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nternet大事年表

Internet大事年表

Internet大事年表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为在可用于军事的科学技术方面建立美国的领导地位,美国国防部成立高级研究项目署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1965年 ARPA研究“分时计算机的合作网络”;麻省理工学院(MIT)林肯实验室的计算机TX-2和加州Senha Monica的System Development Corp的Q-32计算机直接连接起来(没有包交换)。

1967年 Lawrence G.Roberts出版了第一份 ARPAnet的设计文件。

1969年美国国防部下达 ARPAnet网络的研制计划。

国防部委托完成的 ARPAnet用来探讨连网,第一个节点设在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以后不久设在SRI(Standford 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NIC);第一次请求注解(FRC):Steve Crocker开发的“主机软件”(Host Software)在密执安大学为学生、教员建立基于X.25的Merit网络;使用了E-mail技术并将其扩展到会议。

1970年夏威夷大学的Norman Abrahanmson开发了ALOHAnet(夏威夷网络)。

1972年 ARPAnet主机开始使用网络控制协议(NCP);ARPAnet第一次在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上进行演示(连接40台计算机)。

1973年英国、挪威与ARPAnet连接成功。

1974年 Vinton Cerf和Bob Kahn出版了“包交换网络通信协议”,该协议具体规定了Transmissino Control Program(传输控制程序,TCP)的设计BNN开放了Telnet,第一个公共的包交换数据服务(ARPAnet的商业版本)。

1975年可操作的Internet管理提交给DCA(美国国防通信局,现称DISA)。

]1976年 UUCP(Unix-to-Unix Copy)在Bell实验室开发出来,一年后作为Unix的一部分分发;美国Wisconsin大学实现了基于UUCP电子邮件软件,100个计算机领域的研究人员开始使用。

1977年 Larry Landweber在Wisconsin大学创建的TheoryNet为100多名计算机研究人员提供E-mail(使用本地开发的一种E-mail系统和Telnet来访问服务器)。

1979年 Wisconsin大学、DARPA(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NSF(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其他许多牵计算机科学家一起联欢会建立一个计算机科学部门(CSD)研究计算机网络;Essex大学的Richard Bartle和Boy Tubshar建立第一个MUD(主用户目录)。

1981年 BITNET建立,意思为“Because It's Time network”它作为合作网络在纽约城市大学启动,并连接耶鲁大学;它还提供E-mail和目录服务器来分发信息和传送文件。

这个网络是一个学术研究机构计算机网络。

1982年美国防部通信局(DCA)与高级项目局(ARPA)确立TCP/IP通信协议;欧洲确立UNIX网络EUNET ;ARPAnet分解为ARPAnet和MILNET,后者最终并入DDN(Defense Data Network)网络。

1984年域名服务器DNS(Domain Name Server)推出。

主机数突破1000 ;普通新闻组在USENET上推出。

1986年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网络NSFNET建成(主干网速率56kbps),美国各大学纷纷入网。

为提高计算能力,NSF创建了5个超级计算机中心,使连网迅速发展;为增强Usenet新闻经过TCP/IP传输的性能,设计了网络新闻传输协议NNTP (Network News Transfer Protocol);基于TCP/IP的网络新闻传输协议NNTP(Network News Transfer Protocol)建立。

1987年开始提供商业UUCP与专题讨论商业服务;采用CSNET协议建立了德国和中国之间的E-mail链接。

9月20日第一封邮件从中国发出。

1988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采用X.25协议使该单位的DECnet成为西欧中心DECnet的延伸,实现了计算机国际远程联网以及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电子邮件通信;11月1日,第一次计算机病毒“蠕虫(Worm)”侵入Internet并蔓延,Internet 上所有60000台主机中的大约600台感染。

DARPA成立CERT(Comput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以应付类似“蠕虫(Morris Worm)”事件;美国国防部采用OSI标准,以TCP/IP作为过渡的网络协议IRC(Internet RelayChat)由Jarkko Oikarinen开发成功。

1989年 Internet的网络节点突破10万个;欧洲服务供应商建立自己的组织RIPE,以确保必要的管理和技术直辖市,使全欧IP 网络能够运行;商业E-mail运营公司与Internet之间的第一次中继连接:MCI Mail通过国家研究所团体(CNRI)联入,Compuserve通过俄亥俄州立大学连入;IAB成立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T InternetDGPWWTTLXEG (IRTF);Clifford Stoll著Cuckoo's Egg(布谷鸟之卵),讲述一个德国小组通过网络渗透进入美国机构的故事;9月,世界银行确定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工程为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中的一个高技术信息设施项目,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中国的高速互联网络和一个超级计算机中心。

1990 ARPAnet网络终结;第一个提供商业Internet拨号访问的公司:The World comes on-line 、第一个可以远程操作的机器挂接到Internet,即(通过SNMP控制)在首次登台亮相;Archie软件由Peter Deutsch、Alan Emtage与Bill Heelan开发成功;10月,中国正式在美国国防部ARPANET网络中心DDN-NIC(国际互联网络信息中心INTERNIC的前身)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并且从此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委托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运行CN域名服务器。

1991年 Gopher服务由明尼功达大学的Paul Lindner和Mark P.McCabill发明;CERN发表World Wide Web(WWW);1992年 Internet学会(ISOC)建立。

World Wide Web由CERN(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Tim Berners Lee向Internet 用户公布。

World Wide Web定义了计算机通信的超文本系统;Internet开放第一个广播与电视台;IAB重组为Internet体系结构委员会(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并且成为ISOC的一部分;内华达大学发表Veronica,一种gopher空间检索工具日本的第一个Internet服务提供商(ISP)成立,名称Internet Initiaive Japan (IIJ)。

1993年 NSF建立InterNIC以提供特定Internet服务;3月2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租用AT&T公司的国际卫星信道接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64K专线正式开通,这是中国部分连入因特网的第一根专线;4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召集在京部分网络专家调查了各国的域名体系,提出并确定了中国的域名体系;6月,中国NCFC代表在INET'93会议上重申了中国连入因特网的要求,且就此问题与国际因特网界认识进行商议。

会后,在CCIRN会议上,中国连入因特网的提案得到大部分与会人员的支持。

这次会议对中国最终能够真正连入因特网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美国政府与Internet相连接。

网址是;联合国(UN)与世界银行联入Internet;美国颁布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法案(NII);商业和媒体开始真正关注Internet;Mosaic浏览器像暴风雨一样席卷Internet,WWW服务通信量一年激增了341634%,而gopher的增长率为99.7% ;12月,NCFC主干网工程完工,采用高速光缆和路由器将北大、清华和中科院各自的网络互联。

1994年 1月,在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同意了中国NCFC正式接入因特网的要求;Internet上成立各种协会;美国国会和政府在Internet上提供信息服务器;第一家花店直接在Internet上接受客户;Internet上建立销售商店;各社区开始直接连接到Internet ;第一个网上广播站RT-FM在拉斯维加斯的Interop展览上开始广播;按照通信量计算,WWW超过Telnet成为网上第二大服务(在FTP之后);第一家网上银行First Virtual开业;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建议GOSIP放弃OSI一种网络协议规范的要求,吸收TCP/IP协议;4月20日,中国“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 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

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5月5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中国第一套网页,内容除介绍中国高科技发展以外,还有一个栏目叫“Tour in China”,此后,该栏目开始提供包括新闻、经济、文化、商贸等更为广泛的图文并茂的信息,并更名为《中国之窗》;5月21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设置,改变了中国的CN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放在国外的历史;9月,中国电信与美国商务部签定中美双方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协议,协议中规定中国电信将通过美国Sprint公司开通2条64K专线,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的建设开始启动。

1995年 1月,中国电信分别在北京、上海设立的64K专线开通,并且通过电话网、DDN专线以及X.25网等方式开始向社会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NSFNET转回到研究网络,而美国主要的干线通信量由互联网络供应商承担;新NSFNET诞生,它由NSF在超级计算中心之间建立的甚高速干线网络服务(VBNS)构成,这些超级计算中心包括NCAR、NCSA、SDSC、CTC和PSC;香港警察为了搜查一个黑客,切断了所有Internet服务商的连接,只留其中一个,这造成10000人不能访问Internet;RealAudia,一各间频流技术,使得在Internet能收听到几乎实时的声音;Radio HK,第一个24小时服务并且只存在于Internet的无线电台开始广播;3月,WWW超过了FTP成为WWW上通信量最大的服务(按数据包娄统计3月开始超过,按字节数统计4月开始超过);5月,中国电信开始筹建向的社会各界开放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很多与Internet有关的公司股票上市,Netscape成为NASDAQ股票市场有史以来每股价格第三高的股票;域名注册不再免费,9月14日开始征收50美元的年费,在此之前费用一直由NSF 负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