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试“主要侧重考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考试形式既严格又灵活,要求考生摒弃套话、闲话,要求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透彻、全面、清晰,同时又保证考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施展自己的真才实学。
2000年,国家人事部开始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面向社会公开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笔试首次尝试。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申论》既区别于古代科举考试中要求就给定的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
撰写论文的策论形式,也有别于以往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命题作文形式。
《申论》考试的内容、方法及其要达到的测评功能,实际涵盖了策论和作文这两种考试形式的基本方面,把阅读理解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式新颖、灵活,能够更好地测评考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地防止“高分低能”现象的产生。
《申论》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虽然《申论》考试题目的背景资料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但重点突出。
针对性和可行性是《申论》考试的精髓,找准了答题的突破口,就能较好地构建答题的思路和完成论证。
因此,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申论专家提醒考生:应仔细地阅读给定背景资料,不要匆忙作答和写作。
只有在把握背景资料本质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条分缕析,使回答和论证更富有表现力和说服力。
否则,只能是四处出击,尽管洋洋洒洒,长篇论道,但却不得要领,事倍功半,下面总结备考复习经验,总结申论"万能十条,供考生参考:1、加扩法---对原资料的段意进行增加式扩展;2、缩减法--对原资料的内容进行删减增找出精华。
用于概括案件、案例、领导讲话等;3、搬移法--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过度句作段意;4、合并法--先分段进行结构分析,再进行同类合并,串联成文;5、分层法--先划清语段的层次,提炼各层的要点,然后加以整合组织;6、变代法---用文字变代数字、图形、图表、图画、图示;7、五WH法从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六个方面入手,逐一寻找,再根据写作目的和表达需要有所取舍;8、归纳法归纳是根据对某类事务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对象及其属性之间必然联系的认识,得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归纳则是对个别事务、现象进行观察研究,而慨括出一般性的知识;9、演绎法演绎是从一般性知识引出个别性知识,即从一般性前提得出特殊性结论的过程。
演绎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只要推理的前提正确,推理的形式合乎逻辑,则推出的结论也必然正确。
作为演绎的一般性知识来源于经验,来源于归纳的结果,归纳则必须有演绎的补充研究;10、分析法通过对整体中各个部分的单独研究,以了解整体的本质的思维方法即分析法。
定性分析:回答“有没有”、“是不是”;定量分析:回答“有多少”;因果分析:原因引出结果,回答“为什么”;可逆分析:结果成为反过来的原因分析;系统分析:动态的、多层次的分析。
申论给定资料答题线索轻松找到五步法在《申论》考试中,很多考生在考场上觉得很茫然,冥思苦索,不知从何处解答。
其实,发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相当多的考生来真正了解《申论》考试的特点所致。
《申论》考试是从给定资料出发解答问题,给定资料是解答问题的基础,从给定资料中提炼答题的素材和线索,是《申论》解题的必经之路和主要诀窍。
其实,试题所要求的答案,大部分包含在给定资料之中,关键是如何把答案的素材提炼出来。
景山公务员培训学校创造了一整套提炼答案素材的诀窍,下面把这些诀窍的要点作以简述。
就整体来说,提炼解题的线索和素材,主要应在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这一步骤中进行。
我们知道,阅读给定资料要在解答申论几道试题之前进,试卷中给出的参考时间为40分钟。
那么,怎么样通过阅读理解,从资料中提炼出有用的线索和素材呢?阅读理解给定资料,应分以下五个步骤进行:一是通读。
所谓“通读”,是指把试卷给出的文字资料,从头到尾快速阅读一遍。
二是精读。
这是指在通读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阅读资料,找出解答试题的某些线索。
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点小步骤来操作:第一步,在精读之前,先认真看一下各道试题的内容,以便在精读时有针对性地在资料中查找相关线索;第二步,精读第一遍,主要查找第一道题(多为概括内容要点)的素材和线索。
概括要点的基本方法除“段意——层意——中心”的“三段式”(已另文阐述)外,还有一种简捷可用的方法。
这就是“关键词提示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内容,是在精读时,注意一些敏感的词汇的提示,如“状况”、“情况”、“态势”、“特点”、“实质”、“前景”、“据某媒体报道”、“某领导指出”、“据数字显示”,等等。
这些词汇后面紧接着的内容,即是对词汇内容的展开和说明,即我们所要找到的对资料要点的表述。
第三步,精读第二遍,主要查找资料提出的主要问题或某个具体问题产生的原因方面的线索。
在查找时,重点放在“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还是“具体问题”产生的原因,应视试题要求而定。
在阅读时,要注意“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关键词,这些词后面的内容,一般即是“原因”的内容所在。
第四步,精读第三遍。
主要查找资料中解决主要问题所提出的有关对策的线索。
这些“对策”的内容,一般集中在某一段落中阐述,在其他段落中有零星内容。
在查找“对策”是,要注意“措施”、“办法”、“作法”、“方针政策”、“必须……”、“要……”、“将……”,等词汇后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就是对“对策”具体内容的证明。
第五步,按“要点”、“原因”、“对策”顺序先后,分别对这三方面提炼出的素材和线索进行归类和梳理,使之条理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加以联想和发挥,以补充资料给定素材内容的不足。
其实,“要点”、“原因”、“对策”三方面的内容,即是试题的主要要求:“要点”往往是第一题的要求;“原因”是第二题的内容(现在经常单独出题考查“原因”);而第三题的文章写作,往往离不开“原因”和“对策”两个重要内容。
就目前考试情况来说,不论试题如何出,其答案往往离不开“要点”、“原因”、“对策”这三大方面。
如果有的试题提出新的答题要求,那么,应根据具体试题的要求,在精读时从资料中找出新的答题素材和线索。
申论复习诀窍:巧列提纲轻松突破60分申论考试中,要非常注意申论的写作形式,对总体的把握更要谨慎,如果可以在平常的申论练习中,在对申论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养成列草稿的习惯,这样对在申论考试过程中把握考官要点、深入分析、节约时间,平常的练习很有帮助。
下面,我根据最近几年的申论考试经验,总结出公务员申论考试过程中,最适合考生作的一套列题纲和写作方法,可以轻松让您的申论突破60分!一:列题纲审题、立意后不可马上就动笔写。
而是要概括构思的轮廓、总体的思路、文章的布局,先列提纲作为写作依据。
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心里有数,便于宏观控制;第二,可保证快速成文;第三,不跑题。
因此,考生要养成写文章先列题纲的习惯。
提纲包括以下内容:(1)标题(2)总论点(3)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对应的材料(是否围绕总观点;是否重复;是什么关系:并列层进、哪个分论点对哪个材料)(4)论证方法(5)论证结构(6)开头、结尾(7)各部分大体字数显而易见,提纲就是立意、布局、思路的具体化。
提纲一列,就仿佛文章已经在你面前了,就可以从从容容动笔了。
很多考生怕麻烦,不愿意列提纲。
不列提纲很容易信马由缰,写到哪儿算哪儿,或者还有不少考生仅写一半,收不了尾。
这除了时间因素之外,大多与不列提纲有关。
其实,列提纲极其简单,不要想得那么复杂。
在卷子纸背面,用铅笔画几个方块儿(写几段就画几个),中心思想写上几个字,每段大意写上几个字,每段大致多少字,名人名言写进哪一段(一般在最后一段),也就可以了。
行文的时候,边写边对照着看,同时允许随时修改。
二:拟标题标题在全文中非常重要,标题列出后的最佳效果是使人读来觉得“触目惊心”。
从标题字数的多少,韵味的有无等,可以感受和判断作者写作水平和风格。
(一)要求从内容上来要求,标题必须是中心论点,或者必须反映中心论点。
而且,标题要力求醒目、简练。
(二)形式议论文的标题包括以下五种形式:1.论点型。
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
如《解决矛盾和问题关键靠发展》。
2.批驳型。
题目摆出一个错误观点,作者据以批驳。
例如《绝不允许有“特殊公民”》、《岂能“吃贫”》。
3.寓意型。
寓意指暗含的深意。
如《“杀鸡给猴看”质疑》、《变“五指张开”为“拳头紧攥”》。
4.范围型。
题目本身不是中心论点,仅限定了写作范围。
如《珍爱生命还是珍惜财富》、《谈诚信》、《得与失》。
5.感想型。
从某事某人谈起。
如《从公车拍卖说起》等。
我们认为,作为应试作文,最好采用论点型或批驳型标题。
其次为寓意型标题。
再次为范围型,最好不要使用感想型标题。
三:开头的方法开头虽短,但非常重要,人们常说“凤头豹尾”就说出了对于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重要,开好头才写得出好的文章。
申论文章的开头,如同一支乐曲的定调,对全文的格调、结构都很有影响。
文章的开头部分不等于文章的第一个自然段,它有时可能包括两个以上的自然段,有时可能只是一个自然段。
开头的类型常用以下几种:1.叙开叙开即先概述申论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然后亮明观点。
2.顺出即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论点。
例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头:自古成大器者,多为虚怀若谷,兼容并蓄之人,而嫉贤妒能,恃才傲物之辈,则鲜有成事者。
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3.引言即用名人名言、名句等,引出论点。
例如《取法乎上》一文的开头:唐太宗《帝范》中有句话很耐人寻味:“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只为其下。
”意思是说治学、做事只有以高标准来要求,才能取得好成绩,达到高水平。
4.设喻即打个比方,引出论点。
例如:“杀鸡给猴看”常被作为警世的手段,被某些人反复运用。
然而我却有几分疑惑。
5.对比即用正反对照的方法,引出论点。
例如:现在我们需要的不是坐而论道的政治空谈,而是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需要的不是袖手旁观、冷眼而视的观察员,而是身体力行、兢兢业业的实干精神;需要的不是怨天尤人的情绪,而是勇于献身的气概;需要的不是自暴自弃、而是发愤图强、卧薪尝胆的决心。
6.设问即先用设问起笔,引出论点。
例如《吸收与给予》的开头:人们热爱绿树,因为它带给大地生机,带给了人类幸福。
然而,绿树了这一切必须深扎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
有人做过试验,一棵不大的白杨,一昼夜吸收的水分竟达5斤之多。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要给予就绝不能离开吸收。
在考试中,我们提倡先以叙开的方式概括材料主要问题,然后运用引言、设喻、对比或者设问等方式中的一种提出论点;或者以顺出的方式先运用引言、设喻、对比或者设问等方式中的一种提出论点,然后再引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
若感觉运用这两种方式有困难,可简单的就以叙开方式开头为上选。
四:结尾的方法议论文结尾的方法,常用的大致有以下五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