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爱与智慧引领学生成长

用爱与智慧引领学生成长

用爱与智慧引领学生成长
本人现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

具有诚实、正直、淳朴、善良的性格;具有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忠于职守,倾情一线的执着精神;踏实勤奋,真抓实干的务实精神;勤学善思,乐于向上的进取精神。

一、乐于关爱,面向全体学生,促健康成长。

爱是学校教育的主题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老师是父母,学生是子女。

我就像关爱子女一样关爱所有学生:爱家困生、爱学困生、爱单亲生、爱留守生。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演绎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1、爱家困生。

尹×,父亲外出打工,不幸触电,四肢截肢,母亲离家出走。

全家人的生活仅靠年老多病的奶奶。

再苦不能苦孩子,不能让一个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

我与尹×同学结对帮扶。

每学期我都为该同学垫付所有费用,买新衣服、新书包,订学习杂志。

平时,还给该同学购买墨水、笔、本子等学习用品。

我所任教班级有3位家庭特别困难学生。

我的关爱,这些小同学都能正常上学。

2、爱学困生。

蒋×,在家无人管教,没有学习兴趣,没有学习动力,没有学习习惯。

上课,不专心听讲,做小动作,完不成作业。

课间,好与同学打斗。

该小同学善长画画。

我从特长入手,把该同学的画在学校橱窗里展出,让该同学为班级黑板报配插图。

该同学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树立了自信。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批好学生。

要因材施教。

我以该同学为底线,从每天有进步教起。

为其单独布置作业。


立互助组,同学之间互帮互学。

课下,我对该小同学个别辅导。

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记录每天的表现。

只要违纪次数少了,就是进步。

就让学生为其进步鼓掌。

学生的掌声既是鼓励,又是鞭策。

现在该小同学上课专心听讲了,每天都能主动要求老师给他布置作业,并能按时完成,能与同学和睦相处。

每学期我至少转化3名学困生。

学生家庭困难,我尽心尽力帮助。

学生学习有困难,我想方设法转化。

学生没到校上课,我及时弄清原因。

学生在校生病了,我及时送医院治疗,为其垫付送医药费。

我走村串户对学生进行家访,向家长传授科学育人方法。

付出总有回报。

学生要送给我教师节礼物。

我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学生成人、成长、成才是教师最大的幸福;优异的成绩,写得干净、整洁的作业本是送给教师最好的礼物。

”学生送给我的礼物既有意义,又不要花钱买。

二、勤于学习,保障源头活水,做智慧之师。

新时期要树立终身学习观。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领悟理念、专业成长。

时间像海绵里的一滴水。

我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学习2小时。

1997年自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科毕业。

2004年自学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毕业。

自学考试使我获得了文凭,学会了读书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教育理论专著、教育教学杂志、报纸,我认真学习,做好笔记,按内容分类,归纳整理。

这种记录,形成专题,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有利于专业成长。

学习使我加强了师德修养,提高了依法执教能力。

学习使我汲取了最前沿的课改理念,把握了正
确的课改方向。

学习使我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我反思能力,正在由教书型向教研型转变;学习使我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三字一画”均为优秀。

学习使我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一名智慧之师。

三、勇于探究,创新课堂教学,施智慧之教。

教学是良心事业。

我干什么事都尽职尽责,精益求精。

上一节课容易,上好一节课很难。

课堂上要教好学生,课下要想着如何教好学生。

我每天早出晚归,晚上,躺在床上还在想:今天做了什么,明天要做什么。

心想工作,常常夜间睡不着觉。

课堂教学追求真实、扎实、朴实、实在。

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

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以文为本,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注重听说读写、字词句教学。

以人为本,直面学生心灵;以读为本,形式多样,读中悟,悟中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零距离对话;张扬学生个性,多元解读文本。

构建情智共生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和谐发展。

新课程倡导师生互动,多向交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

给学生的机会多了,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

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机智,变生成为“闪光点”。

在上《乌鸦喝水》一课,我让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乌鸦想出什么办法来了?”“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学生在质疑、释疑、诵读中理解了课文。

突然一个学生提出:“乌鸦把石子丢到瓶子里,水脏了,它怎么不怕喝了肚子疼呢?”这个问题显然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

学生能提出,是发自内
心,是动脑的结果。

老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疑问,给予鼓励:“多肯动脑筋思考的孩子呀﹗是呀,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老师的热爱、尊重、鼓励促使学生继续大胆质疑。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2006年,我参与了阜阳市教育科研重点研究课题《农村小学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于2007年12月结题,论文《农村小学开展联片校本教研探索》获省级二等奖。

2008年10月被评为颍东区“教学能手”;2009年3月《阅读教学“四为本”》在《安徽教育论坛》发表。

2009年6月执教《一夜的工作》在区多媒体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四、精于管理,善待突发事件,育智慧之生。

班级管理讲究科学与民主。

学校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也是学生必须改正错误的地方。

面对突发事件,教师要冷静对待,妥善处理。

一天下午,我来到教室准备上课。

班级内乱哄哄的,有的同学满头大汗,有的同学气喘吁吁,还有许多同学向我高高举起小手,仿佛有话要对我说。

我还没来得及问,就有同学告诉我说:下课的时候有很多同学推桌子。

我一看,还有一张桌子横在走道上。

我想:“很多同学”、“推桌子”,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只好放弃准备好的课,来当堂处理这件事。

我首先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谁推桌子?全班共有17人参与。

怎么推桌子?一位同学推桌子碰到了另一位同学的肚子,另一位同学又把桌子推过来。

许多同学看着好玩,纷纷跑过来帮助两位同学推桌子。

事情的真相弄明白了,就此结束吧,起不到教育学生的作用,不就此结束吧,又该怎么办呢?我组织学生讨论:
“推桌子有什么坏处?”同学们的思维像打开的闸门,纷纷发言:“推桌子容易把书弄掉”,“推桌子容易碰伤小同学”,“推桌子容易把桌子弄坏”,“推桌子影响别人学习”……认识到危害,以后该怎么做呢?有的同学说:“以后我再也不推桌子了”;有的同学说:“帮助同学应该帮着做好事,不能帮着做坏事”;有的同学说:“我们以后要爱护公物,注意安全防范”……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受到了爱护公物、安全教育。

用爱与智慧引领学生成长。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乐于关爱,面向全体学生,促健康成长;勤于学习,保障源头活水,做智慧之师;勇于探究,创新课堂教学,施智慧之教;精于管理,善待突发事件,育智慧之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