、透视)
的形成
透视的形成(图)
透视投影是以人眼为投影中 心的中心投影图。
透视形成的三要素:视点、 画面、物体
透视术语1 透视术语2 : 与画面的交点
画面平行线
正平线
一组平行的画面平行线, 透视仍互相平行
H
点分线段的长度比, 透视保持原长度比
s0
侧垂线
H
铅垂线
画面平行线
∥P平面, A°B°∥
直线的分类
E
A
P E°
B
A°
FC
B° F° C°
D
D°
A°B°°C°°D°
点分线段的长度比, 透视保持原长度比
S
一组平行的画面平行 线,透视仍互相平行。
2、透视术语
透视术语(图) 透视术语1
视平面:过视点的水平面 视平线:视平面与画面的交线 视线:空间中物体与视点间连线 基点:空间中物体的H面投影a 透视:视线与画面的交点A0 次透视(基透视):空间中物体A点的
H面投影a点的投影a0
二、透视图的特点
1. 近大远小
2. 相互平行的直线在透视图中相交于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