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概述。
二、第一个应当注意的法律问题:企业在订立合同时,应当认真审查合同对方当事人的合同主体资格和资信状况,防范可能遭遇的合同风险和合同欺诈。
三、第二个应当注意的法律问题:企业在订立合同时,意思表示要明确,内容要具体清晰,表述要确切无误,尽可能采用书面形式,避免可能发生的合同纠纷。
四、第三个应当注意的法律问题:企业在订立合同时,要严格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否则可能导致合同无效,致使合同目的落空。
五、第四个应当注意的法律问题:在合同生效后,要依照诚实信用的原则认真、严格、全面地履行合同。
※尽量避免倒签合同六、第五个应当注意的法律问题:在出现合同纠纷后,双方当事人应当及时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要及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一、概述。
P2(一)合同法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法律规定之一。
1、合同法与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的关系。
现行的《合同法》于1999年3月15日通过,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在《合同法》实施以前,我国针对合同这块的法律共有三部,即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合同法》正式颁布实施以后,这三部法律同时废止。
所以,我们在日常签订合同时,尤其是沿袭老版本的时候,经常会在文本的开头遇到依据经济合同法,经双方协商一致等等字样,就是从这来的。
请注意,我们现在订立合同的法律依据应当是合同法。
2、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对各类具体合同所涉及的共同性问题的概括与总结,更多的吸收了法学理论和国外立法的成熟经验,使法律的内容更丰富、更具体和更具可操作性。
3、合同法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由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组成,共计23章15种合同。
其中与我们公司业务相关的是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租赁合同,建设工程全同、运输合同和技术合同等。
这些合同法学理论上称为“有名合同”,但并不是只有有名合同才是有效的,凡是当事主体间自愿订立的合同,只要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违反社会的公序良俗,即使《合同法》没有专门将它们列出,也是有效的,同样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P3二、第一个应当注意的法律问题。
企业在订立合同时,应当认真审查合同对方当事人的合同主体资格和资信状况,防范可能遭遇的合同风险和合同欺诈。
P4(一) 可能出现的合同风险和合同欺诈1、合同对方不具备合同主体资格,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履行困难。
(如与法人职能部门订立合同)2、订立合同的人未获授权,又不获追认,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如通过某些中间人订立合同)3、合同对方资信状况差,不能履行合同或不履行合同(如与濒临破产的企业订立合同)4、合同对方根本不准备履行合同,蓄意进行合同欺诈(如与一些皮包公司订立合同)P5(二)合同法关于合同的主体的规定根据《合同法》第二条和第九条的规定,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P6 1、关于法人的基本规定(1)、法人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⑴具备企业法人的法定条件,经核准登记依法成立。
企业法人是企业中的一种,但不是任何企业都能取得法人资格,只有具备法定条件,才能取得法人资格。
○2企业法人是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内容,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所谓生产经营是指创造社会财富和提供服务的活动,包括生产、交易、服务等。
企业法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是以营利为目的的。
○3企业法人能够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2)、法人的分类○1、企业法人○2、非企业法人(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3)、法人设立应当具备的条件○1、形式要件(工商设立登记、程序)○2、实质要件(股东投资、注册资金)(4)、法人的变更○1、非实质性变更(企业更名、股东更名、董事会人数变更、地址变更)○2、实质性变更(内资转外资、转行也就是经营范围的变更)(5)、法人的终止○1、破产终止○2、清算终止P7 2、关于其他组织的有关问题(1)其他组织的概念(分公司、办事处等)(2)其他组织与法人的基本区别○1、不能独立对外承担民事责任○2、设立其他组织的法人承担最终的民事责任(3)其他组织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形式依法领取营业执照的私营独资企业、合伙组织;合伙型联营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如银行在各地的分支机构、总公司的分公司、公司的办事处)等(4)法人的职能部门不是其他组织P8 3、订立合同前应当注意的问题(1)注意审查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明确其真实身份,例如,是法人,还是法人的分支机构;是有限责任公司还是个体工商户;签订合同的人是否有权、获得授权等。
(2)注意了解合同对方的资信状况,例如,法人的注册资本金数量的多少,以往是否与其进行过交易,交易纪录如何等。
还要注意一点是合同签订时要求对方向我司提供加盖公章的营业执照和各种资质证明材料,以供我司存档备查。
P9『案例一』认错借款人,几十万血本无归甲的朋友乙是A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2010年3月,乙向甲借款十多万,出具了正式的借据,盖A公司公章。
事后,乙拒绝还钱。
甲把乙告上了法庭。
乙辩称是A公司借款,因为上面盖得是A公司公章,他只是以A公司法定代表人身份签的字。
法院以起诉主体错误为由驳回了甲的起诉。
甲随后起诉A公司,胜诉,可A 公司经营亏损,根本就没有偿还能力。
乙虽然有房有车,但按《公司法》规定,公司的股东只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
甲的借款,最终血本无归。
P10『案例二』与小商人做大生意,损失难以弥补某公司A计划引进一套设备,多家知名厂家的报价都在100万元以上,A难以接受。
某商人S得知此情况后主动向A报出50万元的价格,保证按要求的技术水平供货。
A对S虽了解不深,但因其便宜与其签订了供货合同。
到年底S只交齐了20万元的货物。
随后经过多次交涉,到期仍未交齐货物。
经过调查发现,S只是一个小商人,其下属的几家小公司早已先后倒闭,并欠缴了制造商很多货款。
A起诉并胜诉,但无实质收获,同时工期拖延,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P11三、第二个应当注意的法律问题:企业在订立合同时,意思表示要明确,内容要具体清晰,表述要确切无误,尽可能采用书面形式,避免可能发生的合同纠纷P12(一)合同条款约定不明是绝大多数合同纠纷产生的根源1、在买卖合同中,涉及到对标的物的数量,质量,价款,交付时间、方法、费用的承担的约定等。
2、在租赁合同中,涉及到租赁物本身的品质、功能,可否进行添附,租金的交付时间、方式等3、在建设工程合同中,涉及到工程量变更,工程质量验收,竣工日期,交付时间,施工主体等。
P13(二)合同的形式和内容1、合同的形式合同可以采用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和其它形式,提倡采用书面形式。
“其他形式”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行为推定。
2、对合同用语的基本要求合同用语应当清晰准确,不能产生歧义。
P14(三)、合同应当具备的主要内容合同法第12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二)标的;(三)数量;(四)质量;(五)价款或者报酬;(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七)违约责任;(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合同法第12条的规定是一个倡导性条款,最好是按这一规定订立合同。
在实践中,最简单的合同也应当具备能够确认当事人、标的和数量等方面的内容。
P15(四)、如何认定合同已成立1、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就成立。
合同就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意思表示一致是认定合同成立的基本要件。
2、认定合同是否成立的一般方法和原则。
○1、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看双方是否已签字盖章○2、采用口头形式的合同,看双方是否已实际履行○3、采用其他形式的合同,根据双方的行为进行推定3、特殊情况下对合同是否成立的认定。
○1、只签字或只盖章的书面合同,应认定合同成立○2、合同未采用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书面形式,只要双方已经实际按约定履行,应认定合同成立P16(五)、合同法司法解释(二)对合同订立的最新规定(1)当事人对合同是否成立存在争议,能够确认当事人名称或姓名、标的和数量的,一般应当认定合同成立。
(2)以书面形式订立的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书上摁手印的,与签字或盖章具有同等效力。
P17(六)、合同的生效(1)合同生效与合同成立的区别:合同成立是对事实的判断,合同生效是对法律状态的认定。
(2)合同生效的几种情形○1、合同自成立时生效○2、合同自批准、登记时生效法律、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但未规定批准、登记后生效的,如未办理批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但合同标的物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转移。
○3、合同自条件成就、期限到来时生效P18(七)、合同生效后的法律责任(1)合同生效后,对合同双方即产生法律拘束力,合同双方应当严格按合同履行,任何一方违反合同,都应当依法承担合同的责任(2)如果合同已经成立,但尚未生效,对合同双方不产生法律拘束力,但合同双方应当互相配合,互相通知,互相照顾,如果一方违反了这一原则,给对方造成了损失,则应当承担过错赔偿责任。
P19『案例三』包装费由谁负担?2008年6月,甲乙双方签订了买卖合同,约定乙向甲购买加工成品建筑材料波纹管,共计发生货款45万元,但未约定包装标准和费用等问题。
7月甲自行以木箱包装了货物并按约交付给乙,要求乙支付货款45万和包装费3万。
乙收到货物后支付了货款45万元,但不肯支付包装费。
2009年1月甲向法院提出诉讼,向乙索要货物包装费3万余元以及利息。
法院认为在双方未约定包装标准和费用的情况下,按合同法第150条的规定,甲应采取通用或者足以保护货物的方式包装,用木箱包装货物是甲应履行的义务。
因此,法院未支持甲的诉讼请求。
※在这个案例甲方就是因为在合同中对包装费用约定不明而造成的损失。
P20四、第三个应当注意的法律问题:企业在订立合同时,要严格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否则可能导致合同无效,致使合同目的落空。
P21违法分包的四种行为换句话说就是什么样的行为能被认定为是违法分包一、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的;二、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未有约定,又未经建设单位认可,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部分建设工程交由其他单位完成的;三、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四、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建设工程再分包的※这是国家法律对违约分包的四条禁令,违反这四条禁令的分包行为均是非法的无效的行为。
P22转包违法《建筑法》第28条规定:“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其他人。
”劳务分包合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7条规定:“具有劳务作业法定资质的承包人与总承包人、分包人签订的劳务分包合同,当事人以转包建设工程违反法律规定为由请求确认无效的,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