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电行业研究报告

核电行业研究报告

核电行业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核电行业整体分析 (1)1.1对核电行业的基本认识 (1)1.2核电行业发展变革历程 (2)1.3核电行业的特点 (4)第二章宏观环境分析 (6)2.1政策法律分析 (6)2.2经济分析 (8)2.3技术分析 (8)2.4社会分析 (10)第三章水电行业市场分析 (11)3.1行业产品供给分析 (11)3.1.1 发电量 (11)3.1.2 区域分布 (12)3.1.3 发电量影响因素分析 (12)3.2行业产品需求分析 (13)3.2.1 产品市场需求量 (13)3.2.2 区域市场分布 (14)3.3行业供需格局影响因素分析 (15)3.3.1 再建及拟建产能情况 (15)3.3.2 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15)3.4核电行业产业链分析 (16)3.5我国核电产业运行结构分析 (16)3.6行业关键成功要素分析 (19)第四章核电产业环境分析 (21)4.1现行产业政策对核电产业发展的影响 (21)4.1.1世界各国的核能政策 (21)4.1.2我国的核能政策 (24)4.2影响核电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25)4.2.1我国核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5)4.2.2关注新政策的出台 (26)第五章主要厂商分析 (30)5.1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30)5.2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32)5.3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 (33)5.4岭澳核电有限公司 (34)第六章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35)6.1核电发展的根本动因 (35)6.2核电发展可能的制约因素分析 (36)6.3我国核电未来装机容量预测 (41)第七章水电行业发展策略与建议 (43)第一章核电行业整体分析1.1 对核电行业的基本认识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目前在世界初级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位置的是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从长远的眼光看来看,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正在逐步减少,全球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

一方面,由于过度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问题亦日渐突出。

因此寻找安全可靠的可替代清洁能源成为目前世界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作为一次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核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替代能源。

核电已经在发达国家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核电站已经达到技术上成熟、经济上有竞争力、工业上可大规模推广的阶段。

因此在未来世界的能源供应体系中,核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能源安全、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和提高装备制造水平,中国将在未来几十年将大力发展核电,这无疑会给国内核电产业链相关公司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中国一次能源的比重将提高到15%。

相比其他新能源,可短期内、大规模实现工业化发电只有核电。

世界各国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在上世纪50年代就建设了大批核电厂,所发电量占世界发电量的16%。

由于风电、太阳能等受到发电成本、电网调峰、传输距离等等限制,使得核电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重头。

而从我国目前的电源结构看,煤电的比例长期在70%左右,核电仅占1.9%,与全球核电占总发电量16%的比例相差比较大,发展空间很大。

核电是一种技术成熟的清洁能源。

与火电相比,核电不排放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

以核电替代部分煤电,不但可以减少煤炭的开采、运输和燃烧总量,而且是电力工业减排污染物的有效途径,也是减缓全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核电与燃煤电厂比较来看,不仅在环保优势明显,而且在成本方面也较为接近,目前我国已经运行的核电站来看,两者上网电价已十分接近。

核电相对于其他能源,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年利用时间长。

核电在各种能源中年利用小时数最长,可达7000小时左右,相比其他能源电力供应稳定,特别是相比较风电与太阳能等新能源来说,更适合作为电网中主要的电能来源。

综合可实现性、成本、环保、利用率等因素,核电是目前最可行的新能源,是新能源行业重点发展的领域。

1.2 核电行业发展变革历程世界上第一座实验性核电站是建于1954年的前苏联奥布宁斯克实验性石墨沸水堆核电厂,人类从此进入了和平利用核能的年代。

半个多世纪以来,核电经历了20世纪50、60年代的起步阶段、20世纪60、70年代的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一直到本世纪初的缓慢发展阶段以及本世纪以来的复苏阶段。

(1)实验、起步阶段(1951-1968)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是核能用于发电的试验和选型阶段。

1954年6月,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机组——5000KW的石墨水冷堆奥布宁斯克核电站。

美国于1956年投入运行了第一台核电机组,电功率为4500KW的沸水堆机组,1957年12月建成了希平港压水堆核电站,1960年7月建成了德累斯顿沸水堆核电站。

法国和英国在1956年也各建成一台石墨气冷堆机组。

到了20世纪60年代,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的核电工业相继发展起来,总装机1223万千瓦,最大单机容量60.8万千瓦。

此时,发电成本有的已低于常规火电站。

(2)迅速发展阶段(1969-1979)这一阶段核电技术趋于成熟,拥有核电站的国家逐年增多。

特别是1973-1974年的石油危机,将世界核电的发展推向高潮。

1970-1982年,美国的核电从230亿度增加到2977亿度,增加12.9倍,其比例在电力生产中从1.3%提高到16%;法国核电增加了20.4倍,比例从3.7%增加到40%以上;日本增加了21.8倍,比例从1.3%增加到20%。

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也建成了一批核电站。

(3)发展缓慢阶段(1980-2000)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国采取大力节约能源以及能源结构调整的措施,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缓慢,因而对电力需求增长不快甚至下降。

核电发展到重重困难。

1979年3月美国发生了三哩岛核电厂事故,虽然未造成人身伤亡,却对世界核电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公众对核安全的疑虑难以消除。

1986年4月,苏联又发生了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影响更为深远。

这两次大的核电事故使有些人对核电产生了恐惧心理,形成了反对建核电站的一股强大势力。

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和政府对核电的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致使核电设计更复杂、政府审批时间加长、建造周期加长、建设成本上升,以致核电的经济竞争性下降。

1978-1983年,单美国就取消了67座核电站的定货,净减少发电能力约7800万KW。

另一些国家如瑞典、奥地利、荷兰、意大利等国放慢了甚至停止发展核电,苏联也做出了不再建造石墨水冷堆核电厂的决定。

(4)复苏阶段(2000-)进入21世纪,由于核电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涨的天然气和煤炭价格使得核电显得便宜以及燃烧化石能源导致的严重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现实,许多国家都将核能列入本国中长期能源政策中。

欧共体发表了关于能源供应安全的绿皮书,并重申必须依靠核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美国表示将考虑建造新核电厂并放弃不后处理乏燃料的卡特理论。

一些亚洲国家如日本、中国和韩国都制定了重大的核计划。

一些欧洲国家也在继续实施核计划或重新考虑核问题,瑞典曾于1980年决定逐步放弃核能,但现已废弃了反核政策。

1.3 核电行业的特点(1)一次性投资巨大核电每千瓦的造价一般在2000美元左右,相当于火电的三倍以上,水电的1.6倍以上。

(2)建设周期长一般的核电建设周期长达7年,而水电仅需要5-6年,火电仅需要2-3年左右,油电、天然气发电或风电一般仅需要1年左右。

(3)服役时间长一般的核电站能够服役30-40年以上,如果设备运行良好,可以适当延长服役20年左右。

而火电为30年左右,水电运行超过核电,一般长达60年以上。

(4)安全性要求非常高一般的核电站建成难,摧毁易,危害大。

一旦因事故造成核泄漏,后果不堪设想。

(5)涉及国家安全目标建立核电站,发展核能是一国在和平年代保持和发展核能力的唯一选择。

(6)战略性资源一次能源的多元化,是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保证。

实践证明,核能是一种安全、清洁、可靠的能源。

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率较低,分布也不均匀,为保证我国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核能将成为必不可少的替代能源。

发展核电可改善我国的能源供应结构,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发展核能是一国多元化能源安全战略的必然选择。

第二章宏观环境分析2.1 政策法律分析鉴于中国能源资源、资金和技术的状况,中国政府目前的电力发展政策为“坚持优化火电结构,大力发展水电,适当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多种新能源发电,切实加强电网建设,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

”当前的核电发展政策如下:(1)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2)稳步发展核电工业,首先在沿海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发展核电;(3)以我为主,中外合作,适当引进外资和技术;(4)努力实现设计自主化和设备国产化;(5)密切跟踪国际核电技术发展趋势。

中国从核工业发展之始,就十分重视核安全,明确制定了“安全第一”的方针,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

1984年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核安全局,对民用核设施核安全的独立监管,建立核安全监督体系,并确定了政府有关部门和营运单位的职责。

1986年开始陆续颁布核安全法规,依法监管核安全。

为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我国颁布了《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

确定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的原则是:(1)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广阔,有利于开拓国内市场;(2)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有利于促进企业设备更新和产业技术进步,提高竞争力;(3)国内存在从研究开发到实现产业化的技术基础,有利于技术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4)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节约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⑤供给能力相对滞后,提高其供给能力,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其中对核能项目的规定为:(1)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建设(2)低温核供热堆、快中于增殖堆、聚变堆、先进研究堆(3)铀矿地质勘查和先进的铀矿采冶(4)高性能核燃料元件制造(5)乏燃料后处理(6)核分析、核探测仪器仪表制造(7)同位素及辐照应用技术开发(8)先进的铀同位素分离技术开发(9)核废料污染监视监测设备制造《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是国家引导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善投资结构以及审批投资项目的主要依据之一。

有关经济管理门,要依据该目录,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顺利进行。

对符合该目录的国内投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设备,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2000年修订)》所列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各地区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国内外场需求和供给条件的变化,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选择该目录内有可能形成本地比较优势的领域发展,避免盲目重复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