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常用中药科属、药用部位、功能总结
常用中药科属、药用部位、功能总结
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
圆柱形,外表皮黄白色至淡棕褐色,断面纤维性强,粉性,“菊花心”
红参
五加科
根及根茎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
性微温,味甘、微苦;归脾、肺、心、肾经
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红棕色,半透明,断面平坦,角质样,质硬而脆
三七
五加科
根及根茎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胃经
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铜皮铁骨狮子头”
板状(丝状-饮片)黄绿色或棕黄色,断面鲜黄色或黄绿色,纤维性,
白鲜皮
芸香科
根皮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性寒,味苦;归脾、胃、膀胱经
卷筒状,灰白色或淡黄色,突起颗粒点,折断有粉尘,有羊膻味,
表4
叶类中药
药材名
科属
药用部位
功能
性味归经
明显特点
大青叶
十字花科
叶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性寒,味苦;归心、胃经
皱缩弯曲,破碎,长椭圆形,暗灰绿色,色深的突起小点,质脆,全缘
吴茱萸
芸香科
果实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球形或五角状扁球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点状突起和油点,基部有黄色茸毛的果梗,香气浓烈
酸枣仁
鼠李科
种子
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
性平,味甘、酸;归肝、胆、心经
扁圆形或扁椭圆形,紫红色或紫褐色,光滑有光泽,种仁富油性
制何首乌
蓼科
块根
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
性温,味苦、甘、涩;归肝、心、脾经
断面云锦花纹,显粉性
生何首乌
蓼科
块根
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
性温,味苦、甘、涩;归肝、心、脾经
断面云锦花纹,显粉性
怀牛膝
苋科
根
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性平,味苦、甘、酸;归肝肾经
切面平坦,淡棕色或棕色
山茱萸
山茱萸科
果肉
补益肝肾,收涩固脱
性微温,味酸、涩;归肝、肾经
不规则片状或囊状,皱缩,紫黑色,有光泽质柔
连翘
木犀科
果实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性微寒,味苦;归肺、心、小肠经
长卵形至卵形,有纵皱纹和突起斑点,种子多数,黄绿色,青翘绿色,不开裂,老翘色黄瓣大,壳厚
枸杞子
茄科
果实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性平,味甘;归肝、肾经
表6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药材名
科属
药用部位
功能
性味归经
明显特点
五味子
木兰科
果实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性温,味酸、甘;归肺、心、肾经
不规则圆球形或扁球形,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油性,“白霜”种子肾形,棕黄色,有光泽
山楂
蔷薇科
果实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
性微温,味酸甘;归脾胃、肝经
圆形片,外皮红色,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气清香
川贝母
百合科
鳞茎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
性微寒,味苦、甘;归肺、心经
松贝:怀中抱月;
青贝:观音合掌;
炉贝:虎皮斑,马牙嘴
浙贝母
百合科
鳞茎
清热化痰止咳,
解毒散结消痈
性寒,味苦;归肺、心经
珠贝:扁圆形,互相抱合,粉性;大贝:新月形,被白色粉末;浙贝片:椭圆形或类圆形,粉性
黄精
百合科
根茎
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白芷
伞形科
根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性温,味苦;归肺、胃、大肠经
圆锥形,切面粉性,皮部有棕色油点
当归
伞形科
根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
圆柱形,外皮黄棕色,断面黄柏,棕色油点,香气浓郁
前胡
伞形科
根
降气化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风清热
性微寒,味苦、辛;归肺经
不规则圆锥形、圆柱形,断面不整齐,棕黄色油点
川牛膝
苋科
根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
性平,味甘、味苦;归肝肾经
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维管束点状
白附片
附子
毛茛科
子根加工品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性大热,味辛、甘,有毒;归心、肾、脾经
不规则纵切片,上宽下窄,无外皮,全体黄白色,半透明
黑顺片
附子
毛茛科
子根加工品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性大热,味辛、甘,有毒;归心、肾、脾经
赤芍
毛茛科
根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性微寒,味苦;归肝经
圆柱形,表面棕褐色,粗糙,断面粉白色,粉性
黄连
毛茛科
根茎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性寒,味苦;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味连:多分枝,鸡爪形,有的有“过桥“;雅连:多为单枝,圆柱形,“过桥“较长;云连:多为单枝,弯曲呈钩状,“过桥“较短”
升麻
毛茛科
根茎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圆锥形,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放射状纹理
玄参
玄参科
根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性微寒,味甘、苦、咸;归肺、胃、肾经
类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断面乌黑色,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
地黄
玄参科
块根
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生地:性寒,味甘;归心、肝、肾经;熟地:性微温,味甘;归肝、肾经
菊花
菊科
头状花序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性微寒,味甘、苦;归肺、肝经
类球形,舌状花类白色,边缘内卷无腺点,气清香
红花
菊科
花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性温,味辛;归心、肝经
管状,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红色,质柔软,气清香
西红花
鸢尾科
柱头
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性平,味甘;归心、肝经
弯曲细丝状或线性,三分枝,暗红色,质松,无油润光泽,气特异微有刺激
纺锤形,两端略尖,黄白色或淡黄色,断面黄白色,半透明(比天冬小)
知母
百合科
根茎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性寒,味苦、甘;归肺、胃、肾经
长条状,略弯曲,“金包头”,断面黄白色
手掌参
兰科
块茎
补益气血,生津止渴
性平,味甘;归肺、脾、胃经
形似手掌,浅黄色或暗棕色,断面黄白色,角质样
天麻
兰科
块茎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表2
茎木类中药
药材名
科属
药用部位
功能
性味归经
明显特点
木通
毛茛科
藤茎
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
性寒,味苦;归心、小肠、膀胱经
圆柱形,灰棕色或灰褐色断面放射状纹理,皮部淡黄色小点,髓小中空,
沉香
瑞香科
含有树脂的木材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性微温,味辛苦;归脾胃、肾经
不规则片,凹凸不平,有斑纹,断面刺状,气芳香
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
结节状,似鸡头,有根须,黄棕色,具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颗粒状,有黄色维管束小点
天冬
百合科
块根
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性寒,味甘、苦;归肺、肾经
长纺锤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
麦冬
百合科
块根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肺、胃经
不规则团状,中间膨大,表面灰黑色或灰棕色,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
天花粉
葫芦科
根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性微寒,味甘、微苦;归肺、胃经
不规则圆柱形、纺锤形,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断面黄白色,粉性
桔梗
桔梗科
根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性平,味苦、辛;归肺经
圆柱形或长纺锤形,白色或淡黄白色,有“芦头”,断面放射状裂隙
性平,味甘;归肝经
椭圆形或长条形,顶端“鹦哥嘴”“红小辫”断面明亮,角质样
山药
薯蓣科
根茎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
毛山药:圆柱形,黄白色或淡黄色,质坚不断,断面白色,粉性;光山药:圆柱形,两端齐平,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注:根类中药包括以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入药的药材。根无节和节间之分,一般无芽和叶;根茎类中药系指以地下茎或带有少许根部的地下茎入药的药材,根茎类中药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等,是一类地下茎的变态,常具分枝,表面节和节间明显。
表3
皮类中药
药材名
科属
药用部位
功能
性味归经
明显特点
牡丹皮
毛茛科
根皮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性微寒,味苦、辛;归心、肝、肾经
筒状,灰褐色,内表面有发亮的结晶,断面白色,粉性,淡粉红色
厚朴
木兰科
干皮、根皮、枝皮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性温,味苦、辛;归脾、胃、肺、大肠经
干皮:“靴筒朴”断面颗粒性,油性,亮结晶;根皮:“鸡肠”枝皮:单筒状,,断面纤维,
苦参
豆科
根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性寒,味苦;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圆柱形,外皮易脱落,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有的有同心形环纹
甘草
豆科
根及根茎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
圆柱形,外皮红棕色或灰棕色,断面黄白色,有粉性,有放射状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