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同步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用手指压塑料尺,可以观察到尺发生弯曲.对于此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A.手指对尺产生的弹力作用在尺上
B.手指对尺产生的弹力是由于手指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尺为了恢复原状而产生弹力,其方向向下
D.手指对尺的弹力与尺对手指的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发生形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C.物体改变运动方向不需要力的作用
D.力的作用只能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 . 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接触时一定会产生力
B.单独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
C.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一定受力的作用
4 . 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就没有了质量B.河水就不能自动向低处流动C.人向上跳就可以离开地球D.杯中的水将无法倒入口中
5 . 几位同学在一起讨论如何认识和表示力的问题,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
B.可以用力的图示直观地表示出力的三要素
C.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可以通过分析它产生的效果来认识它
D.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不能够认识的
6 . 小明同学在学习了运动和力的知识后有了以下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如果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B.推出去的铅球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由于铅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C.静止在水平课桌上的饮料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它将慢慢停下来
7 . 如图,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推开,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力的大
小
B.力的作用
点
C.力的方
向
D.
力
的
三
个
要
素
都
有
关
8 . 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
A.①②④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③⑤
9 . 如图所示,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中,哪一个不属于力学中的知识()
A.夹B.劈C.越D.煮
10 .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被捏扁
B.桌子在地面上静止不动
C.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
D.篮球撞击篮板上被弹了回去
11 . 小明梳理了下面图片中的力学知识,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所砌墙壁与重垂线垂直时,说明墙壁竖直
B.锤柄向下撞击凳子时,锤头由于惯性作用就紧套在锤柄上
C.月球围绕着地球转,所以只有地球对月球有吸引力
D.用力压或拉弹簧时,弹簧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2 .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一定是受力物体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3 . 甲和乙两同学都穿着溜冰鞋站在溜冰场上相对而立.甲用力推了一下乙,结果两人都向相反方向滑出了较远的距离.这一事实可以验证下列知识中的()
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④甲对乙的作用力和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填空题
14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综合习题)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_______________。
(只填序号)
15 . 如图所示,用扳手拧螺母时,手握在把的末端与握在把的中间相比,手握在把的_____端更易于把螺母拧
紧.这说明力的_____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6 . 如图所示,一个人以正常速度向右行走,做出后脚所受摩擦力示意图。
(____)
17 . 2015年4月,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再次引发人们对地震的高度关注,科学家通过地震仪(如图)测量分析地震,发生地震时,地震仪的底盘会随地表晃动,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而重锤由于具
有几乎保持静止,因此记录笔便会在转筒上画出相关图象.
18 . 苹果树上有一个质量为200g的苹果,它受到重力的大小为N;运动员打排球时,会感到手疼,这种现象表明.
三、作图题
19 . 画出如图中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______)
20 . 如图,一根木棒斜靠在墙上,请在图中画出木棒受到的重力以及支持力示意图.
(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填空题
1、
2、
3、
4、
5、
三、作图题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