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述终末消毒五个步骤

简述终末消毒五个步骤

终末消毒:
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出院、转移、死亡而离开疫点或终止传染状态后,对疫点进行的一次彻底消毒。

目的是完全消灭病人所播散的、遗留在居室和各种物体上的存活的病原体,使疫点无害化。

终末消毒进行得越及时、越彻底,防疫效果就越好。

需要指出的是消毒虽是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但对于非典型肺炎,不能代替其他措施如隔离、封锁、个人防护等等措施的作用。

对于非典型肺炎的疫点消毒,必须在当地疾病控制部门的指导下,由掌握有关消毒知识的人员及时进行消毒处理,通常可直接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消毒人员进行终末消毒。

在医院中对传染病病人的终末消毒由医院安排专人进行。

非专业消毒人员开展消毒前应接受培训。

为保证消毒效果,根据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2002 年版)的有关要求,接到非典型肺炎疫情报告后,城市应在6 小时内,农村应在12 小时内采取消毒措施。

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例如医院内的感染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住过的病室及污染物品进行的消毒。

消毒:
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

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

灭菌是指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杀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防腐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用于防腐的化学药物叫做防腐剂。

无菌不含活菌的意思,是灭菌的结果。

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意义:
传染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藉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

其目的:(1)防止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起流行发生。

(2)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

(3)同时也保护医护人员免疫感染。

仅靠消毒措施还不足以达到以上目的。

须同时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和工作中的无菌操作,才能达到控制传染之效。

不同的传播机制引起的传染病,消毒的效果有所不同。

肠胃道传染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或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范围较为局限,如能及时正常地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中断传播的效果较好。

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随呼吸、咳嗽、喷嚏而排出,再通过飞沫和尘埃而播散,污染范围不确切,进行消毒较为困难。

须同时采取空间隔离,才能中断传染。

虫媒传染病则采取杀虫灭鼠等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