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灌注桩技术交底完整版

灌注桩技术交底完整版

钻孔灌注桩技术质量交底记录钻孔灌注桩技术质量交底附页钻孔灌注桩技术质量交底附页3.1.6钻机就位安装时,转盘中心与护筒中心偏差小于10mm钢护筒用4〜6mm厚的钢板制造,护筒顶端应高出地面0.3m,孔内泥浆至少高于地下水位1.5m。

3.2钻孔本工程钻孔机型采用GPS-10型回旋钻机进行钻孔。

分为①800抗压桩和①700抗拔桩两种;①800有效桩长为41.5米,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2900KN桩数为139根;①700有效桩长为31米,抗拔承载力设计值1150KN桩数为95根;桩顶标高均为绝对标高-13.050m(工程土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35m)。

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桩位允许偏差群桩中边桩为v d/6且不大于100mm中间桩为v d/4且不大于150mm孔底沉渣应小于100mm3.2.1桩孔垂直度控制①轨道辅设应平直稳定。

钻机安装应水平,天车、滑车转盘中心成一铅垂直线,与桩位中心偏差小于10mm开孔前由技术人员测出现有地面标高,再根据设计标高定出桩孔的深度。

②开孔时应轻压慢转,及时加入加重块,降低钻具重心。

为了较好的扶正防斜,宜用刚性好的法兰牙嵌式钻杆。

②当地层软硬变化时,应适当调整钻进参数。

②钻进中应随时监测孔斜情况,若发现孔斜超差,应将钻具提高到孔斜面2〜3m用“吊磨法”进行纠斜,并使用配重块,加大钻头部位重量,钻头侧刃应用锋利刀片,以增加导正效果,同时控制下降速度,以利修孔导正。

3.2.2孔径控制与泥浆护壁技术钻孔贯穿土层存在承压水易产生缩径或塌孔,因此,保证孔壁稳定成为保证桩质量的重要技术。

②施工中应先进行工艺技术成孔试验,数量不少于两根。

以调整确定各项钻进技术参数及泥浆技术参数,成孔试验时专业施工单位指派专门技术工程师到现场指导总结,确保技术先进、参数优化。

②泥浆性能指标是保证钻孔稳定的技术关键,拟用原土造浆。

泥浆失水量控制在20ml/10min以内,防止孔壁土体吸水造成松软缩径塌孔,泥浆比重控制在 1.05〜1.15,以保证有良好的携渣能力。

泥皮厚度越小越好,应控制在2mm以内。

②为减少因钻头幌动而产生超径,应使用同心度好的钻头和钻杆。

钻孔灌注桩技术质量交底附页般不得低于孔口0.5m,较地下稳定水位高1m⑥钻进过程应不断置换泥浆,保持浆液面稳定。

3.3清孔清孔过程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清理的目的是清除孔底的沉渣,提高桩端承载力,清除孔壁泥皮,提高桩身摩阻力。

3.3.1清孔质量标准①浇筑砼前,距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密度应小于1.15g/cm3,含砂量不大于8%粘度不应大于20s。

②沉碴厚度使用沉渣仪或测锤进行测量。

3.3.2孔底沉渣控制孔底沉渣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为了有效进行清孔,拟采取如下措施:②下导管后混凝土灌注前,再次进行冲孔循环清渣,直到沉渣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使成孔清底后的沉渣厚度小于100mm同时调制合理、优质的泥浆,充分发挥泥浆性能,使其既能降低颗粒的下沉速度,又不影响桩的摩擦力。

②二次清孔时应充分做好混凝土灌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停泵至剪球时间不超过1分钟。

②使用大初灌量,充分利用初灌量的势能冲开残余孔底少许沉渣。

3.4钢筋笼制作安装本工程钢筋保护层厚度为50mm采用在钢筋笼上焊接导正筋,导正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伸出长度不小于5cm,高度不小于20cm,在同一截面上至少设置4个导正筋,导正筋焊在主筋上。

钢筋笼主筋采用焊接法连接,焊条采用E50XX单面焊焊缝长度不小于10倍的钢筋直径,双面焊缝长度不小于5d,主筋接头应相互错开,错开长度应大于钢筋直径的35d,同一截面内的钢筋接头数目不得大于主筋总数的50%钢筋笼制作的偏差应在以下范围内:主筋间距土10mm箍筋间距土20mm钢筋笼直径土10mm,钢筋笼长度土100mm3.4.1钢筋笼制作②钢筋笼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制作,制作时要求加强箍筋要均匀布置,钢筋直径、间距、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按设计的钢筋保护层要求,每隔2m沿圆周方向等分设置三块滚轮式混凝土保护层垫块,保证钢筋笼下入孔内能准确居中。

②钢筋笼必须在制作台成型,防止钢筋弯曲变形,钢筋笼主筋与基础锚固长度①800端钻孔灌注桩技术质量交底附页承桩大于1m①700抗拔桩大于等于0.88m。

③箍筋及加劲筋应与主筋进行电弧焊点焊焊接,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焊缝必须饱满。

④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应按规定抽样送检,接头质量应符合技术规程规定。

342钢筋笼吊装①钢筋笼吊装必须在孔深、孔径、垂直度、孔底沉渣等成孔质量经现场质检员和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

②钢筋笼吊放前应进行垂直校正,钢筋笼起吊,其起吊力点至少要有2个,分别在钢筋笼全长靠上端的1/4和3/5处,起吊必须缓慢平衡,并由专人指挥。

②钢筋笼下入孔内时,应对正桩孔中心,下放过程要轻缓,以免损伤孔壁。

②如吊装下孔时受阻,不得强行下入,要分析其原因(如缩径、孔斜等),待处理完好后再下入。

同时计算吊筋长度,确保钢筋笼准确下入到设计位置。

⑤灌注桩桩顶应设有固定装置,钢筋就位后立即固定,防止上浮和下沉。

②钢筋笼连接时,上下钢筋笼主筋连接部位应对正,且上下节笼持垂直状态时方可连接,连接时宜两边对称进行。

3.5砼浇灌本工程钻孔灌注桩身强度等级为C30,砼试块强度应比设计强度提高一级为C35水下砼坍落度为18〜22cm浇灌过程中应分阶段抽检且不少于2次,浇灌时必须连续作业,因故中断时,中断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砼灌注桩的充盈系数不得小于 1.0,也不得大于 1.2。

②使用密封可靠的插接式导管,导管壁厚5mm内径© 250mm下导管时必须检查每根导管的密封圈及连接线扣的完好性,以隔水栓通过检查的同心度和内壁的粗糙度来控制,并进行严格试压。

② 隔水栓上部加钉胶垫,使其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又能顺利畅通。

②先拌制0.1〜0.2m3水泥砂浆,置于导管内隔水塞的上部,水泥砂浆一方面可防止粗骨料卡住隔水塞,另一方面水泥砂浆易被后面的混凝土冲到混凝土面的表层,可作为混凝土表面保护层。

②严格控制导管底端距孔底30〜50cm便于隔水栓顺利到达孔底。

②初灌量保证首次埋管1.0〜1.3m,入孔前混凝土应连续搅拌均匀,保证入孔坍落度,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和压入空气。

②剪塞时应观察孔内返浆是否畅通并及时测量导管内外混凝土面高度。

⑦灌注过程中随时测定混凝土面高度,埋管深度不得小于1m当埋管深度过大时应及时钻孔灌注桩技术质量交底附页钻孔灌注桩检查项目及允许偏差钻孔灌注桩技术质量交底附页钻孔灌注桩技术质量交底附页伤行人。

5.2施工过程要求5.2.1钻机就位及钻进成孔安全措施①钻机在转产行走时,对陡坡等道路进行观察,必要时制定加固措施,防止钻机碰撞结构物、翻车等事故发生。

②钻机就位后,应有专人指挥对机底枕木填实,保证施工时机械不倾斜、不倾倒。

同时对钻机及配套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钻机安设牢固后,对钻架加设斜撑及揽风绳,钻机上应安装避雷设施。

②钻孔前要检查各传动箱润滑油是否足量,各联接处是否牢固,泥浆循环系统(离心泵)是否正常,确认各部件性能良好后,才开始作业。

②钻孔前要检查钢丝绳有无断丝、腐蚀、生绣等,断丝超过10沁报废。

检查钢丝绳锁扣是否牢固,螺帽是否松动。

②钻孔时应对准桩位,先使钻杆向下,钻头接触地面,再开动钻杆转动,不得晃动钻杆。

操作人员爬上臂杆上面保养时,要注意脚不要粘泥浆,以免打滑摔下来。

②钻孔施工过程中,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钻孔施工人员距离钻机不得太近,防止机械伤人。

⑦操作期间,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或做其他的事。

钻孔过程中,如遇机架摇晃、移动、偏斜或钻头内发出有节奏的响声时,应立即停钻,查明原因并处理后,方可继续施钻。

②钻机钻进时紧密监视钻进情况,观察孔内有无异常情况、钻架是否倾斜、各连接部位是否松动、是否有塌孔征兆,有情况立即纠正。

②桩机移位时,要先切断电源后才能移动桩机。

移动期间要有专人指挥和专人看管电缆线以防桩机压坏电缆。

如遇卡钻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停止下钻,未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前,不准强行启动。

②成孔后,必须将孔口用5cm厚的木板或竹夹板加盖保护或浇筑混凝土,以防闲杂人员或小孩掉到桩孔内,孔口附近不准堆放重物和材料。

5.2.2钢筋笼制作、安装安全防护措施②钢筋调直现场,禁止非施工人员入内,钢筋调直前事先检查调直设备各部件是否安全可靠。

进行钢筋除锈和焊接时,施工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

②钢筋笼加工过程中,不得出现随意抛掷钢筋现象,制作完成的节段钢筋笼滚动前检查钻孔灌注桩技术质量交底附页5.3.3现场线路必须按规定摆设整齐,不准乱拖在地面上,以防碾压,埋设地下时树立标志,接头处按标准包扎后必须架空或设接头箱,并有防水措施,桩架及底盘上所有电线严禁有接头。

钻孔灌注桩技术质量交底附页5.3.4配电箱须安漏电保护开关,离地高度不小于 1.2m,箱前0.8m不准堆场,应有防雨措施,并装门加锁。

5.3.5移动机架严禁碰触高低压电线,不得在高低压电线下钻孔和空吊放钢筋等施工作业。

电源线路、电箱接线正确,绝缘可靠,接地牢固,触电保护器灵敏有效,电源容量和导线截面符合桩机说明书和安全用电规范的要求。

5.3.6机架上电箱电器完好,电动机接地不少于两处,接保护零线牢固可靠,触电保护器动作灵敏。

不准带负荷启动电动机,严禁用脚代手进行操作。

5.3.7在高压线下严禁施工,桩架边缘与高压线的最少安全水平允许施工距离:10千伏以下为6m 35千伏以下为8m,施工时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3.8电工接线时不能带电操作,拆修时应在合闸处挂上“严禁合闸”的警告牌,并派专人看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