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创建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市
创建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市
组织残疾人书画、演艺、文学、工艺大赛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培训活动,通过举办残疾人运动会等形式挖掘残疾人文体人才并建立人才档案。
30
检查台账
抓好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建立残疾人文化体育特殊人才培养基地,并有长效的扶持政策。
1.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配备持证残疾人文体辅导员不少于1人,有专门的残疾人文体活动团队(综合团队或单项团队)。
1.组织“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健身周”系列活动
10
检查台账
2.全年指导帮助基层组织开展残疾人文体活动不少于4次。
10
充分调动村(社区)优势,按照有组织领导、有活动计划、有固定阵地、有无障碍建设环境、有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特色品牌的“五有”标准,积极推进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社区活动圈建设。
1.在社区公共文体服务场所中建设便于残疾人参与、设施无障碍、活动时间固定、形式有效的“残疾人之家”。
10
检查台账
提高残疾人文体活动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参与残疾人文体活动
1.有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年度计划,保证各级残疾人文体活动的常规化、制度化。
10
检查台账
2.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参与残疾人文体活动,与社会组织建立稳定而长期的联系。
10
三人才培养,建立市县两级残疾人文化体育特殊人才库,有不同年龄段的特殊文化艺术人才储备,定期更新人才信息。
20
检查台账
2.在电台、广播播放残疾人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
20
发挥好残疾人核心价值对于残疾人的激励作用和对于社会的促进作用,推进残疾人自身素质进一步提升、社会扶残助残氛围更加浓厚
1.挖掘扶残助残典型不少于10个。
20
检查台账
2.形成助残爱心品牌。
20
二
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载体建设
充分发挥市、县级市(区)两级残联文体活动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完善残疾人文体服务的设施设备,积极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
创建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市
工作考核指标
序号
项目
内容
指标
分值
考核办法
一
残疾人核心价值观建设
建立残疾人“四自三感”主题宣传
教育长效机制,巩固教育成果。
1.把“四自三感”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纳入全年残疾人文体工作年度考核。
20
实地检查检查台账
2.举办报告会、专题讲座、大讨论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不少于4次。
20
3.形成“四自三感”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台账。
10
确立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感恩家人、感谢政府、感动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苏州残疾人核心价值。
1.残疾人和社会大众知晓率≥80%
20
社会抽样调查
2.残疾人和社会大众认可度≥70%
20
加大苏州残疾人核心价值观和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宣传力度。
1.在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全年不少于15篇。
10
检查台账
2.到2013年底,全市所有社区建成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社区活动圈,做到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全面无障碍,社区文化体育活动残疾人全面参与。
10
3.社区每月组织残疾人文体活动不少于2次,残疾人参与文体活动的比例占持证残疾人的85%以上。
10
打造残疾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项目。
1.在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中开辟残疾人便于参与、设施无障碍、场所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并常年免费向残疾人开放。
10
实地查看
2.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全部建立盲人阅览室,配备盲文图书及有关阅读设备。
10
3.镇(街道)图书馆设立残疾人图书专柜,配备盲文图书及有关阅读设备。
10
搭建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平台
电视台开办手语栏目,报纸开辟残疾人专版,广播电台开播残疾人专题节目,市、县两级成立残疾人阅读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读书活动。
1.每年安排2次以上的残疾人文化艺术创业从业能力的培训。
40
检查台账
2.为残疾人文化体育创业提供政策、资金等平台。
40
建立残疾人文化体育创业孵化基地,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
建立书画、刺绣、核雕、动漫制作“四大”残疾人文化创业孵化基地,依靠创业政策、孵化基地、文化品牌三大合力推动残疾人文化产业发展。
30
检查台账
2.定期对残疾人文化体育突出人才进行表彰、奖励。
30
3.有残疾人题材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发行,残疾人题材的文化艺术作品纳入各类文化艺术评奖范围,市、县(区)文化、艺术比赛有残疾人创作和残疾人题材的文艺作品。
20
四
残疾人文化体育产业
加大残疾人文化体育创业扶持力度,落实残疾人文化体育创业优惠政策。
30
检查台账
2.村(社区)有公共文化服务岗位人员负责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
30
建立自上而下、分级负责的残疾人文化体育管理人员和残疾人文化艺术、体育人才、教练员队伍培养、培训、奖励工作机制。鼓励残疾人文化创作出精品。
1.针对不同文体人才制定详细周密的培训计划,每年对各类型残疾人文体人才至少开展1期培训班。
40
检查台账
打造残疾人文化体育创业品牌,完善文化体育创业产业链,形成一定的辐射效应,引领残疾人文化产业发展。
打造“寒香会社”等残疾人文化创业品牌,在各类产业园区、景区、商区,为残疾人文化创业创造条件,鼓励残疾人发挥特殊艺术才能,积极参与文化创业。
50
检查台账
五
残疾人文化输出
充分发挥主流宣传媒体的作用,培育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残疾人文化品牌,向社会输出残疾人的自强文化和感恩文化正能量。
1.镇(街道)残疾人文体活动专用场所设置率100%。
10
实地查看检查台账
2.全市范围内每年培育2—4个镇(街道)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共建单位。
10
3.各县级市(区)残联每年培育1—2个镇(街道)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共建单位。
10
结合“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健身周”等活动的开展,加强对基层残疾人文体活动的指导。
1.确保市级残疾人活动中心、县级市(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设置率100%。
10
检查台账
2.市、县级市(区)残疾人文体活动中心每周向残疾人开放时间不少于48小时。
10
3.市、县级市(区)残疾人文体活动中心每年组织大型残疾人文体活动不少于1次,每月组织中小型活动不少于5次。
10
充分利用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等资源,加快培育镇(街道)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共建单位。
1.在《苏州日报》残障者专版和《城市商报》走进残疾人专刊上各刊登不少于1期残疾人自强感恩文化专版、专刊。
20
检查台账
2.在辖区内其他主流媒体中宣传残疾人自强与感恩文化报道不少于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