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生活:5.2文化创新的途径2

文化生活:5.2文化创新的途径2

《文化创新的途径》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文化创新的途径。

(2)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能力目标:
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学习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问题导读]
1、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又是什么?
2、如何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3、文化如何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为什么要交流借鉴与融
合?)
[课前知识填空]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立足于,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着眼于文化的继承,“、”,“、”,这是文化创新必然必然要经理的过程。

(3)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与,也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文化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

(3)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做到、。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对于文化创新而言,这意味着要把握好与、和的关系。

(2)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被称为“”和“”;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和“”.对于上述两种错误倾向,必须予以。

(3)今天,我们要立足于和,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在与、与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汲取文化的长处,在和
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课堂基础知识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2008江苏卷23)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

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
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

这说明C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2、2006年5月11日光明网载文指出,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这说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D A、调查研究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社会实践
3.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C
A.外来文化是先进文化,应该照搬过来
B.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不相容,应该坚决抵制
C.外来文化中有优秀的、落后的部分,应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
D.外来文化均是落后文化
4.我们在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应该 C
A.全盘吸收B.彻底否定C.以我为主,为我所用D.任其自流5.中国儒家地自然观、道德观核政治思想,成为西方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有力地思想武器。

这表明文化 B
A.来源于社会实践B.不同民族文化地交流、融合
C.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排斥D.具有民族特色
6.博采众长表明文化创新应 A
A.坚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地交流、借鉴、融合B.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合作C.创造不同民族文化展开竞争的环境D.体现时代精神
7. 毛泽东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

”在这里,毛泽东主席批评的这批人实际上是犯了的错误。

B
A.守旧主义核封闭主义B.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C.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D.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8.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交流崇尚“见贤思齐”,这就要求我们 D
A.用优秀民族的文化改造本民族的文化
B.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善于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
9、新文化运动应该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不断创新的,而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
不是故步自封、一成不变的,而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新文化运动要做到与时俱进,必须 A
A、批判地继承传统,批判地借鉴外来文化
B、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C、否定传统文化
D、反对封闭主义、推崇外来文化10.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说:“在一定程度上,我感到有塞尚、高更、风高、蓬那等强烈的色彩和简练线条的影响。

我在中国画里吸收这些东西,并不是一定要把它搬下来,也不是故意做作,而是在有意无意中就在笔黑中出来了。

受别人的影响,但又要有自己的东西,这非常重要。

各人应该要有自己的面目。

”这说明(D)
A、文化创新不是可以凭空产生的
B、文化创新需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C、文化创新应推陈出新
D、文化创新既要博采众长又要保护特色
二、多项:
1.关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理解正确的有(ABC )
A、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B、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有益成果
C、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2.朝再芬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民间艺术的保护不能只是博物馆式珍藏。

与时俱进地采用创新手法,走入市场,走近群众才是传承和保护民间艺术的有效途径。

”这表明,要真正保护民间艺术,我们必须(ABCD)
A、好好珍藏,细心呵护
B、走进市场,走进群众
C、勇于创新,勇于开拓
D、加大研究,加大保护
3.从我国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从古希腊神话、罗马史诗到欧洲中世纪的十四行诗、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

以上文学艺术的发展,表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ABCD)
A吸其精华、去其糟粕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博采众长D批判继承
4.在文化交流中我们所崇尚的“见贤思齐”与有些人所主张的“外来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应该照搬过来”是有本质区别的。

二者的对立主要表现在AB
A是否保留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B能否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
三、辨析题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

(2)世界上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都有独特的优秀之处。

因此,实现文化创新,就应该学习、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做到“取长补短”,从而丰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物质的新文化。

(3)每个民族的文化也有独特之处,对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本质上也是一种创新,使传统文化焕发青春,使其真正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4)文化创新,要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5)因此,题目观点是片面的。

2.(2008广东卷37)(10分)看漫面,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本题漫画根据方成的《洗澡》改编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2分)
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只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的偏差。

(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8分)
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
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