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亚健康人群的饮食健康问题摘要如今健康饮食问题越来越发引发人们关注,尤其是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中国的高压阶层所承担者更大的生活与精神压力,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他们亟需各个方面的调整,我通过网络查找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亚健康人群的当前状况与表现形式。
我从此类人群的饮食结构方面入手,通过调整饮食内容,使其亚健康状态得以改善。
关键词:健康饮食;亚健康;高压人群;饮食调整;人因学引言时至今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其带来的物质财富使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从以前的温饱解决到如今大多数人的衣食丰足,中国人民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食丰足并不代表着食之健康。
中国人很多人依旧延续着旧时的饮食观念,认为大鱼大肉就是好,猛吃海喝能管饱。
这种现状导致了中国现在因饮食问题引起的健康问题比比皆是,并有增长的趋势。
这个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将会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强劲阻力,所以饮食健康问题亟需人们的关注,只有人们加以关注并在生活中加以注意,中国人的身体健康问题才能得到改善,社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才不会出现问题。
本文主要对社会高压阶层的饮食结构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发现了很多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通过运用健康的饮食科学对其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些建议。
(一)如今亚健康在我国的情况据有关方面的调查,在我国,真正健康的人约占15%,患有疾病的人约占15%,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超过7亿。
中年人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比例接近50%;脑力劳动者明显高于体力劳动者,知识分子和企业管理者的比例最高;从全国16个省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调查发现,北京是75.31%,上海是97.49%,广东是73.41%,经济发达的和沿海地区高于贫困落后地区。
从行业分布来看,城市的新兴行业如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IT业,新材料业,广告设计,新闻及行政机关等人群高达50%以上。
2005年全国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告诉我们,全国13亿人口中已有2.6亿人超重或肥胖,1.6亿人高血压,1.6亿人血脂异常,4000万人患糖尿病【1】。
杨菊贤有一项针对415位白领精英的心理调查,目的是评估他们中的心理疲劳程度,结果发现达到了严重心理疲劳(约三级或超过三级)的人数比例为61.4%。
这个数字意味着这些白领精英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黄丽群对广西的200名护士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54.8%的护士感到精神压力大,52.6%的人睡眠质量差,44.1%的人感到心神疲惫,39.2%的人情绪不稳定,32.3%的人感到免疫力明显下降。
李旭华以浙江师范大学的1505名学生为对象,结果显示,亚健康现患率为58.1%。
这些都不难说明,人们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的亚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还有农民公的身体健康状况在最近几年也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以上数据和实例足以说明人们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的严重性和严峻性【2】。
(二)造成这种状况的种种原因(1)环境因素自然环境: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存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与自然环境相依相存。
由于自然环境被破坏,人类长期处于各种环境污染中,如废气、废水、辐射、噪音以及气候恶劣和骤变等,对于人类的生活及个人身体造成潜在持续的危害。
社会环境:人生活在由一定社会关系结合而成的社会因素之中,包括家庭、邻里、朋友、工作团体等。
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
社会竞争形成的危机感、风险感、失落感、人际冲突造成的紧张情绪、家庭关系不和让人们心绪起伏不定等等使人精神或体能出现超负荷紧张状态,长此以往造成机体机能下降,以至生理机能的改变。
(2)生活习性因素饮食因素:饮食结构不合理,及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暴饮暴食、多食或不食,导致人体消化、吸收功能紊乱,造成营养不良,营养过剩或肥胖。
它已成为引发亚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良生活方式:因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生活不规律,使身心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人体生物钟被打乱,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滥用药物等可诱发多种疾病。
(3)精神与心理因素:现实生活中,紧张的工作节奏,繁忙的学业,激烈的岗位竞争,社会的、家庭的问题使人的精神压力加大是导致亚健康的危险因素,思虑不解和悲观抑郁极易造成人的适应性下降及功能失调。
有文献报道,亚健康的发生率在知识分子人群中高达70%,与职业有一定关系。
(4)个性不良因素:个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个方面。
由于遗传生理和环境的不同。
每个人的个性特征都有一定差异。
个性影响着人们的适应和应对能力,决定着情绪反应的形式。
个性不良因素往往导致人们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5)身体素质因素:先天因素:人类的健康和长寿40%决定于遗传和客观条件(其中15%为遗传,l0%为社会因素,8%为医疗条件,7%为气候条件)而60%依靠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习惯。
生物节律:即使一个健康的人,某一特定的时期也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如夏末秋季下肢骨脱位发生率较高,胫腓骨和股骨骨折都多发生在2月份。
人的体力,精力和情绪都有一定的生物节律,有高潮,也有低潮,脑力和体力都有较大的反差,在低潮时期,就会表现为亚健康状态。
自然衰老:人体成熟以后,大约从 3O岁左右就开始衰老。
机体器官开始老化,体力、精力、能量代谢随年龄增加而递减,各种生理闷题会逐渐出现,此时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6)各种疾病的潜伏期:很多慢性病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慢性过程,其临床症状不明显,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因此产生精神负担过重,抵抗力下降,反而会加速疾病的形成。
所以说在发病前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总之对于大多数高压人群的亚健康状态来说,知识分子居多,他们平日里运动少,饭量小,食物越来越精,对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的摄取常难以满足需要。
而且心态的常常出于抑郁状态,久而久之,身体与精神处于非正常状态,甚者演变成慢性疾病【3】。
(三)高压状况下的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与分类1、心病不安,惊悸少眠: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烦意乱,惶惶无措,夜寐不安,多梦纷纭。
2、汗出津津,经常感冒:经常自汗、盗汗、出虚汗,自己稍不注意,就感冒,怕冷。
3、舌赤苔垢,口苦便燥:舌尖发红,舌苔厚腻,口苦、咽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
4、面色有滞,目围灰暗:面色无华,憔悴;双目周围,特别是眼下灰暗发青。
5、四肢发胀,目下卧蚕:有些中老年妇女,晨起或劳累后足踝及小腿肿胀,下眼皮肿胀、下垂。
6、指甲成像,变化异常:中医认为,人体躯干四肢、脏腑经络、气血体能信息层叠融会在指甲成象上称为甲象。
如指甲出现卷如葱管、相似蒜头、剥如竹笋、枯似鱼鳞、曲类鹰爪、塌同瘪螺、月痕不齐、峰突凹残、甲面白点等,均为甲象异常,病位或在脏腑、或累及经络、营卫阻滞。
7、潮前胸胀,乳生结节:妇女在月经到来前两三天,四肢发胀、胸部胀满、胸胁串痛,妇科检查,乳房常有硬结,应给予特别重视。
8、口吐粘物,呃逆胀满:常有胸腹胀满、大便粘滞不畅、肛门湿热之感,食生冷干硬食物常感胃部不适,口中粘滞不爽,吐之为快。
重时,晨起非吐不可,进行性加重。
此时,应及时检查是否胃部、食道有占位性病变。
9、体温异常,倦怠无力:下午体温常常37-38°C左右,手心热、口干、全身倦怠无力,应到医院检查是否有结核等。
10、视力模糊,头胀头疼:平时视力正常,突感视力下降(非眼镜度数不适),且伴有目胀、头疼,此时千万不可大意,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是否有颅内占位性病变【4】。
(四)亚健康状态对生活工作的影响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
包括:心理障碍、高血压、冠心病、性功能下降,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烦躁、失眠、消化功能不好、食欲不振、腹胀、心慌、胸闷、便秘、腹泻、感觉很疲惫,甚至有欲死的感觉。
然而体格检查并无器官上的问题,所以主要是功能性的问题。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除了疲劳和不适,不会有生命危险。
但如果碰到高度刺激,如熬夜、发脾气等应激状态下,很容易出现猝死,就是“过劳死”。
“过劳死”——是一种综合性疾病,是指在非生理状态下的劳动过程中,人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5】。
根据人因学(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任何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中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6】。
)的要求,要工作者保持高效率的工作状态,不仅要求工作环境对人的影响,同时更要关注人的身体健康状态,因为凡事都有根本,人就是人机工作系统中的根本,没有人的作用,一切都会失效,更谈不上高效率了。
所以亚健康状态是需要尽力调节的。
(五)对亚健康状态从饮食方面的调整亚健康状态的人往往不重视吃早餐,甚至不吃早餐,机体经常处于饥饿状态,致使大脑供血不足,形象了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内分泌激素的正常分泌,而且脑细胞处于一个抑制状态,只是人昏昏欲睡、物模糊、慌乏力、忆力差,影响了学习或工作效率。
午餐随便应付。
白领或者学生往往不在家里吃饭,随便在街上、小吃店里吃一碗米饭一份盒饭、一份西式套餐就算了。
结果下午不到四点就有饥饿感,心慌、繁燥不安等亚健康的现象。
晚上是一天的放送时间,大包小包买了很多菜回家,放开肚皮尽量个吃,甚至还有红酒、可乐等。
许多男士因工作需要常年不在家里吃饭,在外面海吃海喝,吃完了又不活动,慢慢就产生了心慌气短、夜里多梦,直到第二天起床仍是疲惫不堪。
正确的、健康的、符合营养要求的一日三餐饮食习惯应该是:儿童:早好、午饱、晚饱;中年人:早好、午饱、晚适量;老年人:早好、午饱、晚少。
早餐一定要吃,量不要多,质要好,同时要坚持喝牛奶、豆浆,吃粮食类食物;午餐一定要吃饱,饭量够,多吃点肉食;晚餐看情况而定,儿童正在长身体,一定要吃饱,吃肉、吃菜都不要太限制,但不能高脂肪、高糖、高盐。
中年人的晚餐,饭可以足量但肉食要少,多吃豆腐、鱼、蔬菜,不能只吃肉、菜,喝酒,而不吃主食。
老年人的生活节奏慢,晚餐更要清淡些,粮食类的减至9~8分饱就可以了。
坚持“四低”、“三多”的饮食习惯。
“四低”指的是低热量、低脂肪、低糖、低盐。
即要少吃高油脂、高胆固醇的肉类以及动物内脏及煎炸、烧烤的垃圾食品。
低盐饮食是要求儿童时期开始,每天的食盐量应该控制在6-7g,以减少亚健康状态与肥胖、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
低糖饮食方面主要少吃含色素、糖精、香精、防腐剂多的饮料、冷饮、糖果、饼干、糕点和其他零食,避免影响食欲和正餐。
“三多”即多喝水、多吃豆制品、多吃水果。
水是我们机体最需要的七大营养素之一,不管吃什么食物,都不许有谁的参与才能正常消吸收、转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