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 简称矿产资源法 ) 是我国矿业开发的重要法律。
根据《矿产资源法》,国务院以及国务院主管部门又制定发布了多部配套法规。
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在《矿产资源法》以及相关的配套法规中除与其他矿种共同遵循的条款外,还有专门的规定。
( 一) 《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有关石油、天然气开发管理的规定1.《矿产资源法》中的专门条款1986 年 3 月 19 日公布,从 1986 年 10 月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了发展矿业,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前和长远的需要而制定。
共7 章 50 条。
对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管理,《矿产资源法》第2 章第 10 条规定,“国家对矿产资源勘查实行统一的登记制度。
矿产资源勘查登记工作,由国务院地质矿产部门负责 ; 特定矿种的矿产资源勘查登记工作,可以由国务院授权有关主管部门负责。
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的范围和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13 条规定,“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开办的国营矿山企业,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在批准前对其开采范围、综合利用方案进行复核并签署意见,在批准后根据批准文件颁发采矿许可证 ;特定矿种的采矿许可证,可以由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颁发”。
1990 年 2 月 5 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以法工委发文(90)4 号明确石油、天然气和放射性矿产三个矿种属《矿产资源法》第10 条、第 13 条规定的“特定矿种”。
1996 年 8 月 29 日公布并于 1997 年 1 月 1 日开始施行的、修改后的《矿产资源法》,对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登记管理,在条款内进一步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第 12 条规定,“国家对矿产勘查实行统一的区块登记管理制度。
矿产资源勘查登记工作,由国务院地质矿产部门负责 ; 特定矿种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可以由国务院授权有关主管部门负责。
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 16 条第 2 款规定,“开采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矿产等特定矿种的,可以由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并颁发采矿许可证”。
2.《矿产资源法》的配套法规1987 年 4 月 29 日,国务院发布并施行《矿产资源勘查登记暂行办法》,共 32 条。
其中第 30 条规定,“国务院石油工业,核工业主管部门分别负责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矿产的勘查登记发证工作,并向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
同时发布、后又经1990 年 11 月 22 日修改发布的《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采矿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共 33 条。
其中第 30 条规定,“国务院石油工业、核工业主管部门分别负责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矿产的采矿登记发证工作,并向国务院地质主管部门备案”。
暂行办法界定了“特定矿种”的范围,也明确了执行机构的相互关系。
1987 年 12 月 16 日经国务院批准,由石油工业部1987 年 12月24 日发布的《石油及天然气勘查、开采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 简称暂行办法 ) 共 26 条。
就暂行办法的依据、适用范围、相关法规关系、申办资格、登记类别及管理层次、管理机构、职责、申报条件、程序、手续、协调、仲裁、法律责任等做出了原则规定。
1990 年 9 月 25 日,能源部发布了《石油及天然气勘查、开采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 简称实施细则 ) ,共 5 章 41 条。
在《暂行办法》和《实施细则》中,对石油、天然气勘查,分为盆地 ( 区域 ) 评价勘查和区带工业勘探两个阶段进行登记。
并规定“一个地区的盆地评价勘查可以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位申请登记,但工作区不得重覆”。
“一个地区的区带工业勘探或滚动勘探开发,只允许一个单位登记”。
1994 年 3 月 26 日,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
针对石油、天然气特定矿种,第9 条第 2 款规定,“勘查特定矿种,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办理申请、审批和勘查登记”。
第 10 条第 2 款规定,“开采特定矿种,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办理申请、审批和采矿登记”。
在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方面,国务院及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陆续发布的条例、办法、规定等法规性文件,有的直接针对石油,天然气矿种,有的法规的相关内容适用于石油、天然气的资源管理。
这些法规中 , 经常涉及的包括国务院1987 年发布的《矿产资源监督管理办法》,1989 年发布的《石油、天然气管道条例》,1994 年发布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 地质矿产部、财政部 1987 年发布《矿产资源勘查采矿登记收费标准及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 ; 地质矿产部1987 年发布《矿产监督员工作暂行办法》, 1988 年发布《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1993年发布《违反矿产资源法行政处罚办法》,1994 年发布《矿产资源勘查成果登记管理办法》等。
油气资源管理的法规体系逐步配套,日臻完善。
国家和政府部门发布的相关的以及涉及的法律、法规,促进石油、天然气矿业管理适应社会发展的多目标管理,在国家完整的法律体系管理下,规范行业的行为。
1998 年 2 月 1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 240、241、242 号) ,发布并施行《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
对石油、天然气矿种,同时废止了1987 年发布的《石油及天然气勘查、开采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对石油、天然气特定矿种的专门规定包括:第3 条,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区范围以经纬度1′×1′划分的区块为基本单位区块。
石油、天然气矿产允许登记的最大范围为 2 500 个基本单位区块。
第 4 条第 2 款,勘查石油、天然气矿种的,经国务院指定的机关审查同意后,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登记,颁发勘查许可证。
第 6 条第 2 款,申请勘查石油、天然气的,还应当提交国务院批准设立石油公司或者同意行石油、天然气勘的批准文件以及勘位法人格明。
第7 条,申石油、天然气勘探开的,当向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料,批准,理登手,取勘探开的采可:①申登和勘探开区范 ; ②国院划主管部批准的目建 ;③需要行勘探开的材料 ; ④ 国院量批机构批准行石油、天然气勘探开的量告 ; ⑤ 勘探开利用方案。
第 8 条第 1 款,申勘石油、天然气的,登管理机关当在收到申后及予以公告或者提供。
第 7 条,⋯⋯石油、天然气勘可有效期最 7 年。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的采可有效期最 15 年; 但是,探明量的区,当申理采可。
第 20 条定,探人在勘石油、天然气等流体期,需要采的,当向登管理机关提交采申,批准后可以采 1 年; 需要延采的,必理登手。
第32 条,反本法定勘石油、天然气的,由国院地主管部按照本法有关定予行政。
《源开采登管理法》石油、天然气特定种的定包括:第 3条第 2 款,开采石油、天然气的,国院指定的机关同意后,由国院地主管部登,采可。
第 5 条第 3 款,申开采石油、天然气的,当提交国院批准立石油公司或者同意行石油、天然气开采的批准文件以及采企法人格明。
第23 条,反本法规定开采石油、天然气矿产的,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3.对外合作开采石油资源的法规为加速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外国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国家制定了对外合作开发石油资源的方针、政策。
考虑到海洋石油开发费用高、技术密集、风险大的特点,国务院1979 年做出首先在海上进行对外合作开采石油资源的决策。
继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规模的扩大,1985 年,又决策在我国陆地进行对外合作开采石油资源。
并公布了相应的管理法规。
1982 年 1 月 12 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 ( 简称海上条例 ) ,共 4 章 31 条。
确定石油工业部作为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政府主管部门,依据国家确定的合作海区、面积,决定合作方式,划分合作区块 ; 依照长期经济计划,制订同外国企业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规划 ; 制订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业务政策和审批海上油( 气) 田的总体开发方案。
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业务,统一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全面负责。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国家公司,享有在对外合作海区内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
条例规定了通过组织与外国石油公司签订的石油合同以及采取其他方式运用外国企业的技术和资金合作开采石油资源所签订的文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 现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批准,即为有效。
1993 年 10 月 7 日,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 ( 简称陆上条例 ) ,共 6 章 31 条。
条例规定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者单位,负责在国务院批准的合作区域内,划分合作区块,确定合作方式,组织制订有关规划和政策,审批对外合作油 ( 气) 田总体开发方案。
授权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负责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经营业务; 负责与外国企业谈判、签订、执行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合同 ; 在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区域内享有与外国企业合作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的专营权。
并规定了在批准的合作区块内,通过招标或者谈判,与外国企业签订的石油合同,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方为成立 ; 其他性质的合作合同,也必须向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备案。
在对外合作开采石油资源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已经存在着多家国有石油公司的实际,上述的二个《条例》进行修订,已经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
为适应对外合作开采石油资源的需要,从一开始国家就借鉴多数产油国的经验并参照国际惯例,制定并通过实践不断完善中国的涉外税收制度。
1988 年 12 月 5 日国务院批准, 1989 年 1 月 1 日财政部发布《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的规定》,规定共 11 条。
主要内容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大陆架及其他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管辖权的海域内依法从事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应当按本规定缴纳矿区使用费; 矿区使用费按照每个油、气田日历年度原油或者天然气总产量计征( 原油按超过 100 万 t 的部分计征,费率从 5%~12.5%。
天然气按超过 20 亿 m3的部分计征、费率为 1%~3%); 矿区使用费均用实物缴纳 ; 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 ; 逾期缴纳者,按日加收 1% 的滞纳金 ; 违反规定者,酌情处以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