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数学教学分析
目前,新加坡中小学的所有学习领域都可以 为学生提供利用信息技术的机会。除了计算 机实验室,电脑还出现在教室、图书馆和其 它专用教室等地方。这更有利于信息技术与 课程的有效整合,使得学生在课堂之外仍然 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由于体积小、 携带方便,许多学校选择了在教室里使用笔 记本电脑,它可以节约紧张的空间,使得学 生在进行小组学习时更为灵活,还可以在不 同的时间、不同的班级通过更换配置来发挥 其不同的功用。
MP2(2003年~2007年)是新加坡教育部针 对已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准的新加坡教育推 出的,与MP1相比,它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 有了更高的要求: ①学生有效地使用信息技 术进行主动学习; ②在课程、教法和评价相 结合方面,要比以前更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 ③为了自身的发展和职业的要求,教师要更 加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④学校有能力利用 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自身;⑤在信息技术教 育方面学校要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研究; ⑥要建立一个信息技术的专门部门,更好地
为使MP1能够顺利地进行,该规划中明确 地提出了信息化教育应达到的四个主要目标:
1. 加强学校和外部世界的联系,拓展和 丰富学习环境。 教师和学生们正在步入一 个校外教育资源日益丰富的新时代,要与 别的(国内的、国外的以及各社区的)教 育机构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这些新的 学习联系将帮助学生培养和建立起在这个 无垠的世界上工作和生活所需要的观念
信息化教学为学生打开了一片具有丰富学习资源 的广阔天地。它鼓励和支持程度较深的自学,鼓励 有能力的学生将学习范围扩展到标准课程之外,鼓 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得更加活跃。另一方面, 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资源内容丰富,并且具有交互 性,可以极大地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允许他们 以适合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 总的来说,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整个课程的首要 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念的理解和思考技 能的掌握,每个阶段学生都要获得一些相应的信息 技术技能。中学毕业以后,学生至少应该具备桌面 出版、使用电子制表软件、建立和使用数据库以。 及从光盘和网络上查寻信息资源的能力
MP1是新加坡政府为迎接21世纪的挑 战而将信息技术结合到教育中去的规划。 其指导思想是,教育应该不断地预测未来 社会的需求,并为满足这些需求而努力。 未来社会所பைடு நூலகம்的技能焦点将集中在思考、 学习以及交流等方面,基于信息技术的教 和学是年轻一代获得上述技能的关键途径。 该规划着力于为年轻一代寻求一个更为广 泛的走向信息技术之路的基础。
02年底,MP1规划已基本完成。该规划 的有效实施极大地推进了新加坡教育信息化 的发展,其发展水平置身于世界教育信息化 的前列,新加坡的教育走上了一个全新的发 展阶段。 MP1的有效实施,为21世纪新加坡的 社会发展培养了优秀的劳动力。对于年轻一 代,对于新加坡的未来,是一项物有所值的 投资。从2003年开始,新加坡的教育信息化发 展进入了新的阶段——MP2。
在上述新的学习环境中, 新加坡当时的教育评 估模式虽然仍然有效,但其内容已发生了变化,如 何使用信息、学会思考以及交流的技能成为这一时 期教育评估的主要内容。同时,在评估形式上,信 息技术的使用则更加有助于通过多个科目领域和多 种技能对学生进行评估。
2. 在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方面
在MP1中为开发和获取一系列与课程目标相关的
4. 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行政管理方面 的优势。 信息技术的使用将促使学校内部、 学校之间,以及学校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 更加密切和有效,这将增强教育管理的有效 性。
上述四个目标的实施,主要体现在四个大的 要素中,即课程和评估、教学内容和学习资 源、物质和技术基础、人力资源开发。
1.在课程与评估方面 学习过程将从信息的获得逐渐转向强调 有效信息的发现、利用信息解决问题,以及 有效地进行思想交流等方面,信息技术在此 转变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MP1实施伊始,新加坡教育部首先对中 小学教师进行了培训,使他们认识到信息技 术与教育相结合进行教学的乐趣和先进性, 从而使得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
3. 在物质和技术基础方面
MP1明确规定了到2002年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国家 标准。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决定在2002 年以前的发展速度及硬件资源的分配情况,但到 2002年每所中小学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信息技术 基础设施的标准,即到2002年,新加坡每两名学 生拥有一台电脑,教师课堂教学应该有30%的课时 利用信息技术。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新加坡政府在1997-2002年内 投资20亿新元以购置电脑,为学校建立全面的网 络、开发软件及教材、教师培训等。除此以外, 每年还要投入6亿新元给中小学做经常性开支(如 电脑维护、开发软件及教师持续培训等)。
软件制定了策略。新加坡教育部设置了一个专门 的服务中心,用于学校查寻、浏览和推荐软件并 提供因特网的站点,学校有自主权决定自己使用 什么软件进行教学。教育部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 训,使他们具备评估软件的能力,鼓励他们通过 电子公告牌与他人共享信息资源。当软件与课程 要求不能完美地相互匹配时,还要求教师能够根 据自己的需求灵活地选择可用的软件,同时还建 立了一个便于学校获取资源的出版体系和数字媒 体资源库。
2. 鼓励创造性思维、终身学习的习惯和社会责 任感。培养学生获得、分析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 自学的习惯,同时,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策略将寻 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互相协作、有效地判断等 能力。 3. 改革教育过程。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将 为教育带来改革创新的生机。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 和学习策略为课程设计和教育评估开创了新天地。 MP1还为学校提供了自主使用信息技术资源以满 足学生需求的方式,同时指出了在进行学校规划时 要考虑开发学校使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和学校管 理的能力。
制作 徐艳
教育信息化
一、新加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新加坡政府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经认识到了教 育必须走信息化发展之路。在1997年4月,出台 了新加坡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规划—— MasterPlan (MP),该规划到2002年已基本完成, 于是2002年新加坡政府又推出了新的信息技术在 教育中的应用规划。因此,大家将1997年出台的 规划称为MasterPlan 1 (MP 1),将2002年的规划 称为MasterPlan 2(MP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