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泽州县巡河员管理办法

泽州县巡河员管理办法

泽州县巡河员管理办法
为加强河道管理,每条河流流经的每个村段都要设置巡河员。

实现对河道问题的“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

2019年7月11日印发了《泽州县巡河员管理办法》(泽政办发(2019)14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为便于理解,现对《管理办法》做如下解读:
一、编制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河长制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安排,2017年6月泽州县出台了《泽州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县、乡、村三级河长制工作体系基本建立。

为使河长制工作引向深入,按照市委、市政府《晋城市关于进一步深化河长制改革工作方案》(晋市办字(2019)17号)的要求,我县出台了《泽州县进一步深化河长制改革工作万案》(泽办字(2019)20号)。

方案要求构建“河长+河长助理+巡河员”的工作模式,为每位县级河长明确1名河长助理,协助县级河长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各乡(镇)政府对行政区域内每条河流、每个河段逐一确定专职巡河员及其管辖范围,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强化履职尽责,打通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据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了《管理办法》。

二、主要内容
《管理办法》共分为七章二十三条,包括总则、选任、作职责、队伍管理、督查考、经费保障、附则等。

(一)总则
总则要求健全河流村级监管体系,每条河流流经的每个村段都要设置巡河员。

(二)选任
《管理办法》规定了选任巡河员的基本条件:1.遵守法律法规;2.年龄在18-60周岁、身体健康,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3.熟悉该村(社区)基本情况;4.巡河员由县河长办统一聘任。

(三)工作职责
《管理办法》规定,巡河员负责所辖河道的日常巡查与信息报送;明确了河道的巡查范围、巡查内容、巡查频次;同时要完成河长、河长办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队伍管理
《管理办法》规定,巡河员的设置以村(社区)为界,每村(社区)设置一名巡河员,实行“县聘、乡管”制度,县级河长制办公室每年组织巡河员开展培训,加强安全教育以及做好安全防护等措施。

(五)督查考评
《管理办法》规定,县河长办制定巡河员考核工作制度指导各乡(镇)对巡河员的考核工作。

(六)经费保障
《管理办法》明确了巡河员的经费来源及补助标准。

沁河、丹河、东大河、白洋泉河、白水河、长河等6条河流的巡贝费用田巾、县财按5:5贝担,大阳、巴公、北石店河、犁川河、冶底河、逍遥石河等6条河流由县财政负担;其它河流的巡河员费用由各乡镇自行负担。

沁河、丹河、东大河、白洋泉河、白水河、长河、大阳河、巴公河、北石店河、犁川河、冶底河、逍遥石河等12条河流的巡河员费用标准按人均每月300元发放,各乡(镇)人民政府可根据考评结果对巡河员费用作相应调整,但每人每月不得低于200元,不得高于500元。

其它河流的巡河员费用标准各乡镇可结合实际自行制定。

(七)附则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5年,期满自行失效。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