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写作的技术规范王发曾“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的成果;“学术论文写作”是将成果“文字信息化”的工作过程;“学术论文写作的技术规范”是论文发表的基本要求,是写作者的基本素质。
当前大学生(包括研究生)撰写学术论文的积极性很高,既有学术研究的需要,也有创作热情的鼓动,还有现实功利的驱使。
学术刊物稿满为患,就连优秀论文的发表周期也很长。
因此,学术水平一般的论文、技术规范不到位的论文,往往遭“退稿”。
因此,大学生在学期间就应培养自己的学术论文撰写素质,应该成为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讲座内容来自于个人经验与学术期刊的征稿规范。
一、学术期刊(一)什么是学术期刊学术期刊是专门发表学术类文章的正式发行的刊物。
学术期刊以发表学术论文为主,还有学术综述、学术评论、学术机构介绍、学术成果介绍、学术人物介绍、学术交流活动介绍、学科建设介绍等。
所谓“正式发行”,是指有国家权威部门认证、批准,在市场上发行、流通的刊物。
有两个重要的标识:CN号,ISSN号。
二者组合,即为中国标准刊号。
例如《地域研究与开发》的中国标准刊号为:ISSN1003-2363/CN41-1085/P。
学术期刊的“期”是指一年内定期发行的期数,例如:季刊、双月刊、月刊、半月刊等。
(二)学术期刊的类别1、中文核心期刊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以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2、国家级期刊与省级期刊一般说来,“国家级” 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
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
“省级”期刊,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3、SCI、EI检索期刊《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出版的一种世界著名的综合性科技引文检索刊物。
该刊于1963年创刊,原为年刊,1966年改为季刊,1979年改为双月刊。
多年来,SCI数据库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最重要的大型数据库,被列在国际著名检索系统之首。
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评价的重要工具。
一个国家、一个科研机构、一所高校、一种期刊乃至一个研究人员被SCI收录的数量及被引用次数,反映出这个国家、机构、高校、期刊及个人的研究水平与学术水平,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水平。
《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
EI每月出版1期,文摘1.3万至1.4万条;每期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
出版形式有印刷版(期刊形式)、电子版(磁带)及缩微胶片。
EI选用世界上工程技术类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5个语种的3500余种期刊和1000余种会议录、科技报告、标准、图书等出版物。
年报道文献量16万余条。
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
例如:动力、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矿冶、金属工艺、机械制造、土建、水利等。
它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
4、河南大学的A、B、C类期刊(另见)二、文题文章题目一般不超过20字,非必须,尽量不用副题。
作者署名放文题下方,按顺序间隔排列。
署名的顺序。
作者单位加括弧列于作者署名下方,顺序为:大单位——小单位——所在地(国家名、省名、城市名)——邮编。
多个单位按顺序加序号,相应的作者右上角标出序号。
文题右上角空格脚注:收稿时间,基金项目,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例:刘德华(1961-),男,汉族,河南开封人,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忘情水。
文章名、作者名、作者单位均要相应的英译文。
三、摘要与关键词(一)摘要1、摘要必须包括以下内容论文(研究)的目的;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研究的结果或得出的结论。
2、摘要撰写的基本要求信息量大。
摘要包括的信息量应与论文基本相等,读者即使不阅读全文,通过摘要也能基本了解作者的观点和研究的基本结论。
摘要应该具有独立性,应该是可以被引用的完整短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安排。
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句型应力求简单,避免用长句。
言简意赅。
摘要的长度应该控制在300字以内,直接明了地阐述论文的创新之处或主要观点,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
摘要不分段。
避免套话。
不应出现常识性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的内容做解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比如,不要出现“城市规划是一项重要的政府职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抛砖引玉……”等。
3、摘要撰写时须避免以下情况重复文章题名中已有的信息。
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中国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中国城市交通问题进行了研究”。
使用“本文”、“作者”、“文章”等作为主语。
摘要具有自明性,应该使用第三人称。
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句型。
出现引文或图表。
用语不规范。
摘要中不要出现生冷偏僻、自己杜撰的名词、术语或符号等。
4、英文摘要(二)关键词关键词要选择那些最具有检索意义的专业术语,通过这些术语反映论文所涉及的内容或领域,便于读者检索到该论文。
关键词应该尽可能使用与文章的具体范畴相对应的词汇,避免使用其上位词或下位词。
每篇论文的关键词应该在3至8个之间。
关键词一般应该为名词或词组,不得以短句作为关键词。
英文关键词。
四、标题(一)自然科学期刊同级标题的行文方式要一致。
例如:提纲携领式,具体描述式。
各级标题的编号使用“1;1.1;1.1.1;1.1.1.1”的形式,编号后空一个字符写标题。
一般不用“0”级标题。
最多使用四级标题。
如果第四级标题下还要分层次,可以用分段的形式,或“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还有……;最后”等形式处理。
一段文字内分层次,可以采用“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还有……;最后”等形式处理,也可采用“(1);(2);(3)……”(注意:是(1),而不是①)的形式处理。
(二)社会科学期刊同级标题的行文方式要一致。
例如:提纲携领式,具体描述式。
各级标题的编号使用“一、;(一);1、;(1)”的形式,“一”和“1”后要加顿号“、”或点“.”。
一般最多使用四级标题。
如果第四级标题下还要分层次,可以用分段的形式,或“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还有……;最后”等形式处理。
一段文字内分层次,可以采用“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还有……;最后”等形式处理,也可采用“①;②;③……”(注意:是①,而不是(1))的形式处理。
五、行文(一)阿拉伯数字的使用文章中数字的使用执行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 15835-1995)。
以下情况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计数的数字(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例等)例:125,3.14,1/3,25%,1:5000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例:21世纪,1990年代,2002年7月20日19点25分物理量量值例:560m,233kg,18℃,220V计数单位前面的数字例:9条城市道路,3座污水处理厂,25片历史保护区型号、编号、序号、标准代号、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数字等。
(二)汉字数字的使用固定搭配例:三届二次理事会,十字路口,相差十万八千里,第二作者约略词例:四五十万元,七八十岁,十几,几十万非公历纪年例:正月十五,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五日,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法国共和八年古籍参考文献标注中的数字例:许慎.说文解字.四部丛刊本,卷六上.九页.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用法的区别:作数量词时用阿拉伯数字,例如“有7个朝代在开封建都”,“中原城市群含9个城市”;作名词性词组或特指时用汉字,例如“开封是七朝古都”,“中原城市群九城连环”,“十一.五”规划,“五粮液”,“三星高照”等;作序数时用汉字,例如“郑州是河南第一大城市”,“我的座位在三排”,但连续的序数可混用,例如“我的座位是三排27号”等。
特例:“我借了两本书”,不能说“我借了2本书”或“我借了二本书”。
奇怪。
约定俗成。
(三)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文章中计量单位的使用执行系列国家标准《量和单位》(GB 3100~3102)。
一般使用规定的英文缩略语,例如公里—km,平方米—m2,吨—t等。
如果不清楚,可在Word文档里击右键翻译栏里搜寻。
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有:米(m)、千米或公里(km)、海里(n mile)、平方公里(km2)、公顷(hm2)、平方米(m2)千克或公斤(kg)、吨(t)升(L或l)秒(s)、小时(h)、分(min)安(A)、伏(V)分贝(dB)千米每小时(km/h)、千瓦小时(kW.h)不要使用以下单位:所有市制单位,如亩、斤、尺、里除公斤、公里以外的所有“公”字头单位,如公尺、公分、公亩、公升等英制单位计量单位的英文符号须准确,尤其应注意大小写、上下标。
(四)外国人名按人名手册译成汉文名,文中初次出现时须在汉文名后括附原文,外文部分的中国地名及人名均按汉语拼音或少数民族语言习惯书写。
(五)数学公式可使用公式编辑器编写。
另起行居中写,长的公式注意转行规定,所用符号清晰,变量用斜体。
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用单位符号表示。
凡确切单位的计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同一公式因子的符号全篇要一致。
对公式中字母的解释,另起一行,以“式中……”行文。
六、图表(一)图件1、制图插图采用计算机制作,尽量使用黑白图格式。
若必须使用彩图,须与编辑部协商。
图内文字用6号宋体,江河湖海左斜,山脉右斜;变量符号斜体;常量符号、化学符号、单位用正体,加括号。
半栏图横向尺寸小于7.8cm,通栏图横向尺寸小于16cm。
图例一律放在图内。
中文图名加序号放图的正下方,例如“图 3 城镇化……”。
英译图名放中文图名正下方,例如“Fig. The Urbanization……”,Figure用缩略语Fig.,序号后空一格,单词词首字母根据刊物要求确定大、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