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

论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

论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
发表时间:2011-11-18T15:29:33.1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8期供稿作者:李云鹤[导读] 以上2例停止用药后10天左右均恢复正常性功能。

李云鹤 (新疆奇台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831800)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426-02 【摘要】目的近年来对中成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情况报道和分析。

方法通过中成药不良反应典型病例的报告。

结果说明中成药不良反应,必须引起临床工作的高度重视。

结论应该重视中成药制剂新剂型的发展,科学合理用药,对临床应用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
随着中成药制剂的发展,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应用逐年递增,中药汤剂调配处方相应减少。

中成药服用方便,便于携带,使其在处方用药及非处方用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但是,在人们认识到中成药的有效、服用方便,应用之广泛等优越性的同时,人们却忽视了中成药制剂存在不良反应的另一方面。

中成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从报道情况看是不容忽视的。

1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典型病例
1.1洁尔阴洗液引起局部皮肤药疹5例[1]洁尔阴是应用较广且疗效较佳的妇科外用洗剂,其局部药疹的出现与个别患者体质有关,局部不良反应可能为过敏所致。

1.2江苏白药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2]患者因外伤后自服江苏白药,20min后又饮白酒75ml,半小时后出现唇舌发麻、头昏、视物模糊、胸闷、全身乏力等症状,入院检查,心电图呈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特征。

江苏白药成分中乌头占20%,该反应的出现与服药后饮酒促进乌头生物碱类吸收可能有关。

引起中毒反应发生除药物因素外,尚有饮食因素(如饮酒)。

1.3双黄连粉针致过敏性休克1例[3]双黄连粉针是由金银花、连翘、黄芩三种中药提取制成,临床用于清热解毒,抗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静脉点滴给药发生过敏性休克。

1.4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引发猩红热药疹3例[4]3例均为静脉点滴给药,临床症状,体表出现弥漫性鲜红色丘疹,全身灼热瘙痒不适,并伴有高热,经停药并给以抗过敏治疗后,症状消失。

1.5心通口服液致过敏性皮疹1例[5]该药系以黄芪、麦冬、葛根、丹参、海藻等为主要成分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文报单服此药期间,背部、手掌及手背出现鲜红色药疹,瘙痒,停药3天后症状自行消失。

1.6茵枝黄引起乳房增大3例[6]该药为治疗黄疸型肝炎中成药,在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中,静脉点滴给药,引发3例年龄38~56岁男性患者乳房增大,其中2例伴有淡黄乳汁分泌,乳房局都肿胀,停药5~7天症状逐渐消失,以上3例均在用药1周左右出现症状。

1.7口服消银片出现男子性功能障碍2例[7]据报道,在应用以生地、苦参、金银花、大青叶、赤芍、防风等药材为原料,抗银屑病中药制剂消银片治疗银屑病,其中1例31岁男患者连续服药50天左右出现性功能障碍,另例40岁男性,连续用药2个月余,出现性功能障碍症状。

以上2例停止用药后10天左右均恢复正常性功能。

近年来关于临床中使用中成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已较频繁,在此不做赘述,现就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进行简略分析,以供临床中参考。

2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1)药物给药途径的改变,导致极少过敏反应的药物发生致敏反应;尤其是中药注射剂为新剂型,传统用药多采用口服给药,胃肠道吸收过程中,一些致敏物质难以进入血液循环,相对致敏力低,少见过敏性反应,而今改为静脉给药,药物成分直接注入血液,过敏发生率增大。

因此,对于中药制剂静脉给药,应注意过敏反应发生,临床中应重视该问题的重要性,以便在问题发生时,能给予正确处理,另一方面中药注射剂必须经过药理研究,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性。

(2)因药物中毒性成分的存在,个体代谢能力的差异,长期服用具毒性成分中成药,造成蓄积性中毒,也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对于含有毒性成分的中成药乃至中药材,均需在医生正确指导下用药,不可盲目长期服用药物,避免由中成药造成的蓄积性中毒。

(3)中成药新剂型的应用,提取方法的推广,传统药剂处方药物中所含成分,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在此情况下致敏性成分的作用有可能强化,过敏性体质被引发药物过敏症状的问题将暴露出来,临床上应对中药制剂引发过敏反应有所了解,并应采取相应措施。

综合上述情况,对于中药制剂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工作的重视,相应的中药临床药理工作应开展起来,对于中药制剂的发展,科学合理用药,均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卢秀华.洁尔阴洗液引起局部皮肤药诊5例.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4,14(4):180.
[2]孙广辉.江苏白药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4,14(11):523.
[3]汤启勋.双黄连粉针致过敏性休克1例.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4,14(1):41.
[4]姜红.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引发猩红热药诊3例.中国药学杂志,1994,29(4):226.
[5]王家骅.心通口服液致过敏性皮诊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4,19(1):693.
[6]张建良.茵枝黄引起乳房增大3例.现代应用药学,1995,12(2):60.
[7]仝敏.口服消银片出现男子性功能障碍2例.新药与临床,1995,14(1):5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