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城北中学九年级(上)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如图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要使标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处应挂与A处同样大小的钩码个数为()A.6个B.4个C.3个D.2个2.骑自行车上一个陡坡时,有经验的同学会沿S型路线骑行,他这样做是为了()A.缩短上坡过程中所走的路程 B.减少上坡过程中所做的功C.减小上坡过程中所施加的力 D.缩短上坡过程中所用的时间3.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效率不可能达到100%B.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效率可能会大于100%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定大于动滑轮的机械效率D.杠杆的机械效率一定大于动滑轮的机械效率4.某同学体重约为500N,他以正常速度从教学楼的一楼走上二楼.请估算在此过程中该同学上楼的功率最接近于()A.1W B.10W C.100W D.1000W5.如图,是小球从某高度处由静止下落h过程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图中,描述重力对该球做功大小与时间关系正确的图象是()A. B. C. D.二、填空题:6.如图是滑轮,其本质为杠杆,使用它的目的是:.7.花匠手握如图所示的修枝剪刀把手的末端,便可以轻松地剪断树枝.这时修枝剪刀属于杠杆,它的支点在点.使用时,若在轴上加润滑油,则可以提高杠杆的.8.一课桌重50N,小明用5N拉力把它水平匀速拉动50cm,则课本重力做功J,水平拉力做功J.9.如图所示,分别用定滑轮、动滑轮把重力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所用拉力F甲F乙(选填“>”、“<”或“=”),拉力做功的功率P甲P 乙(选填“>”、“<”或“=”).定滑轮的机械效率动滑轮的机械效率(选填“>”、“<”或“=”).10.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把重400N的物体匀速提升3m,所用的拉力为300N.则该工人所做的有用功为J,总功为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三、解答题:(第11题6分,第12、13题各10分,计26分)11.如图所示,轻质木板OP长1m,一端靠在台上,且能绕O点转动,另一端P用细绳悬于N点,使木板OP与水平方向成300角倾斜,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9N.现有一质量为10N的木块A通过滑环吊在杆上,且从顶点O向P端匀速滑动,滑动速度为0.02m/s.当到M点时,细绳PN断裂(g 取10N/kg)求:(1)请作出滑环在M点时,木块A对木板拉力的力臂;(2)从滑环自O点滑动到细绳PN断裂时,木块A所受重力做的功;(3)上述过程中,木块A所受重力做功的功率.12.如图所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若物体重6N.(1)画出该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线方法;(2)实验时应沿方向匀速拉绳子自由端才最省力;(3)该实验中除了刻度尺,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工具是:;(4)若物体上升30c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则动力做功J;(5)增加物体的重量,不计摩擦,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填“增大”、“减小”“不变”).13.某同学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1)在挂钩码前,王凯同学发现杠杆左端低,右端高,她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接着王凯在杠杆的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再次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3)如图所示,在杠杆上的A点挂四个重均为0.5N的钩码,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上的B点,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力计的示数是N.(4)如果将测力计沿图中虚线方向拉,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不变”“变小”).(5)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A.减小摩擦 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D.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2014-201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城北中学九年级(上)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要使标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处应挂与A处同样大小的钩码个数为()A.6个B.4个C.3个D.2个【考点】杠杆的平衡条件.【专题】简单机械.【分析】由图示确定动力、动力臂、阻力臂,然后由杠杆平衡条件求出在B处所挂的钩码个数.【解答】解:设每个钩码的重力是G,杠杆每格的长度是L,由图示可知,动力F动=4G,动力臂L动=3L,阻力臂L阻=2L,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动×L动=F阻×L阻,即4G×3L=F阻×2L,∴F阻=6G,则在B处应挂6个钩码.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由图示求出动力臂与阻力臂、熟练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即可正确解题.2.骑自行车上一个陡坡时,有经验的同学会沿S型路线骑行,他这样做是为了()A.缩短上坡过程中所走的路程 B.减少上坡过程中所做的功C.减小上坡过程中所施加的力 D.缩短上坡过程中所用的时间【考点】轮轴及其他常见简单机械.【专题】简单机械.【分析】本题由斜面模型及功的原理进行分析.①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②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即斜面高度一定,斜面越长越省力.【解答】解:A、上坡时,自行车上升的高度不变,走S形路线所走的路线较长,A不正确.B、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B不正确.C、上坡时,走S形路线所走的路线较长,相当于增长了斜面的长度,斜面越长越省力.C正确.D、速度一定,走S形路线所走的路线较长,所用的时间较长.D不正确.故选C.【点评】斜面模型是物理中考的最多的一种运动学模型,应认真分析.3.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效率不可能达到100%B.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效率可能会大于100%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定大于动滑轮的机械效率D.杠杆的机械效率一定大于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考点】机械效率.【专题】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1)使用任何机械都存在摩擦,额外功不能为零,机械效率不可能达到100%.(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杠杆的机械效率高低,跟机械的重、提起物体的重、摩擦、绳重等有关,在这些不能确定的情况下不能确定机械效率的高低.【解答】解:AB、科技无论怎么发展,机械元件之间摩擦都不能消除,机械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更不会大于100%.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C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杠杆的机械效率高低,跟机械的重、提起物体的重、摩擦、绳重等有关,在这些不能确定的情况下不能确定哪种机械的机械效率的更大一些.选项CD都错误.故选A.【点评】无论科学如如何发展,机械效率都不会等于100%,更不会大于100%,机械效率的高低跟机械的重、提起物体的重、摩擦、绳重等有关.4.某同学体重约为500N,他以正常速度从教学楼的一楼走上二楼.请估算在此过程中该同学上楼的功率最接近于()A.1W B.10W C.100W D.1000W【考点】功率大小的比较.【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已知中学生的质量,可以得到体重,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爬一层楼的时间大约15s,据此计算上楼的功率.【解答】解:中学生爬楼的功率为P====100W.故选C.【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5.如图,是小球从某高度处由静止下落h过程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图中,描述重力对该球做功大小与时间关系正确的图象是()A. B. C. D.【考点】功的大小比较.【专题】图像综合题.【分析】根据图象中得出单位时间内物体下落高度的变化,再根据W=Gh即可判断小球重力做功与时间关系的图象.【解答】解:∵小球重力做功W=Gh小球的重力不变,因此重力对小球做的功W=Gh只与小球的下落高度有关;由题干提供的h﹣t图象可知:单位时间内物体下落的高度越来越大;∴单位时间内重力对该球做功也越来越多.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做功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下落高度的变化量随时间的变化.二、填空题:6.如图是定滑轮,其本质为等臂杠杆,使用它的目的是:改变力的方向.【考点】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专题】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1)定滑轮是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也就是说动力等于阻力;(2)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解答】解:(1)图中滑轮不随物体上升,因此是定滑轮,定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属于等臂杠杆;(2)因为定滑轮是等臂杠杆,故其动力等于阻力,所以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故答案为:定;等臂;改变力的方向.【点评】本题考查定滑轮的工作特点以及学生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比较简单.7.花匠手握如图所示的修枝剪刀把手的末端,便可以轻松地剪断树枝.这时修枝剪刀属于省力杠杆,它的支点在 B 点.使用时,若在轴上加润滑油,则可以提高杠杆的机械效率.【考点】杠杆的分类.【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分析】(1)剪刀的本质是杠杆,“把长刃短”的剪刀是省力杠杆的结构,利用省力杠杆节省力的特点来产生较大的力;(2)影响剪刀机械效率的因素在于刀片与轴之间的摩擦,加润滑油可以减小摩擦.【解答】解:剪刀属于杠杆,支点是B点,动力作用在A点,阻力作用在C点,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因此是省力杠杆;使用时,若在轴上加润滑油,可以减小轴的摩擦,从而减小额外功,可以提高杠杆的机械效率.故答案为:省力;B;机械效率.【点评】剪刀是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之一,根据剪刀的用途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杠杆种类.8.一课桌重50N,小明用5N拉力把它水平匀速拉动50cm,则课本重力做功0 J,水平拉力做功2.5 J.【考点】功的计算.【专题】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1)根据做功的必要条件可知:重力不做功,因为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做功为0;(2)拉力做功可用公式W=Fs计算得出.【解答】解:(1)重为50N的课桌,在水平面上匀速拉动50cm,虽然有力,也有距离,距离不是在重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所以没做功.(2)对课桌水平拉力为5N,并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50cm,具备做功的两个条件,所以拉力做了功.∴W=Fs=5N×0.5m=2.5J,故答案为:0;2.5.【点评】判断力是否做功时一定要紧扣做功的必要条件,特别是有力有距离时,但是移动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这种情况一定不做功.9.如图所示,分别用定滑轮、动滑轮把重力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所用拉力F甲>F乙(选填“>”、“<”或“=”),拉力做功的功率P甲<P乙(选填“>”、“<”或“=”).定滑轮的机械效率>动滑轮的机械效率(选填“>”、“<”或“=”).【考点】功率大小的比较;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专题】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个方面的知识:(1)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但能省力.(2)由P=比较功率,由公式η=比较滑轮组机械效率.【解答】解:由定滑轮的使用特点可知:F甲=G;F乙=G,所以F甲>F乙.如图所示,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与摩擦,则所做的有用功一样大,由于要克服动滑轮重力的作用,所以使用动滑轮做的总功多,即W甲<W乙.因为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提升相同的高度,由P=可知:P甲<P乙.由η=可知:定滑轮的机械效率高,即η甲>η乙.故答案为:>;<;>.【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使用动滑轮要克服动滑轮重力做功,在有用功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动滑轮所做的总功多.10.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把重400N的物体匀速提升3m,所用的拉力为300N.则该工人所做的有用功为1200 J,总功为1800 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6.7% .【考点】有用功和额外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专题】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1)已知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提升的高度,利用公式W有用=Gh计算有用功;(2)已知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和物体升高的高度,可以得到绳子拉下的长度;已知绳子拉下的长度和拉力,利用公式W总=FS得到拉力做的总功;(3)已知有用功和总功,利用公式η=计算机械效率.【解答】解:(1)拉力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Gh=400N×3m=1200J;(2)绳子拉下的长度为S=nh=2×3m=6m,拉力做的总功为W总=FS=300N×6m=1800J;(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00%≈66.7%.故答案为:1200;1800;66.7%.【点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的计算方法是:作用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之和﹣﹣包括绕过动滑轮和拴在动滑轮挂钩上的绳子.明确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是分析滑轮组问题的第一步.三、解答题:(第11题6分,第12、13题各10分,计26分)11.如图所示,轻质木板OP长1m,一端靠在台上,且能绕O点转动,另一端P用细绳悬于N点,使木板OP与水平方向成300角倾斜,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9N.现有一质量为10N的木块A通过滑环吊在杆上,且从顶点O向P端匀速滑动,滑动速度为0.02m/s.当到M点时,细绳PN断裂(g 取10N/kg)求:(1)请作出滑环在M点时,木块A对木板拉力的力臂;(2)从滑环自O点滑动到细绳PN断裂时,木块A所受重力做的功;(3)上述过程中,木块A所受重力做功的功率.【考点】力臂的画法;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专题】简单机械;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1)明确图中杠杆的支点、动力以及阻力是画图的关键.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2)设滑环从M开始滑动起,经过时间t后细绳断裂,可列出关于时间t的方程OP′=OM+vt,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求P点最大拉力时时间t的大小.然后可求h,根据W=Gh=mgh即可求出重力做的功;(3)根据P=即可求出功率.【解答】解:(1)过支点作阻力G的作用线的垂线段.如图所示:(2)设经t时间后绳子会断裂,由杠杆平衡条件有:F P•OPcos30°=F A(OM+vt)cos30°,F A=mgF P•OP=mg(OM+vt)t==s=40s重力做的功:W G=mgh=mgvtsin30°=1kg×10N/kg×0.02m/s×40s×0.5=4J;(3)重力做功的功率P===0.1W.答:(1)如图所示;(2)从滑环自M点滑动到细绳PN断裂时,A所受重力做的功为4J;(3)上述过程中,A所受重力做功的功率为0.1W.【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力臂的画法、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功和功率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12.如图所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若物体重6N.(1)画出该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线方法;(2)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绳子自由端才最省力;(3)该实验中除了刻度尺,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4)若物体上升30c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则动力做功0.67 J;(5)增加物体的重量,不计摩擦,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增大(填“增大”、“减小”“不变”).【考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作用在动滑轮上的绳的股数越多,越省力;(2)在向上拉绳子时,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这样才能确保测量准确;(3)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是必不可少的测量工具,用来测量力的大小;(4)动力做的功为总功,根据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与机械效率,进一步计算总功的大小;(5)同一滑轮组,所提升物重增大,机械效率将增大.【解答】解:(1)滑轮组最省力时,应有3股绳作用在动滑轮上,绕法如下图所示:(2)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绳子自由端,这样才能确保测量准确,且最省力;(3)该实验中除了刻度尺,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用来测量力的大小;(4)由题意知,s=3h,则h=s=×0.3m=0.1m,由公式η=得,W总==≈0.67J;(5)同一滑轮组,所提升物重增大,相当于额外功不变,增大有用功,则机械效率将增大.故答案为:(1)如上图所示;(2)竖直;(3)弹簧测力计;(4)0.67;(5)增大.【点评】本题考查了滑轮组的组装、实验的操作注意事项、机械效率公式的运用、机械效率大小的判断等,是本实验中经常考查的内容,值得关注.13.某同学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1)在挂钩码前,王凯同学发现杠杆左端低,右端高,她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接着王凯在杠杆的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再次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3)如图所示,在杠杆上的A点挂四个重均为0.5N的钩码,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上的B点,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力计的示数是 1 N.(4)如果将测力计沿图中虚线方向拉,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变大”“不变”“变小”).(5)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 D .A.减小摩擦 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D.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考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在调节杠杆平衡时,哪端较高,平衡螺母向哪边调节;(2)为了便于测量力臂,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3)设杠杆的每一个小格代表1cm,知道动力臂、阻力臂、阻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动力;(4)当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时,动力臂减小,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会增大;(5)在实验中,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得到普遍性的规律,经常多测几组数据.【解答】解:(1)由图知,右端较高,所以平衡螺母应向右调节;(2)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是为了使杠杆满足平衡条件在水平位置平衡;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3)由F1l1=F2l2可得,F1×8cm=2N×4cm,故F1=1N.(4)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时,动力臂是OB,当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时,动力臂减小,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会变大.(5)在实验中,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故选D.故答案为:(1)右;(2)便于测量力臂;(3)1;(4)变大;(5)D.【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的条件,在实验时我们应注意: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以便能直接读出力臂.对于杠杆平衡问题,杠杆平衡条件是最基本的规律,用杠杆平衡条件去解决问题,一定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