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目标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目标

❖ 主要依据: 对社会的研究
• 材料3:当把”美术“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时,我们可以设 置哪些目标?
❖ 可确立的目标: 1、感受和体验生活和艺术品中的美,逐渐形成对美的敏感性; 2、发展观察、比较、抽象、符号化、组合、想像能力; 3、增加对形状、衍射等的认识,发展空间定向的能力; 4、运用图像语言自由得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体验自我,增
• 行为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评价。可用于表述某些知识和 技能的传授、行为习惯的训练。
•生成性目标:以人的自主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取向,把课程看作是一 种动态生成的师生互动过程。 • 表现性目标:以人的个性化发展为课程目标的取向,把课程看
作儿童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表现的过程。
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与层次
健科 康学
社语艺 会言术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三维立体结构模型
纵向的层次
终期
时 限
近期
幼儿园教育目标 (课程总目标) 课程领域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
单元目标
教育活动目标
概括
表 述
具体
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 幼儿园课程目标指向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系统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目标要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评价:
不足—目标模糊、随意
1、精细化克服了“普遍性目标” 模糊性缺陷;
代表: 昆体良—培育大演说家
2、精细化导致“只见目标,不见 儿童”“只见外显,忽略内隐”。
斯宾塞—为完美生活做准备 中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亚里士多德—幸福
幼 儿 园
课 程 目
标 的 基
本 取 向
生成性目标
涵义: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
• 对当代生活的研究:各种政策法规
• 对幼儿的研究 最近发展区
家பைடு நூலகம்的要求 社会生活的变化 原则—民主性原则
民族性与国际性原则
教育先行原则
对学科的研究
学科的功能: 自身的特殊功能 一般的教育功能
以下三段文字中,你可以确定 哪些课程目标?在确立目标的 过程中你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 材料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标明,幼儿期,人的各种感觉 知觉能力相对比较发达,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认知兴趣大 大提高,另外由于初步掌握了本民族的基本口语,因此,时分 乐意与人交往和分享经验。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不少幼儿对 事物缺乏敏感性,主动认识事物、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相互 交流的积极性不高。
代表人物:艾斯那
教学性目标 教学性目标是课程中预先规定的,规定儿童在完成学习活动 后所应习得的知识、技能等,通常对大部分儿童而言是共同 的。
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强调儿童在具体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追 求儿童反应的多元化。
普遍性目标
行为目标
生成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
普遍性目标:体现课程目标的一般性原则或宗旨,具有规范性和总括性
幼儿最喜欢玩沙、水 1.认识沙的颜色、性质 和黏土。沙、水这类材 及干沙与湿沙的不同。 料可以变幻出各种活动。(认知)
本单元之设定主要的
是来探讨沙的颜色、性 质及用途,并培养玩沙 的良好习惯,满足幼儿 玩沙的兴趣,激发幼儿 的好奇、创造以及仔细 观察事物的态度。
强自我价值感。
❖ 主要依据: 对学科的研究
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与层次结构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体系
1、以学习内容为结构框架表述的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 如我国的五大领域课程目标体系: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 日本的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
2、以儿童发展领域为结构框架表述的课程目标: 如美国的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认知、社会与情感、语言、动作技能
(三)可行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本地区、本幼儿园、本班
儿童的实际。
(四)时代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目标要在了解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预测未来社会
所需要的人才规格
(五)缺失优先原则 ——课程目标中把儿童现实发展中不足的、但又是理想发展所必须的
方面突出出来,并在课程的各个环节中给予特别的关注。
可确立的目标: 1、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 2、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 3、培养有益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发展智力。
主要依据: 对幼儿的研究
• 材料2:我国文化与社会价值观众比较关注幼儿的道德的培养; 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地球村”,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合作比 较频繁。
❖ 可确立的目标: 1、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 2、发展幼儿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合作品质。

评价
目标


四要素
课 程
实 施
内容
幼儿园课程目标取向
教育目的
教育目标
课程目标
教育的总体方向,体现 的是普遍的、终极的教 育价值追求。
不同性质的教育 和不同阶段的教 育的价值
根据教育目的和 教育规律提出的 课程的具体价值 和任务指标
宏观
中观
微观
概括
具体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含义:
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和 身心发展水平或状态的预期。所谓预期,是指这些期望 和设想是在课程没有实施之前,以一种主观的形式存在 于幼教工作者的思想中和设计出的活动方案中。
来源:杜威—教育即生活 斯坦豪斯—过程模式
根本特点:过程性
训练——动作技能 教学——知识信息 引导——批判性、创造性能力
评价:
1、尊重了儿童的自主权,在学习过程中发 挥了儿童的自主性。
2、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对教师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难以实施。
表现性目标
涵义:每个儿童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追求儿童反应多元化,而不是同质性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1、表述的角度,要从统一的角度表述目标
一是从教师的角度表述,指明教师应该做的工作或应该努力达到的教育效果; 二是从幼儿的角度表述,指明幼儿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发展
2、明确用表述目标的类型 3、目标要有代表性,每一条均是单独的内容,不 要交叉重复。
单元名称:好玩的沙
设定理由
单元总目标
定义:依据一定的哲学
定义:以具体的、可
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
老表述的课程目标

为 特点:

客观性 可操作性
或伦理观、意识形态、
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

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
或总括性指导的目标

特点:普遍性

模糊性
规范性

标 代表人物:博比特 “活动分析法”

泰勒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 梅杰—行为目标运动
评价: 优点—目的性强,有指导作用;
相关主题