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寨底学校教师培训计划2009-2010

寨底学校教师培训计划2009-2010

姚村镇寨底学校
教师培训计划
(2009—2010学年)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有关精神,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立足校本”的办学思想,以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实现全面质量提升为宗旨,努力培养学习型教师,打造学习型校园,努力实现学校新发展。

二、总体目标
1、通过培训,不断提升我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实战能力,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

2、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3、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机制,加强青年教师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骨干教师”。

4、通过培训,使学校教师成长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进而把学校构建成一个学习型组织。

三、培训内容
1.全员培训
目标:通过培训,提高全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办学,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杜绝违规的教育行为。

促进全体教师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的转变。

内容:政治思想与师德教育,教改新动态,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研究。

方式:讲座、研讨会、听课等,并与自学相结合,(力求结合学校实际,为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服务)。

时间安排:每周一下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不定期参加各级研讨会。

2.学历培训
目标:我校教师学历符合标准要求,在此基础上积极鼓励教师继续进修,不断提升学历层次。

内容: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

方式:自我进修。

3.青年教师岗位培训
目标: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育教学业务,胜任岗位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骨干教师”。

内容及要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学校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教育常规、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艺术等。

在学校安排下,青年教师要认真向其他教师请教,指导班主任工作,听评课和检查教案。

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节次数,应不少于15节。

活动形式:采取报告、讲座、观摩、讨论以及相互结对等相结合的形式。

4.教研活动
目标:通过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内容:
1)每学期集中组织教师集体学习各科《课程标准》、《教学常规》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文章等(不少于四次)。

2)继续加强校内、外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有计划,每次活动有主题,活动有记录考勤。

3)开展“人人上一堂好课”的活动,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教学评优活动。

4)各教研组定期开展各科、各年级段教学研讨活动。

每次活动各学科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共同探讨教法与学法,不断丰富认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要求每学期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

5)每学期积极联系教师外出听课和培训
6)继续开展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学课件、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论文“四优”评选工作,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学常规展览、评选优秀教案等活动,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活动方式及时间安排:
1)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学习。

2)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教研活动,方式:观摩、考察、研讨会。

3)每学期进行优秀论文、经验总结、优秀教案、优秀教研组评选。

4)每学期开展优质课评选、展示活动。

5)每学年评选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

6)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教导处积极组织教师投稿、发表论文。

5、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培训。

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计算机辅助教育理论,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探索、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对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的水平。

活动方式及时间安排
采取以自学为主,集中为辅的培训形式。

每双周三下午集中培训一次。

6、有效教学培训。

引导教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论改进教学行为,并结合实践深入研究有效教学。

花大力气抓好校本培训,尤其要抓好教学常规的培训和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让更多的教师在校本培训中得到专业提高;重视名师工程建设,培养实施有效教学的高素质人才,让他们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组织机构
组长:常建朝
副组长:桑建军秦来付
成员:常竹林杨永青刘建红常祥生
承担的任务:
1)培训领导小组,对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培训过程进行指导。

2)负责校本培训方案的制定、实施和考核工作。

3)教研组活动计划的制定、实施、管理和总结工作。

4)整理、留存有关继续教育的资料、考核成绩,建立培训档案等。

在做好以上工作之外,把教师的学习制度与教师培训结合起来,形成自学促培训,培训促自学的良性循环。

教师教育与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将在实践中边摸索,边改进,边总结,边推行,努力探寻校本培训的规律,努力构建特色校本培训模式,为解决新形势下教师教育问题作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