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G353线武隆至白马(竹坝至白马)段改建工程(竹坝至白果坪段、豹岩至天尺坪西大门段)项目环境保护保证体系施工单位:河南恒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国道G353线武隆至白马(竹坝至白马)段改建工程(竹坝至白果坪段、豹岩至天池坪西门段)工程项目部编制时间:二〇二〇年四月二十三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 2 -二、工程概况------------------------------------------------- - 2 -三、主要污染源分析------------------------------------------ - 2 -四、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 3 -五、环境保护措施--------------------------------------------- - 3 -六、环境保护防范要点---------------------------------------- - 10 -七、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 12 -八、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 14 -环境保护保证体系一、编制依据1、《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
2、环保相关的标准规范及地方法规、规章。
3、业主下发的施工相关文件及施工设计图纸,项目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项目部组织的施工现场勘察等。
二、工程概况本工程路线全长14.541km,分两段,其中竹坝至白果坪段(K0+000-K12+220)长12.341km,豹岩至天尺坪西门段(K15+000-K17+220)长2.2km。
本次改建后路基宽8.5m,行车道宽度7.0m,路肩2×0.75m,设计时速30km/h,双向2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三级公路标准,路基挖方38.23万方,路基填方14.14万方,路基防护、排水圬工5.53万方,特殊路基处理3583m³,沥青混凝土路面20.998万㎡,涵洞43道,交叉道路顺接37处,新增用地251.8亩。
三、主要污染源分析(一)施工现场主要分为竹坝至白果坪段、豹岩至天池坪西门段,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主要污染源如下:(1)大气环境污染源及污染物(2)施工现场砂石料扬尘;(3)运输车辆的二次扬尘;(4)作业机械车辆尾气(二)水环境污染源及污染物1、施工区域:泥浆和废水;砼养生用水;施工机械(如钻机、空压机等)的废油料及润滑油;工地用餐时产生的一次性塑料餐具使用可能造成的白色污染等。
2、生活宿舍区:因项目部已租用当地居民房屋,项目已制定后勤保障条例,在此方案中不列举。
(三)噪声污染源施工机械设备,材料加工设备,振捣机械,空压机和柴油发电机组;流动源有运输车辆、吊车、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砼运输车等。
(四)固体废弃物施工中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弃土弃渣(砂石渣、建筑垃圾、桥梁钻孔弃碴等),钢筋焊接尤其采用双面电弧焊所剩余的焊条头,模板填充缝隙的胶性材料、泡沫材料等,砼养生的薄膜塑料布,施工人员日常生活垃圾。
四、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坚决执行和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杜绝环境污染和扰民。
2、项目部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负责本工程的环保工作。
3、项目部和各工区(班组)专兼职环保员签订环保责任书,将环境保护工作真正落实到基层。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五、环境保护措施(一)环境保护措施制定指导思想在本工程的施工全过程中,我们将全面运行ISO14000环境保护体系标准,系统的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管理手段,以期得到最优化的结果。
我们在建设施工的全过程中,根据客观存在的粉尘、污水、噪声和固体废物等环境因素,实施全过程污染预防控制,尽可能的减少或防止不利的环境影响。
预防为主,加强宣传,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改进工艺,节约资源,为企业争取最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确保国家、地方有关环保法律法规标准和业主的要求得到有效识别和贯彻执行。
环境方针:遵纪守法,提高素质;健全制度,加强预防和报告;强化教育,持续改进。
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职工满意度。
(三)环境保护保证体系1、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搞好环境保护工作是我们施工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此,我们根据国家、地方政府有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建设工地文明施工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法规、通知,相应建立健全各种组织,制定有关管理制度,认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全面运行ISO14000环境保护体系标准,系统地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管理手段,以期得到最优化的结果。
2、本项目部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李勇)副组长:项目总工(李传东)成员:陈方禄 胡延辉 黄晓云 刘英合 陈欣 黄其林 董桂合 刘新 何江及各施工队长等。
环境保护管理组织机构框图详见下图:3、在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阶段的施工方案时有相应的环境保护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根据施工特点,围绕敏感点,制定噪音、振动控制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和环保要求,制定预防扬尘和大气污染工作方案、排水和废水处理方案;施工范围内已有的列入保护范围的文物名称和具体的保护措施等,并在施工中予以落实和监督管理办法。
4、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保证体系制定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境保护基础工作,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各项工工长 黄晓云 测量员 黄其林 施工员黄晓林 安全员孙伟峰 资料员何江 库管员徐勇 采购员王谦 预算员钱鹏 国道G353线武隆至白马(竹坝至白马) 段改建工程项目环境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李勇 副组长:技术总工 李传东各 作 业 队 各工点、工班作责任制,形成环境保护保证体系,实现环保目标。
(四)环境保护技术措施结合本工程情况,明确本工程环保工作的要点后,项目部将采取如下环境保护措施:1、弃土处理弃土场尽量利用荒地、薄田,并报土地管理部门征用,施工中严格按批准的规划用地弃土。
弃土场用后,为保持现场自然景观,防止水土流失,及时用推土机将表面推平、压实,交与当地进一步利用。
2、有害物质的存放和处理(1)施工剩余的橡胶、塑料、沥青、油毡等下脚料,要统一回收作废旧物资处理,不得焚烧、掩埋,不得与土渣等建筑垃圾混在一起丢弃。
(2)汽油、机油、香蕉水、油漆等易燃、易爆、易挥发的材料,要妥善保管,防止泄漏、外流,对环境造成污染。
3、废渣的处理(1)在施工现场设建筑废渣临时存放点,然后用密封完好的自卸汽车运至弃碴场。
严禁占用道路、空地等非计划内地点存放废渣。
(2)运碴车辆严禁超载,装碴高度不得高出车厢,要用篷布遮盖,运输过程中防止尘土飞扬。
(3)严格按交通管理部门规定的运输路线、时间运输碴土。
(4)运碴车辆完好,噪音控制、废气排放、车辆外形等指标符合有关规定。
(5)制定应急措施,碴土运输过程中发生车辆故障、碴土倾洒、交通事故等要有应对措施,立即得到处理,防止对城市交通、市容市貌带来不利影响。
4、污水处理本工程污水排放量较小,污水排放必须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严禁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至城市排污系统中。
在施工现场建立工地临时污水排放系统,并符合有关部门的有关规定。
对生产、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根据污水性质,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1)生活污水的处理各施工队均要建设公用厕所,厕所污水排入化粪池。
(2)自卸汽车冲洗污水冲洗汽车的水主要污物为泥砂,不得直接排放,必须排至澄清池内,充分澄清后达标排放。
(3)其它施工污水井点降水抽取的地下水,基坑内的排水,降雨收集的泥水等,泥沙含量大时,应经过沉淀池澄清后再作排出。
5、垃圾处理(1)开工前与市、区环卫部门取得联系,申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类型、排放数量、处置方法和处置地点,取得批准。
特殊原因需要改变垃圾处置计划时,必须重新申报批准。
(2)严格执行环卫部门的有关规定,按经批准的垃圾处置计划进行处理,不得私自随意处理垃圾。
(3)生活区设置垃圾箱,生活垃圾集中存放,经常消毒杀菌灭蝇,定期清运。
(4)建筑垃圾必须按规定的位置临时存放,不得随意占用城市道路、空地,存放地四周要设有遮挡,刮风、下雨时有防尘、防污水外流措施。
建筑垃圾要及时清运,装车、运输过程中要保持清洁,严禁沿路抛撒。
6、噪音和振动的控制工程施工期间,应控制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主要的噪声来源是施工机械等。
采取的控制措施为:(1)施工场界噪声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35-90)的要求进行控制。
(2)采取措施,保证在各施工阶段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法。
并且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择低噪声的机具。
(3)距居民较近的施工现场,对主要噪声源如压路机、铲车、挖机等采用有效的吸声、隔音材料施做封闭隔声或隔声屏,使其对居民的干扰降至规定标准。
(4)噪声超标时一定采取措施,并按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对超标造成的危害,要向受此影响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赔偿。
(5)确定施工场地合理布局、优化作业方案和运输方案,保证施工安排和场地布局考虑尽量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减小噪声的强度和敏感点受噪声干扰的时间。
建立必要的噪声控制设施,如隔声屏障等,或将高噪声设备采用彩钢瓦进行封闭。
(6)施工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做好周边居民的安抚工作,提前向有关部门申请夜间施工许可证件,在开工前2日内,将施工作业情况告知附近居民。
(7)提倡文明施工,杜绝野蛮装卸,模板拆卸要轻拿轻放,严禁从高处抛甩产生强烈噪音。
(8)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施工工艺,尽量选用产生噪音和振动较小施工方法。
(9)施工区内不得使用高音喇叭。
7、地下水污染的控制(1)认真执行国家、重庆市环境保护法规、条例,施工过程中注意对地下水的保护,防止生活、施工污水和垃圾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严格控制饮用水源周围环境,水源周围作为环境保护和控制的重点,进行重点监控和管理。
(2)在施工区和生活区修建公共卫生设施,所有生活污水、粪便、垃圾收集后集中存放和处理。
生活污水中有机物质含量高,含有大量致病菌和悬浮物,但一般不含有毒物质,采用一级处理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现场设置的厕所、浴室食堂排水系统,必须经过卫生和环保部门的检查批准。
固定厕所设化粪池,移动厕所设收集装置,安排专人维护厕所清洁,定期消毒灭菌。
(3)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存放、保管、使用管理,使用后剩余的应收集处理,严禁乱丢乱弃,或随意倒入地表土壤、城市排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